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麗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主線,同時結合各項訓練活動。
一、在讀中結合看圖訓練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就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如在教學《小貓釣魚》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看后說說插圖中介紹了小貓是怎樣釣魚的?最后有沒有釣到魚?由于學生在幼兒園時早就聽到過這個故事,況且課文的插圖就是故事情節的體現,所以學生說得非常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小貓釣魚的?就這樣由圖像信息,轉化為文字符號,同時又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安排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對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讀中結合思維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書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在教學 《蠶姑娘》一課時,我就采用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在讀書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蠶姑娘是怎樣慢慢變成蛾姑娘的?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蠶姑娘的變化過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適時解釋課文中難以理解比如“蓋間新房”、“開了窗”等詞語。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言,闡明蠶姑娘的生長過程,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讓大家思考“你相信誰的話?為什么?”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蠶姑娘是怎樣變成蛾姑娘的。這樣在讀中進行思維訓練,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討論關于蠶姑娘的變化過程時,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學生的認識只有經歷了模糊到清晰的過程,他的認識水平才會發生質的變化,科學的世界觀才會逐漸形成。
三、在讀中結合說話訓練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如在教學 《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部分時,我就組織學生續編故事,說說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當學生的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并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的說,小羊那么善良溫順,不會被狼吃掉的。狼太壞了是沒有好下場的,一定會掉進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說,小羊被他媽媽救走了,有的說,狼被獵人打死了。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說話中很有思想,認為好人有好報,惡人沒好下場。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真可謂“一石三鳥”。
四、在讀中結合表演訓練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適合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表演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如在教學 《大象博士請助手》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大象博士請助手》的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滿意,不僅準備了“布告”椅子等各種道具,還把小猴、小兔、小貓的動作語言,表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維妙維肖。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學生理解了小猴、小兔的言行不夠文明,要像小貓一樣做個言行文明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歡迎的道理。
五、在讀中結合畫的訓練
這里講“畫”有兩層意思;一是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及優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內容用圖畫表現出來。這也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語文學科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在教學《學畫》一課時,我就布置一個特殊作業,讓學生也來畫“荷花”。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因素,如果讓他們去畫湖中千姿百態荷花,效果可能差了一點。于是我干脆繪制了一幅荷花圖(只是簡單的荷花、荷葉的輪廓),復制后發到每個學生的手中,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第二段后為畫面添加色彩,補充內容。在學生的畫筆下,“陽光照得滿湖通紅”表現出來了;“粉紅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畫出來了;“碧綠的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也栩栩如生了……看著一幅幅色彩繽紛的荷花圖,我真為學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讀中結合畫的訓練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六、在讀中結合寫作訓練
寫離不開讀,讀為寫打基礎。盡管是低年級也要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重點讓學生借助讀學會寫生動形象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為中高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把聽、說、讀、寫、思、畫等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就會相得益彰。這樣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修養就不會事件難事。當然,閱讀教學中的結合點不僅僅就這“六個”方面,還有很多。只要我們老師有心,有意,就會發現更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