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莉


【摘 要】目的:探討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1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7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給予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對比兩組患者的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治療依從性。結果:護理后,兩組的糖化血糖蛋白及餐后2h血糖均明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妊娠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5.8%,對照組為34.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的依從性評分為(9.1±2.1)分,觀察組為(13.3±3.1)分,觀察組的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妊娠結局。
【關鍵詞】
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早期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妊娠結局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了解患者的知識內容,使其以平和、從容心理面對疾病,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以往多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但因患者對醫學知識掌握的不足,容易使患者掌握程度不佳,導致護理效果不佳的現象,不利于患者的病情轉歸。因此有學者開始分析導致患者干預不佳的問題,并以此作為干預點,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此方法稱為導向健康教育[1]。本院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及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檢查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同時符合《內科學》中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初產婦。其中年齡為25~37歲,平均年齡為(31.9±3.5)歲,平均空腹血糖為(6.3±1.8)mmol/L。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7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行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首先挖掘、剖析患者的問題層面,由責任護士采用誘導式提問法與患者進行溝通,以了解患者當前的心境感受、既往病史,用血糖評估法了解患者血糖情況,并對了解資料進行全面剖析,得到患者目前的幾類問題,包括患者對疾病認識不佳及患者心境狀態較差,患者對疾病認識不佳提出了家屬共同參與的認識干預,根據患者心境狀態下給予敘事療法式的情感撫慰的方式;其次家屬共同參與認知干預,由患者提供一名直系親屬,要求與患者生活半年以上,宣教時給患者及家屬各一根筆及一張紙,告知雙方均認真聽講,宣教后由雙方共同闡述宣教內容,以促進患者了解宣教內容;宣教時護士注意與患者行眼神交流,從中了解患者對宣教內容的理解程度,同時控制宣教內容于30min內,宣教后要求雙方交換筆記并闡述宣教的關鍵點,護士認真聽取雙方闡述過程中的遺漏知識點及認知有誤信息,再給予糾正;再次采用情景代入式角色扮演,患者掌握宣教知識點后由護士根據可能遇到的時間給出情景,由患者及直系家屬根據情景行角色扮演,護士記錄下雙方情景扮演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結束后針對不足之處幫助患者建立更加系統的知識內容;采用敘事療法式的情感安撫,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休養環境,調節患者的呼吸節律,讓其精神高度集中,之后展開冥想,以讓患者放松心情。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2)對比兩組患者的妊娠不良事件,包括早產、巨大兒、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等發生率;3)對比兩組的治療依從性,從心理管理、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合理膳食、血糖監測及定期產檢幾個方面進行判斷,每項0~3分,對比兩組的總分,分值越高,依從性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
護理后,兩組的糖化血糖蛋白及餐后2h血糖均明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分析兩組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的妊娠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5.8%,對照組為34.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對比兩組的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的依從性評分為(9.1±2.1)分,觀察組為(13.3±3.1)分,觀察組的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妊娠期合并癥,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及產婦的個人生理健康,因此,需重視患者的血糖管理,協助其控制血糖,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2]。而其護理干預效果不顯著,而本院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提高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結局。
本文結果表明,護理后,兩組以上指標均明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妊娠期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可將傳統的宣教壁壘突破,從患者的個體化認知情況進行靶向宣教[3],從而改善妊娠結局,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
綜上所述,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 吳彩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30):117-118.
[2] 張俊霞.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2):2286-2287.
[3] 楊云閃.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病人治療依從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3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