張世花
【摘 要】高血壓是人類面臨的最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病,同時又是腦卒中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院內科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中醫適宜技術(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法)輔助治療I級高血壓患者,觀察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高血壓;耳穴埋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高血壓是人類面臨的最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病,同時又是腦卒中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目前,因本地區的生活、飲食習慣、環境等因素,高血壓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如何對高血壓進行有效干預,減少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已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我院內科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中醫適宜技術(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法)輔助治療I級高血壓患者,觀察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 一般資料:
我們對25例I級高血壓患者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辨證分型,實施中醫適宜技術(王不留行貼籽耳穴埋豆法),取得滿意療效。此技術的關鍵點在于根據患者的辨證分型,在耳廓上選取相應的降壓穴位,進行王不留行貼籽,并進行定期按壓耳穴,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
2 技術方案:
2.1 遵醫囑辯證選穴進行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法,根據針灸耳穴分布圖,實施中醫辯證取穴,一般選5-7穴為宜,主次搭配;定穴時應先觀察耳廓有無陽性點,然后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逐一尋找壓痛點。選耳穴降壓主穴:神門、皮質下、降壓溝、高血壓點、三焦、交感,辯證加減:肝陽上亢:耳尖、耳背靜脈、高血壓點、肝、肝陽等放血,痰濕雍盛:內分泌、胰膽、三焦。虛證:神門、內分泌、腦、耳后腎穴陰虛陽亢:腎、神門、耳背溝放血,陰陽兩虛:頭昏點、枕、耳背腎。
2.2 耳穴貼壓方法:耳廓常規消毒,然后用鑷子將粘有1粒王不留行籽的貼,對準用探針定準的耳穴粘貼,貼緊后,稍用力按壓片刻,按壓手法視虛實證型之不同而有輕、重之分。耳穴貼壓后,囑患者每4小時自行按壓一次,每日按壓3~5次,每次1-2mi,耳穴每周調換一次,兩耳交替進行,7次為一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一般留籽3-5天,濕熱天氣,宜2-3天。每日定時間、定體位、定血壓計監測血壓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
3 創新點:
在I級高血壓患者治療中,在系統治療護理基礎上應用王不留行耳穴埋豆法(中醫適宜技術),能明顯增強患者降壓效果,減少降壓藥物的用藥量,有效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值得中醫醫院推廣。
4 實施效果:
我們統計了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內科入住的I級高血壓患者50例,分成兩組,對25例患者給予內科系統基礎治療,包括降壓、擴血管、降血脂等。對25例患者在此基礎上配合耳穴埋豆,療效顯著(見附表),通過耳穴埋豆治療25例患者,患者住院期間降壓效果明顯,短期內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出院后隨訪患者血壓較長時間內控制穩定,波動幅度小,口服降壓藥用藥量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隨之減少。
5 存在的問題:
1.不能根治高血壓,患者必須接受高血壓系統正規治療,以防延誤病情。2.耳穴埋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必須重視,如神門穴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失眠、焦慮等癥,而貼服時間過長,出現較強鎮靜反應,則患者有可能出現嗜睡與腸蠕動減慢等不良反應。3、夏天出汗多的患者膠布容易脫落。
6 討論
我院內科自開展耳穴埋豆降壓此項中醫適宜技術以來,經治療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理想,血壓穩定時限延長,療效確切,高血壓患者對療效的滿意度明顯提高,醫院就診患者明顯增多,醫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林紅霞,黃彤,李曉玲等.穴位按摩及耳穴貼壓應用于高血壓患者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3013,29(9):38-40
徐曉春,鄭求嬌,高美娟等.中醫耳穴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并發焦慮患者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9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