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當今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資源利用時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特殊建筑對環境的影響,經濟土地利用效果,和土地資源管理過程三個方面分析了當今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為土地規劃以及土地資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土地規劃;土地資源利用;可持續利用
前言:當今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積相對較少,如何提高社會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利用有限資源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通過對土地利用規劃,能夠避免出現一些設施分布不合理的現象,同時可以改進土地資源的利用方法,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高的社會價值。
1.土地規劃與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1對特殊建筑的土地利用規劃存在問題
在進行土地規劃時,一些較為特殊的建筑往往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將會對工程造成額外的損失,水利工程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工程,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規劃問題對周圍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沒有合理的土地規劃,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施工,并對施工范圍進行控制,不僅對水域生態環境有影響,還會對地面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同時,如果沒有合理的土地規劃,將無法確定水利工程施工范圍,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挖掘河道,進而對河流進行調節,但是在挖掘的過程中,難以對深度進行精確的控制,挖掘的寬度也會存在著一定的誤差,這些數據看起來和設計的數據相差較小,但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另外,如果土地規劃不當不僅施工過程中會生成有害物質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在進行施工后,還會存在著一定的隱患為水域帶來一些有害物質,影響當地水域的生態環境。其中較為常見的是通過水利施工,水流的方向發生改變,一些上游地區原本的河流流向發生了改變,在河流上游原本可能進行一些農業生產,使用各種化學物質,當化學物質融到河流中,下方水域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受其影響較小,而如果河流流向發生改變,下流的水域自我調節能力較弱,無法及時進行調節,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1.2經濟土地利用中存在問題
土地規劃不僅僅包括對各種設施的土地位置和規模進行規劃,還對其運營方式進行規劃,當今大部分經濟用地以林下經濟為主,不僅能夠改善環境,還能夠帶來相對的經濟收益。雖然我國部分地區的林下經濟作物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依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便是土地問題,我國林下經濟作物發展水平不均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森林土地分布不均衡。我國林區大多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在這些地區我國林下經濟作物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而缺乏森林的地區想要發展林下經濟作物卻難以找到足夠的森林地區,這邊是由于土地管理不合理導致的,大部分荒地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過去我國的林區還較多,但當時人們沒有利用森林進行林下經濟作物的發展,而是通過砍伐樹木獲取利益,嚴重影響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經濟。此外,在進行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時,部分人員缺乏專業的種植技術,導致在進行種植時,收獲的經濟作物不能滿足需求。此外,我國部分地方政府對林下經濟作物的發展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土地規劃意識,人們在進行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時沒有足夠的政策支持,自身風險承擔能力有限,限制其對經濟土地的高效利用。
1.3進行土地資源管理時存在問題
在進行土地整理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健全的體制來進行,然而我國對土地整理體制的建設卻仍有較多的問題需要進行解決。在利用完土地后,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得后續工作存在較多的問題。此外,要進行土地管理工作,必須要有專業知識的支持,然而當今我國進行土地整理的地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大多也缺乏專業知識,因此在進行土地整理時,只能臨時尋找專業人士進行整個土地整理工作的規劃,然后再由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根據規劃來進行實施。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規劃人員可能會由于對當地的環境不夠了解,導致在進行土地整理規劃時會忽略部分影響因素,最終在根據其規劃進行實施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這時又缺乏專業人士進行技術指導工作,難以及時進行補救。
2.改進土地利用規劃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1進行土地規劃時考慮特殊建筑周圍生態環境狀況
在進行土地利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考慮較多的內容,不僅僅要考慮哪種路線的經費消耗較低,還需要考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的影響,在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勘探,在進行勘探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到當地生態環境的生態鏈的構造。然后考慮進行施工時的施工范圍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環境。此外,在進行土地規劃時,還需要對當地的地質進行勘探,進而才能夠進行精準的規劃,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在進行勘探時,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制作相應的專題地圖,地理信息系統,能夠為大規模的工程提供有效的信息,制作專題地圖包括地質以及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制作生態系統地圖,可以為施工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
2.2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經濟土地經濟效益
我國土地遼闊,林區面積也較大,對林區進行有效的土地利用規劃,能夠為我國提供巨大的收益。我國林區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和南方地區。在這些地區有效地利用其地理優勢,能夠為當地人民帶來較高的收入。在利用林業土地資源時,人們有較多的選擇,當地居民應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合理的林下經濟作物種植選擇。在我國東北部地區,氣候較為寒冷,在種植林下經濟作物時應選擇一些抗寒性較強的作物進行種植,在進行種植時應根據森林中樹木的面積進行合理的密植,盡可能地利用林業土地資源,但同時又不能過于密集,林下經濟作物的密度如果過大會導致作物至今的競爭過于激烈,林下經濟作物的生長狀況會受到影響。如果林下經濟作物之間生存競爭過于激烈,甚至會影響到林木的生長,因此在進行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時,應保證既能夠最大化地利用林業土地資源,還應確保林下經濟作物種植密度合理,林下經濟作物之間不會出現惡性競爭。有效地利用我國林區進行林下經濟作物的發展,能夠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3引進先進的土地管理規劃知識
在進行土地規劃工作時,必不可少的便是專業知識,進行規劃時,必須要有專業的認識進行指導。規劃之前,專業人士需要了解當地的土地及氣候等各種因素,然后根據各種因素對土地的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此外,政府最好能夠進行人力資源支持,培養專業人員對土地利用情況進行調查,不斷地改進,及時解決土地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對土地進行整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計算機技術對當地氣候等各項數值進行分析,選擇出最為合適的整理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土地規劃效率。
結語:在有限的國土面積上進行土地規劃,能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帶來更高的收益。
參考文獻:
[1]謝弟炳,唐冬梅,王川.國內近20年土地利用規劃研究熱點及展望——基于共詞分析的知識圖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18(24)
[2]柴明.村土地利用規劃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8(08)
作者簡介:
謝遠巍(1962-),男,漢族,工程師,土地工程。哈爾濱市雙城區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