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盛 麻坤朋 陳耀南 于忠海
摘? ? 要:建筑材料是工程項目建設期間必需原料之一,其質量優良直接影響工程成本、進度與施工質量,甚至對施工人員人生命財產安全性構成威脅,故而加強對建筑材料質量的檢驗檢測具有很大現實意義。文章在闡述建筑材料試驗檢測必要性基礎上,結合影響建筑材料質量的因素,對優化建筑材料檢驗檢測質量的措施做出較詳細分析。
關鍵詞:建筑材料;檢驗檢測;影響因素;措施探究
1? 引言
在市場經濟與相關政策體制帶動下,我國建筑行業活動更廣袤的發展空間,建筑材料也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其質量對工程項目項目建設效果形成直接影響,且不合格的建材是誘發工程施工期間出現各種危險事故的主要因素,故而,認真落實建筑材料檢驗檢測工作具有很大現實意義。雖然當下國內多數建筑企業已認識到建筑材料檢驗檢測的作用,但是在相關方法的應用上還存在問題,造成材料檢測檢驗工作效能難以充分發揮。
2? 建筑材料檢驗檢測的意義
針對建筑材料檢驗檢測的意義,可從如下兩點分析:
(1)協助建筑企業制定最佳材料選購方案:在利益、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建材市場材料質量有優劣之分。工程人員檢驗檢測建筑材料質量,目的有二,一是在符合行業相關規范與工程建設需求的基礎上,選擇質量優良、價格偏低的材料;二是會與結合工程項目相關數據信息,加強對材料耐久度、抗滲性及顆粒強度等指標的檢測,進而選擇更具適宜性的建筑材料。
針對鋼筋、鋼線與鋼絞線,檢測內容以力學性能、重量偏差值為主;在對水泥檢測時,檢測內容以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強度、穩定性等指標為主;而針對外加劑,應加強對摻外加劑混凝土性能、外加劑勻質性的檢測。以上三類別建筑材料的檢測均可采用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測報告與進場復檢報告為主。
(2)有益于優化設計建筑材料的配合比:多數情況下,在工程建設前期,施工人員均要對建筑材料進行配比。例如,針對C20混凝土而言,在配合比設定時,應維持混混凝土坍落度在30~50(mm)區間內取值,并保證物料攪拌的充分性、勻稱度。為實現以上目標,施工方通常會提出多種設計方案[1]。故而加強工程建筑材料質量的檢驗檢測,能協助施工方選購成本低、質量優的原材料,并結合工程施工需求,合理規劃配合比,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基礎上,選擇材料用量最低的施工方案。
3? 影響建筑材料檢驗檢測質量的因素分析
3.1? 取樣缺乏合理性
現代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用到建筑材料類型繁多,建筑材料質量是影響工程施工進度、效率的直接因素,故而積極落實材料檢驗檢測,是優化工程建設質量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對建材質量檢驗檢測的期間,獲取樣本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取樣人員技術水平等因素的約束下,很可能造成取樣缺乏典型性,造成建材質量檢測后獲得的結果不能對材料選購、進度分析、質量評價等發揮導向作用,最終降低工程建設質量。
3.2? 建材檢驗檢測市場缺乏規范性
目前,國內建材檢驗檢測機構前身以實驗室為主,且通常是原來部分權威研究機構、質量檢測部門或人型大型企業建設的實驗室。據不完全統計[2],建筑材料質量檢測機構在我國與歐廣泛性分布,其業務運行期間會涉及到多個學科與行業,而建筑行業建材相關實驗室所占比例較大,則會降低專業建材檢測公司在市場中所占份額,外加當下我國針對建材檢驗檢測市場相關管理體制尚未建設健全,長此以往,造成建材檢驗 檢測市場混亂處于無序的運營狀態中。
3.3? 部分檢測項目不符合施工驗收規范
部分情況下,檢測單位為降低材料檢測成本,提升檢測通過率,而未能嚴格依照相關規范標準進行操作,擅自定檢測項目,而未給予材料檢測過程一定重視,追求的僅僅是檢測報告中“合格”、“達標”兩字。因為檢測項目與施工驗收規范之間缺乏匹配性,造成建材質量檢測過程中衍生出較嚴重的質量問題。
4? 提升建筑材料檢驗檢測質量的措施
4.1? 加強建材進場前、后的質量控制
在建材進入工程施工現場前期,材料檢測人員全面研究與學習工程項目設計文書、項目設計與組織形式、施工合同內容、施工圖紙與材料預算等資料,明確工程建設過程中對材料規格、品種、型號、強度等級別等做出的規定與要求。深度分析現行的材料質量標準,明確其基本屬性、適用范疇、應用流程等,針對工程建設期間所需的重點構配件、設備及材料等,特殊情況下應及時將相關數據信息反饋給建設方。與此同時,質檢人員應積極前去建筑材料市場進行調研,全面采集與建筑材料相關的信息,遵照“貨比三家”的原則,對材料廠家供貨能力、價格、材料質量等指標進行全面考察,選擇社會資質優良的廠家建設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進而在保證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的基礎上,將材料用量降至最低水平。
當建材被運輸至工程施工現場后,施工單位應指派專業人員認真核查材料,對其進行系統性審核,合格后方可存放至工程施工現場指定位置。存放過程中,應登記材料的型號、品種、編號、廠家及規格等信息,針對性能特殊的材料需專門存放,專人管理,并做好防水、防火、防曬等工作,以防環境因素影響建筑材料質量,最終降低工程建設水平。當然,在建材進入工程施工現場后,監管、檢驗部門應積極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對材料質量檢驗過程的監管力度,將質量控制機制的效能在材料進場前充分發揮[3]。
4.2? 完善材料檢驗檢測體制
在建筑項目建設期間,材料檢驗檢測機制,不僅包括檢測監督管理機制,還包括檢測執行操作系統。為保證建材檢驗檢測工作的有效運行,監管方應參與全程,以保證材料檢測方能嚴格依照相關規范標準操作,引導質檢人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技術方法,保證材料質量檢測工作規范、高效進行。建設健全材料質量檢測信息體系,及時、精確上傳相關數據,保證某種材料檢測信息的完善性,全面記錄監理單位、委托單位、編號等內容,同時也能為后續查詢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在選取與收集樣本及發放報告等方面,應建設健全相應子系統,以進一步促進材料質量檢測工作的順利、有序、有效運行。
4.3? 加強對檢驗檢測誤差的控制
人為、樣品及儀器等是影響建材檢驗檢測結果精確的主要原則,其中人為因素形成的影響最為明顯。首先為實現對建材檢驗檢測誤差的有效控制,提升檢測人員操作行為規范性,保證其嚴格落實相關規程是關鍵。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檢測人員要做好標準物質、預處理樣品等的準備工作。檢測單位要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的培訓,實現對其操作行為與流程的更有效規范性,以減少人為因素對建材質量檢測結果精確度形成的影響[4]。
其次,檢測方需定期檢測設備儀器性能,保證其精確性,并落實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最后,加強取樣、送樣等因素的控制,檢測人員一定要認真落實行檢驗取樣標準,不同類型的材料應結合取樣要求分批次獲取,保證取樣質量,優化質量檢測效果。
5? 結束語
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設的基礎,也是影響工程建設質量的關鍵因素。故而應重視建筑材料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加強建材進場前、后的質量控制,完善材料檢驗檢測體制,并加大對人為及儀器等因素的控制,進而全面提升建筑材料檢驗檢測結果精度,及時發現建材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整體剔除,以為工程項目施工提供更優質的材料。
參考文獻:
[1] 王麗桃.建筑工程材料檢測試驗及常見問題研究[J].山西建筑,2018(33):238~240.
[2] 郭榮華.基于建筑材料檢測試驗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的設計探索[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20):275~276.
[3] 楊文芳.混凝土建筑材料試驗檢測及相關質量控制[J].智能城市,2018(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