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義提
摘 要:習近平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指出: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發展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盡管我國近兩屆政府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做了不少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涉及眾多領域和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試圖透過分析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及所產生的弊端,并對如何加快轉變經濟增方式提出一些個人建議。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粗放型;集約型;轉變
一、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方式
按照馬克思經濟學的觀點,經濟增長方式可歸結為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即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現代經濟學從不同的角度將經濟增長方式分兩類,即粗放型經濟增長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本、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獲取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在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的,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又積累了較多的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
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突出表現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在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條件下,主要依靠增加資金、人力、物力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來提高產量或產值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通過單純依靠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即通過擴大生產場地,增加機器設備,增加勞動力等來實現經濟增長。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屬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這種發展方式存在一些明顯的弊端。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建議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項長期任務。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國內外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受其影響,一方面中國經濟出現“增速換檔”,從高增長轉入中高增長;另一方面,轉變發展方式成為不能回避的客觀大勢。國內外發展條件的變化,集中表現為市場需求約束增強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適應這一新環境、新常態,就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筆者認為應當這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對頭不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的成效乃至成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系統論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強調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攸關“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和發展著力點。轉變發展方式,首先要從轉變發展理念開始。各級政府,企業,包括我們每個人都要轉變發展理念,讓“五大理念”成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自覺行動。
(二)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創新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增強技術創新的動力、活力和能力,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條件。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要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各種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三)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牢牢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增強發展協調性,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適應新常態下市場需求變化,全面提高我國經濟素質的必由之路。
(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五)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解決制約消費增長的突出問題,優化需求結構。要從規劃、機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基礎設施系統、公共服務系統在城市群內實現同城化,有效拓寬產業發展、人口轉移、市場擴大的空間,促進非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長、住房建設空間和汽車使用空間擴大,進而促進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有效地擴大消費并帶動投資合理增長,增強內需可持續增長的潛力。
(六)完善立法。首先,我國對粗放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的立法規定較為籠統。只有完善相關立法,并對具體的違法行為以及處罰措施作出詳細的規定,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以便依法從嚴從快追求違法者的責任。另一方面要增加刑事立法,擴大刑事處罰的范圍,給違法者以應有的懲罰,讓其違法負出高昂的代價。其次,應該加大法律的處罰力度。
(七)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推進雙向開放,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項宏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擴大內需,調整內需外需關系、投資消費關系,重點是根據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調控需求總量及其結構,使總需求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使消費、投資、出口等需求之間的關系及其自身結構更趨合理與優化,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推進自主創新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斷發展和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產業競爭力提高、產業結構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社會物質技術基礎不斷增強,社會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的具體表現,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因素之一。綜合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各項任務密切聯系、相互包含、相互促進,只有統籌兼顧,全面完成各方面任務,才能夠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繼選.淺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年第16卷第17期。
[2]衛興華,孫詠梅.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思考,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年第3期。
[3]李瑞琴.試論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4]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北京:學習出版社,2006年
[5]洪銀興孫寧華:《發展經濟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