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明
一、探究式教學的發展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探究,其核心是學生知識的自主構建。首先,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圍繞具有科學性的問題展開探究活動,通過這些問題去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出另一些問題。其次,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能夠獲得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具有科學性的問題的證據,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師、教材、網絡或者其他方法獲取證據,對他們的探究結果進行補充。再次,探究式教學中學習者要從證據中提煉出解釋,從而對具有科學性的問題做出解答。另外,通過與其他有可能的解釋進行比較,保證學生在自己的結論和適合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最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論證,能夠引發新的問題出現,有助于學生將實驗證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和他們的解釋三者之間聯系起來,最終解決問題。
二、如何在初中化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
(一)積極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1. 打破傳統,努力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傳統教學是指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把傳授知識當作教學的唯一任務,體現的是以學科為中心的學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學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在探索中獲取知識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樂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要轉變教師角色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學被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將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教師的角色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課堂支配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組織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活潑的、興奮的狀態。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探索和討論,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三)課堂探究活動的過程應該有所側重課堂內的探究活動
課堂探究活動的過程應該有所側重課堂內的探究活動,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必然不可能是完整的探究過程,即不可能包含完整的探究要素。因此,課堂內的探究活動過程,必然應該有所側重。在“研究碰撞系統動量變化規律”時,為了體現探究的完整性,曾嘗試過將實驗數據探究和理論分析放在一節課上完成。結果發現,由于時間倉促,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數據處理的方法,而理論分析也顯得倉促而流于形式。而后將“理論分析”讓學生在課外探究,結果表明,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是兩全其美的。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充分理解、掌握實驗數據的科學處理方法,同時激發課外進行理論探究的興趣。課堂探究過程更多的應該思考哪些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去自我探究,哪些過程需要教師指點、啟發,只有該過程放在課堂上進行重點探究,才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事實上,如果不從教材內容和學生水平出發,一味地追求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也會使教學過程呈現出類似傳統教學模式那樣的呆板、形式化、機械和膚淺等弊病,學生也會逐漸產生一種逆反的學習心理。
(四)建立有利于學生探究學習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以成績為主的評價機制已經不適應探索式的教學方式,要想充分發揮探索式教學方法的優勢,就一定要建立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評價機制。在這個評價機制中,除了成績,還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實驗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價,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既注重量化評價,又注重質性評價的評價機制,才適合時代的發展,才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有意義。除此之外,還應該完善教師評價制度,改變以學生考試成績、畢業學生的升學率評價教師的能力的現狀,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將對學生的學業評價與教師的教學評價做到統一協調,才能夠讓評價機制真正表現出選拔與淘汰的功能,才能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
三、結束語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研究性思想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教學和研究進行有機結合。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要避免將探究式教學做得形式化、表面化、教條化,要將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為課堂設計和實施的宗旨,把握好教材和學生,這樣才能夠將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表現出無限的精彩。課堂探究中應遵循的原則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實際、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靈活地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