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穎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第六農場中心幼兒園,河北 唐山 063000)
近些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幼兒階段的教學引導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廣泛的重視與關注[1]。作為農村幼兒園教師,我們要立足于實際,充分發揮農村的自然資源優勢,并將其與我們的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幼兒處于自然環境中,讓他們與花草樹木做朋友[2],從它們身上學習知識。同時,從幼兒當前階段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精心選擇部分自然資源為原材料開展手工制作,以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成長。
為了深化幼兒對大自然的認知,我們在裝扮幼兒園的過程中更多的引入了自然資源[3]。在裝扮活動開始前,我向孩子們問道:幼兒園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我們要不要一起把她裝扮的更加美麗啊?孩子們紛紛回答道:要,我們要把她裝扮的更加美麗,更加漂亮。在裝扮過程中,我并沒有給孩子們設定一些“條條框框”,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一朵朵小花、一株株蒲草,在他們的巧手下變化萬千,有的編織成為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有的編織成為帽子、手環等裝飾品,孩子們用身邊的花花草草和自己的雙手編織著自己心中那美麗的童話。在孩子們的裝扮下,整個幼兒園充滿了童趣和活力。
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4],我常常就地取材將其變成美工材料,種子、樹葉、小花、小草及稻麥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原材料。例如,在花草競相開放的春天,我會帶領幼兒到周邊田間探尋春的味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采摘花草,將其帶回教室,經過擦洗、壓平、修剪和粘貼后,一張“春天明信片”便呈現在我們眼前。看下圖中的小朋友在用蒲桿做的益智區內玩的多開心呀,他們以蒲桿為原料制作拼圖、棋盤等,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思維和協作意識。(圖1)
又如,在鄉村生活中,種子很常見,不同農作物種子的形狀和顏色各異。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不同的形狀、顏色和大小的種子制作“種子貼畫”。有的孩子用種子畫出自己喜愛的卡通人物,有的孩子則用種子構建自己心中的童話世界,還有的孩子用種子描繪美麗的風景。
再如,在手工活動中以麥秸、稻草、蒲草為原材料,引導幼兒編制各類草繩、動物、鞋子等。在手工制作活動中,孩子們根據實際情況制作了不同尺碼的鞋子,看他們用蒲草編織的草鞋多么精細、周正啊。以農村自然資源為原材料制作手工,在對孩子們進行美育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圖2)

圖1

圖2
對于我們的幼兒教學而言,自然資源是一個知識寶庫。同時,自然資源也有著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可以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教育教學與農村的自然資源有機的結合起來,引導幼兒在領略大自然之美的同時探究自然的奧秘,學習科學知識。
從當前階段孩子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幼兒階段的孩子充滿著探究欲和好奇心。春天是萬物生產的季節,帶領孩子們到田野里采摘花朵,在保障孩子們安全的前提下,與動植物來一個“親密接觸”,仔細觀察它們的特征。到了果實成熟的季節,與孩子們一起走出教室,來到廣袤的大自然中,親自動手挖一挖,踮起腳來摘一摘,放到嘴里嘗一嘗。原來它果實是掛在樹上的,它的果實是埋在土里的,這種果實的成熟后變成了這種顏色,這個果子的味道真美味……這個階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那些直觀具體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讓孩子置身在大自然中學習,讓大自然充當他們的“老師”,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孩子們既收獲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得到了成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兒階段的教育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站在幼兒成長的長遠角度,立足于幼兒實際,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不斷豐富自然資源的應用場景,讓自然資源更好的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