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與此同時,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方面的一些弊端也日漸顯現突出,極大地阻礙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深入探討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旨在為研究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相關人員提供一些理論參考,推動我國電子信息技術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問題;發展趨勢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獲得巨大的成就,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需要不斷加快研究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促進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未來發展。
一、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逐漸朝著多層次、多元化以及多方向的趨勢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大大提升了當前社會生產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物質生產資料。電子信息技術與通訊網絡技術的運用逐漸成為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2.1高端技術人才缺乏
目前制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人才的匱乏。誠然,電子信息行業并不缺少一般的技術人才,但是高端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十分稀缺,甚至很多人才在自己專注的某個領域很擅長,但卻在復合技術方面難以施展,這就導致了整個行業發展后勁不足,難以拔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本身起步較晚,人才配備相應落后,底子薄;另一方面是作為重要人才來源的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現實需求存在差距,學生所學內容單一且過于注重理論,難以適應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人才的培養與應用脫節,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關鍵領域高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鳳毛麟角,供遠小于求。
2.2資源要素欠缺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資金、人才、政策、土地等多種資源要素的支撐,然而目前電子信息行業中很多企業不僅面臨著用地緊張、人才匱乏的問題,在經濟下行時期面臨的融資問題也相當嚴峻。同時,在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上,各地的政策導向不同,基礎設施、補貼優惠政策、執法力度等常常會影響其發展。
2.3產業結構合理性不足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起步較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產業結構“先天不足”,而缺乏合理規劃等因素又導致產業發展“后天畸形”。總體而言,目前的產業結構合理性不足已經嚴重制約到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長足發展和優勢培育,必須打破固有非正常產業機構,重構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
2.4市場環境管理不善
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存在著盜版泛濫、維權無門、知識產權保護薄弱的問題,低成本短目光的惡性競爭一日不除,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便一日受阻。盜版猖獗、正版滯銷的現象如果得不到法律的匡正,電子信息技術就難以真正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無法營造真正的競爭優勢,更會隱藏和壓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潛力。
但是目前,有關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法律并不完善,而且由于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現有的很多法規僅僅是地方性法規,法階較低,效力偏弱,缺少全國范圍內系統的法律規范,這直接影響到相關的執法力度。而另一方面,監管不力是市場秩序混亂的源頭,走私販賣和不良競爭基于監管漏洞而猖狂,因放任無視的監管態度而擴張。
三、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建議
3.1注重人才培養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此要從根本上重視人才的培養。首先,應當創新人才機制,不拘一格地引進各種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其次,要做好產學研合作與對接,將企業的需求和學校的教育培養進一步有機結合,加強企業和高校、科研單位的交流,利用“訂單式”、“實習基地”等方式讓人才培養更接地氣;此外,各地政府需考慮進一步完善配套的人才政策,在住房保障、就醫就學等方面給予優惠和鼓勵,營造吸引海內外優秀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的良好氛圍。
3.2改善行業環境
行業環境的惡化并非一日之寒,行業環境的改善也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方面就可以成就,為了引導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金融、財稅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全行業的努力。對于研發投入比例高的企業和研發成果顯著的科研機構,政府應當給予平均水平以上的配套補貼和支持;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幫助電子信息企業緩解融資難的問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等,通過方方面面的支持逐步改善行業環境。同時,企業也應當堅持完善自身的努力,在融資方面創新融資渠道,在資金支持方面合理、充分地運用政策優惠、加強行業交流和產業聯盟等措施,無疑能夠相當程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3.3加強市場有效管理
目前電子信息產業秩序較為混亂,假冒偽劣層出不窮,知識產權侵權者肆意妄為,走私販賣屢見不鮮、屢禁不絕,根本原因還是犯罪成本低、監管不力。因此,首先要加強立法,加大對電子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不同程度的違法行為量化懲處,立法立威,提高違法成本,同時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強化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其次要執法有力,執法力度直接關系到法律的效力和尊嚴,只有執法有力,法律才不會形同虛設、不違初衷。對于假冒偽劣、盜版販賣等現象要嚴格依法處理,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嚴厲打擊;有效的市場管理的前提是及時、全面的監管。最后需要加強電子信息市場的監管,實時掌握市場動態,完善法律監管體系,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場環境。
四、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4.1規模化及個性化
任何產品的生產都有規模效應,任何產業的發展也逃不脫規模效應的作用,如果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不在合理的規模區間內,大于或者小于合理區間,那么電子信息技術將很難得到充分、長遠的發展。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在可預見的將來還將繼續發展,進一步擴張,而且,隨著不同企業縱向發展的深入和行業門檻的提高,將逐漸完善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鏈,分工而合作,競爭又結盟,進而實現良好的產業化、集群化。但與此同時,“無消費,不生產”,因此隨著需求的多樣化、應用的深入化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也需要更加個性化、多樣化,來迎合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需求。
4.2梯次化與全球化
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廣泛,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特征,因此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必須要考慮國際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國際分工的格局。電子信息產業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方面,而且每個環節國際化的趨勢都愈來愈明顯,而我國電子信息企業位于低附加值的加工、銷售環節居多,國外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從業者則多從事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對于整個產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力,并且憑借資金、技術、品牌等先天優勢左右行業發展,這令本身起步較晚的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更加被動,高下立判。即使在國內,電子信息技術的梯次化也越來越明顯。
五、結束語
總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對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深刻分析,根據電子信息技術在發展中的問題和今后的發展趨勢,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落實。
參考文獻:
[1]殷作明.當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趨勢探討[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1):81.
[2]毛博.電子信息技術中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9(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