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小波 耿明 王尚龍

【摘 要】目的:探討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觀察。方法:選擇并收集分析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診的8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基礎資料后開展此次研究,依照雙盲均等分配模式設定病例數均為40例的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統計兩組與治療相關數據指標情況并進行比較。結果:術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2.5%,對照組總有效率80.0%,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對于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有積極意義,具有在臨床大范圍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 ; 高血壓腦出血 ;大骨瓣開顱
【中圖分類號】R7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快,致殘率和致死率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都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必須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1]。對此臨床采用的治療方法多為大骨瓣開顱手術,此手術創口大,術后并發癥產生的概率也高。本文通過對比大骨瓣開顱手術與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的治療效果,以期為后來的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并收集分析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診的8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基礎資料后開展此次研究,均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依照雙盲均等分配模式設定病例數均為40例的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段位于35~83歲之間,平均年齡(45.6±2.6)歲,其中丘腦出血9例,小腦出血7例,基底節出血10例,腦葉出血13例;觀察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段位于37~85歲之間,平均年齡(45.7±2.7)歲,其中丘腦出血7例,小腦出血8例,基底節出血12例,腦葉出血13例。對兩組患者所有臨床基礎資料對比發現無明顯差異,P>0.05,可開展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對此調查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對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對腦部CT顯示的血腫位置進行開顱,切開頭皮開骨窗后移除骨瓣,之后逐層切開讓血腫部位暴露于視野下,醫生在直視下對血腫進行清除,后置引流管,對傷口逐層縫合。
觀察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進行治療。對患者采取靜脈麻醉,對腦部CT顯示的血腫部位進行標記,在標記處切開頭皮后利用顱腦鉆鉆孔擴大骨窗至3 cm左右。后利用穿刺針明確血腫情況進行確認并抽取血腫,切開2 cm左右皮質。最后牽拉腦組織直至血腫腔,過程中需要完全清除血腫,并對患者實施止血。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根據臨床療效分為顯效(術后沒有出現明顯的神經功能障礙)、有效(術后出現輕微神經功能障礙但基本可實現生活自理)、無效(術后生活不能自理、植物狀態或者死亡)三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19.0)對組間統計數值進行運算分析,對應執行t檢驗、檢驗用以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對應以()、 (n)%的形式來表示計量、計數資料統計情況,當P<0.05即表明數值比對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經過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無效3例,對照組無效8例,具體情況如表1。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發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脅[2]。一般臨床采用大骨瓣開顱術對此病進行治療,盡管此手術對于清除腦內血腫有一定效果,但是手術時間長且術后易引發并發癥,此外,此手術造成的創口大,患者術后恢復期長[2]。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小骨窗微創清除術在腦出血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手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創口小、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患者術中及術后痛苦[4]。經本調查,通過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總之,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對于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有積極意義,具有在臨床大范圍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梁正業.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2):21-22.
王益,馬飛,秦智勇,王和功.小骨窗血腫清除術與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63+86.
姚俊恒,高永峰.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血腫清除率及康復進程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08):1486-1487.
李建鋒,李巍,高俊廣,趙瑞超,張曉龍.超早期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8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0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