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福
體育學科,作為基礎教育來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科。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認為體育課與升學無關,可上可不上,個別學校的領導完全忽略了“體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從而導致了人才素質的下降。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盡快改變教學觀念,跟上現代化教育教學形式的需要,在上好每一節(jié)課,怎樣才能把課上地好些呢?
我認為首先應當在備課上下功夫,努力鉆研和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1、熟悉和精通教學大綱和教材;2、認真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兩方面的關系;3、安排和設計好備課環(huán)境;4、集思廣益,集體備課。因此,教師必須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和掌握有關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據學生的整體體育能力、體質基礎、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和思想品德設計好因地制宜、新穎和利于授課的環(huán)境,再加上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學大綱和教材
教師接受教學任務后,應當在擔任這門課之前,對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進度以及課時數分布情況,通讀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數,挖掘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和教材的特性,對教材的專門性、輔助性練習及分組練習要仔細推敲,分析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訂出課的目的、任務、教學要求、重點、難點、組織形式、練習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現的錯誤和糾正方法等。教師對教材和教學大綱理解越深越透,重點就抓地越準,難點就容易突破,學生就容易聽懂、領會、練習和掌握。同時,體育教師應經常溫習和查閱有關體育科學知識,掌握和鉆研各項體育運動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隨時注意積累資料,多閱讀體育書刊、報紙和有關電視廣播,多參加教學活動和教學交流,積累教學先進經驗和最優(yōu)教學訓練方法,隨時收集加以保存,以備備課時可以翻閱。
二、認真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兩方面的關系
由于教師存在著“教材、技術教法、教師、場地”為中心的教學舊觀念,忘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要根據,應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根據學生的整體體育能力、體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水平科學、合理、有效、積極地安排課的內容,加強學生科學思維、鍛煉方法的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自學,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鍛自導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總結工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備課時必須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精選最優(yōu)教學方法和節(jié)奏,善于從教材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技能的科學性、實用性、挖掘趣味性、競爭性,注重以生動的手段說明體育“三基”強身健體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三、安排和設計好備課環(huán)境
知識設計,課上學生學什么?這是作為教師在備課是必須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課堂教學不可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離開了知識談能力是空談,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要以知識為載體。所以,課上究竟該傳授給學生哪些知識技能?必須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課標,合理的圈定出所要傳授的內容,分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易點?哪些是難點?
方法設計,只知道學哪些還不夠,還要想法把這些知識轉移到學生的大腦中。要根據不同的教材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活動設計,要想把這些知識轉接給學生,讓學生理解和接受,必須要寓教于活動之中,必須要讓學生動起來。哪些需要學生思考?哪些需要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和感知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終生不忘。
時間設計,一般一節(jié)課45分鐘,要想科學有效的上好一節(jié),在備課時必須要有時間設計。本節(jié)課設計幾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大約需要多長時間?都必須要明碼標價,只有這樣算清時間仗,才能心中有數,課堂節(jié)奏才能緊湊,課堂效率才能高效。
四、集思廣益,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借教師的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群體的思想交流,能動地發(fā)揮教師個人潛能,凸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使課堂教學在更高的層次中進行。其目標是多元的:從學的層面講,它的目標是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習慣與方法,同時也獲得學習的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堂課里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