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一、借助神話文本,滲透傳統文化
神話用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炎黃子孫無私奉獻、腳踏實地、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因此,語文課堂應借助神話文本,弘揚傳統文化。
以《女媧補天》為例:
(一)研究學習內容,把握閱讀方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睋?,可以感受神奇為主線,以朗讀和想象為手段,以復述表達為目的設計本課。
《女媧補天》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14單元“立志”中的課文,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故事語言簡潔,想象豐富,適合講述。同時,神話故事對各種離奇事物的解釋,能夠培養和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因此,課堂可以著力引導學生發展想象,滲透閱讀神話的方法。
(二)研究學習者,找準學習難點
我們發現神奇的情節吸引學生,是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點。但不能從“人神合一”的角度感知人物形象,所以就不能很好地感知“立志”主題,這正是滲透傳統文化的一大難點。因此,學習神話故事時,我們應充分借助想象學習。
(三)建立可操作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
1.確立好學習重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將《女媧補天》的重點確立如下:
1.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敬佩女媧拯救人類的志向和堅忍的意志。
2.借助想象、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感受神話故事的特點和魅力,滲透讀神話的方法。
3.練習抓關鍵詞句,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聚焦學生興趣,感受“神奇”
緊抓文體特點,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災難的深重。重點體味女媧拯救人類的偉大精神,感悟她崇高的人物形象。
神話這類文體為打開學生想象力、發展學生語言能力、促進學生精神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學時,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在用語言思維、用語言審美、用語言傳承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同時,給學生一把讀神話的鑰匙,一篇帶多篇,在大量的閱讀中讓學生感受神話的魅力,傳承祖國的文化。
(四)做神話故事傳播者
課上,抓住這一神話的特點,老師可以組織復述故事的活動。我們可以用“滾雪球”的方式進行,具體要求:
(1)四人一組,前一個同學說一句,后一個同學重復前一個同學的話,再自己說一句。
(2)按照評價表,互評。
課后,可讓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講講其他神話故事。每位同學都參與講,也參與評。最終,優勝者頒發“文化傳承人”獎項。
二、借助民俗文本,滲透傳統文化
(一)把握文本,把握民俗文化方向
2011年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提出:“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基于此,小學語文教材在選篇時就注重選擇一些蘊含豐富民俗文化資源的文章,如:《立夏節到了》《老北京的春節》《故鄉的除夕》等。
以《立夏節到了》為例:
《立夏節到了》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單元“夏天”的一篇課文。課文描述了我國南方鄉村在立夏日當天進行的一系列的活動。既展現了江南入夏的美麗景色,又反映出鄉村淳樸的民風,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課文結構清晰,主要寫了“吃百家飯”和“稱人”兩個活動。每一個活動的場景,都呈現了一幀幀美麗而又溫馨的畫面。本文緊緊圍繞著孩子的活動展現立夏節習俗背后的內涵,是滲透節氣文化的好材料。
(二)分析學情,找準探究民俗策略
重點了解學生學習本文的已知點和未知點。比如,說到立夏節,你想到了什么?課文告訴了我們哪些立夏節的習俗?你喜歡立夏節么?通過分析,就能發現孩子對立夏節的認識停留在節氣上,不知道習俗,從而不能很好地感知習俗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因此,挖掘極具畫面感的語言,以畫促讀,加深理解,以說促思,滲透文化應是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策略。
(三)激活課堂,挖掘民俗文化內涵
1.制定科學的學習重點
基于以上分析,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制定出來,如下:
1.了解立夏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 “預兆”“德高望重”等詞語的意思,抓關鍵詞和極具畫面感的文字,以畫促讀,以說促思,促進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借助資料感受節氣深厚的文化內涵,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2.在學生活動中滲透文化
(1)以畫促讀,把握文本
這節課的主體活動,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我筆畫我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和畫畫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
(2)以說促思,發展思維
這篇文章在言語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了用“村東……村西……村南、村北……”、“男孩……女孩……”這樣的形式,把場景的熱鬧和孩子們的興趣盎然表達了出來。因此,教師可抓住“立夏蛋”這一習俗,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多角度呈現玩立夏蛋的場景。這樣既發展了學生遷移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深化了對習俗文化的理解。
(四)開展活動,融入民俗文化生活
節氣立夏到來之際,我國各地會展開各種各樣的立夏習俗活動,其中有一種叫斗蛋的風俗活動,這也是課文文本和插圖中都提到的內容。對于沒有接觸過斗蛋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活動可以以此開展一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真切地融入到民俗文化生活中。
傳統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寶貴歷史財富,傳統文化的開發和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極力挖掘文本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努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因勢利導,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潤澤,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