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芳
【摘 要】提高護理道德教育水平是護理院校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學校及實習醫院應相互配合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護理道德教育水平,應從優化課程設置、強化課程思政觀念、拓展第二課堂建設及實習期護理道德教育幾方面著手,培養具有高尚護理道德素養和精湛護理專業技能的高層次護理人才。
【關鍵詞】護理院校;護理道德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隨著人們對健康概念內涵的認識和拓展,以及我國醫療行業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對護理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護士所承受的職業壓力也日益增大。護理人員的護理道德水平不僅影響到社會對整個護理行業的總體評價,更成為決定醫院整體形象的影響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護理道德教育水平是護理院校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
一、護理院校護理道德教育現狀:
(一)學校層面對護理道德教育的認識程度。護理專業涉及的專業課程非常廣泛,每學期能安排的教學課時是極為有限的,加之目前國內護理院校的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學生就業壓力,導致許多護理院校采取護理道德教育課程給專業課讓道的做法,人為壓縮護理道德教育課程,將有限的教學用于護理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授上,以利于學校最終畢業生就業率這些表面數字的提高上面。
(二)學生層面對護理道德教育的認識程度。通過對護理院校在校生的護理道德教育調查問卷發現,護理院校的學生普遍對護理道德教育是持肯定態度的,并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會自覺主動地按護理道德規范踐行自己的行為。但仍有少部分大一新生認為只要有豐富的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操作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成為一名好護士。這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過分關注專業知識與技能,忽視護理道德素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大二學生普遍認為護理道德教育與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見不同年級的學生對護理道德教育的認識還是有所差別,高年級學生對護理道德教育的認可度要高于低年級學生。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護理院校在校生的護理道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三)課程設置層面存在的問題。目前護理院校護理道德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首先,護理道德教育課目設置不完善。護理道德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職業規劃課程、護理禮儀、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美學、護理管理學、衛生法律法規、人際溝通等相關課程,護理院校護理道德教育課程普遍設置前五項課目,而護理美學、護理管理學、衛生法律法規、人際溝通等課目多數學校或者不開設,開設也多數是對部分專業學生開設,或者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這使得護理道德教育的受眾面及教學效果大為縮水。其次,護理道德教育課程課時設置較少,由前面所述原因護理道德教育課程課時普遍被擠占,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足夠時間引入更多案例,使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在枯燥無味的原則和規范中無法做到深刻領會護理道德的內涵,更談不上系統學習護理道德相關知識。再次,護理院校開設的護理道德教育相關課程以考查課的形式進行期末考核,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考核機制,導致學生思想上對護理道德教育不重視,上課心不在焉,影響到護理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
二、護理院護理道德教育的對策
護理道德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校和實習醫院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培養學生的護理道德素養,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既要有精湛的護理技能又要有高尚的護理道德,兩者缺一不可。
(一)在校期間的護理道德教育
1、優化護理道德教育的課程設置。護理院校普遍學制只有三年,其課程涉及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只有兩年學習時間,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為了完成專業課程學時,許多護理院校會采取壓縮課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護理道德教育課程的安排往往會被邊緣化或擠占。結合護理院校學制的特殊性,護理道德教育具體課程可如此安排。第一學年開設的課程基本上是醫學類的基礎課程,學生對護理專業尚未形成完整的認識,此時學校可以在教學安排上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職業生涯課程;通過第一學年的醫學類課程的系統學習,學生對護理課程體系已有初步認識。第二學年學校開設大量護理專業課程,學校在教學安排上應配套開設護理專業人文類課程,如:護理禮儀、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美學、護理管理學、衛生法律法規、人際溝通等相關課程,達到學生在接受護理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護理道德素養也有所提高的目的。
2、強化護理道德教育的課程思政觀念。樹立護理道德教育的課程思政觀念。目前護理院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期末考核普遍采取考察課的形式,學生沒有考試壓力,上課時思想松懈,教務部分受到護理專業課程較多不好安排課時的壓力,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往往首當其沖被人為縮水,這也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大折扣。同時社會上追逐物質利益不良思想的影響,對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形成現實的沖擊。受市場經濟及金錢至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單純把職業收入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護理院校學生兩年的在校學習生涯,大部分時間是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度過,因此專業課程課堂上的護理道德教育就尤為重要。護理及醫學類專業課教師應樹立課程思政觀念,在授課過程中深入挖掘本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護理道德教育素材,將護理道德教育的點點滴滴滲透到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去,做到護理專業技能和護理道德教育思想聯系起來,在提高學生護理職業技能與護理道德素養。
3、拓展護理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建設。課堂是護理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而第二課堂對于護理道德教育有潛移默化的提升作用,拓展護理道德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可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班級是學校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體現著班級的靈魂和形象,輔導員作為班級的領頭羊,在班級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是主要決策者,而每一位學生是班級文化的建設者及踐行者。輔導員應把護理道德教育植入班級文化建設,首先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時應考慮將護理道德規范的相關內容加入進去,可事先讓學生自行學習護理道德規范,再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展開討論,有選擇性地把護理道德規范相關內容進入班級規章。班級規章制度一旦制定,輔導員、任課教師、學生要嚴格按規執行。輔導員和老師嚴格按照班級規章的各項條款對學生行為加以規范。其次,班級黑板報的設計應處處散發護理道德教育的氣息,板報的內容可展示校內護理道德先進個人以及國內、國際護理界有影響力人物的事跡和照片,使學生在課余受到護理道德的隱性教育。再次,輔導員可開展護理道德相關主題班會。例如利用每年“5.12”國際護士節組織學生參與系列活動,可以有新護士燭光授帽儀式,請護理界前輩為學生戴上圣潔的燕帽,學生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站在南丁格爾像前宣讀誓言。莊嚴而神圣的授帽儀式,給予學生們深深地激勵和精神的引領。通過授帽儀式提升學生的專業信念和護理榮譽感,有助于更好地傳承“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南丁格爾精神。
(二)實習期間的護理道德教育。第一步對實習生進行思想教育,內容包括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護士基本素質要求、護理安全教育、護理管理規章制度及法律法規教育等內容,實習醫院可邀請優秀護理專家與實習生進行面對面專題報告會,傳授護理實踐經驗,探討護理的職業價值及護理人員的職業規劃等內容,激勵實習和對護理工作的熱情與信心,增強護理工作的榮譽感,以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投入到護理臨床實踐中。第二步帶教老師一對一傳帶過程中引領實習生的護理道德素質培養,帶教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理論知識、技術操作嫻熟,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及護理道德素養。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應適時掌握實習生的心理狀態。實習生進入醫院初期普遍會出現心理焦慮、不適應等心理反應,帶教老師應及時予以心理疏導及干預,幫助實習生緩解心理壓力、穩定情緒,增強專業信念與責任感。帶教老師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要通過每位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不斷感染和熏陶學生,使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并外化為在護理工作中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第三步護理道德應作為考評實習生的重要指標之一,護理道德作為軟性指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護理操作技能是有形的、具體的硬性指標,在考評體系中護理道德往往被弱化、被忽視,這是導致實習生重技能輕道德的根源所在。因此,實習醫院應把護理道德納入整個考評體系之中,定期對實習生進行檢查評比,激發實習生的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培養具備良好護理專業知識和道德素養的合格護理人才。
結語: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培養具有高尚護理道德水平和護理專業知識兼備的高層次護理人才,對于護理院校來說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護理道德教育是提升我國醫療行業服務質量的必要前提,對改善護患關系和促進社會穩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