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聞
教學目標:
1.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描寫細致、多用比喻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并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重點難點:
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描寫細致、多用比喻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收集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匆匆》朗讀作品,課文重點句子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聽寫詞語:挪移、蒸融、涔涔、潸潸、徘徊、凝然。
二、課文學習
1.再讀課文,思考:全文共分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么內容?
指導學生略讀全文,分出課文的幾部分。
2.學習第一部分
(1)課件出示:“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自然現象?師引導學生從分號考慮。
指生回答:排比。
師問:那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引導學生縱觀全文考慮,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燕子、楊柳、桃花都是用“再”來形容,而時間可以用“再”形容嗎?能說時間可以再回來嗎?
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2)課件出示問題:在第一段中,作者問了幾個問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是真的在問嗎?
學生齊答:不是。
3.學習第二部分
(1)指生朗讀第2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問題: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的?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日子的相關句子進行分析。
指生回答出書中的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和“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②課件出示:“確乎”的意思是的確,“空虛”的意思是里面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不充實。
師問:從“確乎”和“空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桌討論。
師小結:這兩個詞寫出了作者的無所作為,所以說“的確很空虛”。
課件出示:“頭涔涔”、“淚潸潸”。
師問:你知道這兩個詞大多時用在什么時候嗎?
生齊答:流汗、流淚的時候。
師問:那你知道這兩個詞表現了什么感情嗎?
全體討論。
師小結:表現了作者因面對光陰流逝卻無所作為而產生的羞愧之情。
④課件出示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師問: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舉手回答:比喻。
引導學生比較“像”字前后的內容從而找出本體和喻體。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珍惜時間的角度去考慮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課件出示: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師:這句話用了什么句式?
引導學生從“怎樣”和“呢”,來回答用了什么句式。
生舉手回答:設問句式。
師解釋:設問句的特點是有問有答,答案自在問句中。所以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是在來去中時間匆匆地就流逝了。
同桌交流,體會設問所折射出的感情。
(3)課件出示句子: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引導學生去體會,沒有腳的太陽,是怎樣挪動呢?從而讓學生回答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體會作者的心情。
(4)課件出示句子和問題:“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句話作者描寫了幾個生活細節?有什么作用?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課件出示幾組圖片,訓練學生句子仿寫,可用“……的時候,日子……”的句式,結合圖片說句子。
生答:目的是體現學生們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學習過程。
出示例句: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里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
(學生可以自由發言,也可以說出課件中沒有出現的。)
(5)課件出示句子: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師問:這段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引導學生體會紅色字體“伶伶俐俐”“跨過”“飛去”,從這三個詞中感受作者用的修辭手法。
指生回答:擬人。
(6)課件出示: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師引導學生感受“溜”字的用法,學生舉手回答自己對“溜”字的理解。
(7)課件出示句子: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師引導學生體會“閃過”一次的意思,也是形容速度快。
師小結:“閃過”一詞形象地說明了時間流逝快的特點。
師問:那這句話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指生回答,讓學生自己回答對時間的理解。
(8)指生朗讀第4自然段。
課件出示句子:“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和句子:“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下些什么呢”?
感悟設問句:第一個設問句,作者是要表達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意思,所以這個設問句把作者的情緒進一步釋放。第二個設問句,作者是想表達沒剩下什么,所以這兩個設問句都有對自己的反思和責問。
(9)課件出示: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師問: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齊答:比喻。
師問:那作者把看不到、聽不見的時間比喻成了什么?
師提示:如的意思就是像,所以是比喻句。引導學生去感受如字前后的內容。從而找出本體和喻體。
指生回答:把無形無聲的時間比喻成有形的“輕煙”和“薄霧”,被“吹散了”,被“蒸融了”。
師問:這個比喻好在哪里?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10)課件出示句子: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引導學生理解“游絲樣”和“痕跡”的意思。(可以想讓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理解,老師再做總結)
幫助學生進一步去體會時間的重要性。
(11)課件出示: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
師問:這句話中的兩個“赤裸裸”的含義一樣嗎?
引導學生去理解“赤裸裸”不僅是身體上的一無所有,也指身體以外的東西。
知道學生從這句話中,感受作者的自責。
(12)課件出示問題:“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引導學生從這句話是個問句考慮,并結合這個問句的答案。感受作者不愿白白走一遭的心情
4.學習第三部分
課件出示: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引導學生把這句話與文章的第一段做對比,去全面地分析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對時間的情感。
師問:這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舉手回答。
5.拓展環節
課件出示問題:說說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面對如此匆匆的時間我們應該怎樣做?
引導學生去體會我們該如何珍惜時間。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生舉手回答,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做總結、點評和補充,本環節重在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四、課堂總結
本文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時提醒我們: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虛度光陰。
五、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匆匆》”,一起來闖關吧!
六、作業布置
1.摘抄文中優美語句。
2.完成課后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