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娜

【摘 要】目的:探究高血壓腦出血CT影像診斷結果。方法:研究對象為4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給予CT影像診斷,對其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在CT影像學檢查中,40例患者血腫位置在殼核部位的居多,但是血腫位置在丘腦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無破入腦室患者居多,破入腦室患者死亡率更高;出血量在50mL以內的患者較多,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最高;中位線結構轉移低于1cm的患者較多,而中位線結構轉移超過1cm的死亡率較高。在血腫位置、是否破入腦室、出血量、中位線結構轉移等方面的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采用CT影像診斷,其診斷準確率較高,能夠對血腫位置與范圍準確定位,可以為該病的診斷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CT;影像診斷
高血壓腦出血在臨床上屬于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比較危急,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到患者生命健康[1]。該病是高血壓的一種并發癥,高血壓患者在情緒激動或過度勞累的時候,容易出現血壓異常升高的情況,從而會引發腦血管破裂現象,繼而出現腦出血[2]。在高血壓腦出血中常用的診斷方法為CT影像學診斷,其診斷準確率較高,可以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在該項研究中,對40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4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其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26例、14例,平均為(62.3±3.6)歲。其中左側基底節區腦出血23例,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17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經過CT掃描證實,均為首次自發性腦出血患者,具有高血壓病史,發病到入院CT檢查在24h以內。排除由于外傷等因素引起的腦出血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給予CT影像學診斷,給予16層螺旋CT檢查,掃描電壓為110kV,電偶為200mA,層厚設置為5mm,層距設置為5cm,矩陣為512×512。所有患者均在發病24h以內進行CT掃描檢查。在CT檢查中,需要對患者出血部位與范圍進行詳細觀察,了解血腫體積,對患者血腫位置進行了解。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CT影像學檢查中,40例患者血腫位置在殼核部位的居多,但是血腫位置在丘腦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無破入腦室患者居多,破入腦室患者死亡率更高;出血量在50mL以內的患者較多,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最高;中位線結構轉移低于1cm的患者較多,而中位線結構轉移超過1cm的死亡率較高。在血腫位置、是否破入腦室、出血量、中位線結構轉移等方面的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在高血壓常見并發癥中,高血壓腦出血疾病比較危急,病死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會造成較大影響。高血壓腦出血的誘發原因主要是小動脈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該病以老年患者居多。隨著高血壓患者的不斷上升,需要對高血壓腦出血疾病加以重視。需要對其臨床診斷準確率進行進一步的提高,以便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對病情進行合理控制。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的主要發病機理,其主要可以歸結為持續性高血壓引起的腦底小動脈病理性改變[3-4]。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長期高血壓會給腦動脈帶來玻璃樣病變,使得血管內膜下的基質出現腫脹情況,內膜下存在脂質沉淀,在內膜與內彈力層之間會形成無結構物質,其彈力會顯著下降,脆性會顯著上升。血管壁的張力會逐漸喪失,并且出現纖維素性壞死情況。在局部動脈遭到血壓沖擊的情況下會呈現紡錘體或球狀凸出,血液會侵入到血管壁中形成夾層動脈瘤。當患者血壓突然上升的時候,動脈瘤破裂會導致出血情況的發生。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較多,而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發病后腦部小動脈會出現硬化病變情況,并且伴隨不同程度的痙攣癥狀,從而在發病后的短時間內出現腦組織缺氧情況,嚴重者會導致腦組織壞死現象,如果沒有及時給予腦組織缺氧治療,會導致腦部大面積出血,血腫范圍不斷擴大,病情會加重,威脅到患者生命[5]。因此,需要盡早診斷盡早治療。
隨著CT診斷技術的不斷完善,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采用CT影像診斷,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觀察與檢驗,對腦出血部位與出血量進行明確分析,能夠為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通過CT影像學檢查,可以對患者頭部進行全面掃描,能夠清晰的觀察頭部血流運行情況,并且CT檢查的準確率可以達到100%,在CT掃描下,患者腦內血腫會出現不規則、橢圓、腎形等高密度影。患者出現腦出血,其出血量在50~100mL,可以采用CT掃描清晰地呈現出來。在臨床上能夠根據CT檢查的血腫情況、對血腫量進行準確計算,并且可以為治療提供相關依據。通過對患者進行CT影像學診斷,能夠清楚地了解血腫部位、出血量、有無破入腦室、中位線結構轉移情況等,從而可以了解病情的嚴重性,并根據患者的診斷結果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法。同時,可以對這些指標與死亡率相關因素進行了解,以便對高血壓腦出血進行有效的預防,促使預后效果的提高,降低病死率。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采用CT影像診斷,其診斷準確率較高,能夠對血腫位置與范圍準確定位,可以為該病的診斷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包金鎖,李月輝,趙賀.高血壓腦出血CT定位微創穿刺清除術32例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02):84-86.
[2] 紀洪廣.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應用螺旋CT檢查的特異性征象及臨床價值[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11(22):1489-1490.
[3] 王鶴,鄭兆聰,陳宏領.高血壓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預指標及防治手段[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24,23(20):2074-2077.
[4] 潘錫平,潘輝.細孔鉆顱血腫清除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康復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7):5001-5002.
[5] 梁大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CT影像學檢查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