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姣
摘 要:本文以會計制度改革內容為研究對象,對其在實踐應用中對事業單位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在介紹制度與事業單位關聯性的同時,分析制度改革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全面論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事業單位 ?制度改革 ?會計
2019年1月,國家正式執行了2017年由財政部牽頭印發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在改變原有內容的同時,為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帶了深刻的影響。而對兩者關聯性的說明,可以更好的引出會計制度改革為事業單位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為其財務優化建設提供指導。
一、會計制度改革與事業單位的關聯性
事業單位是政府部門完成社會公益性行為的主要機構,在進行財務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政府審計部門的監督管理。而政府也正是通過多種財務管理手段,控制事業單位的工作內容,以此保證其社會服務性的價值與作用。而在會計制度的內容中,對具體的經濟行為作出了明顯要求,是政府限制事業單位發展狀態的重要條件與關鍵手段,可以通過會計制度的連接作用,優化事業單位工作效率。
二、會計制度改革為事業單位帶來的挑戰
政府出臺的會計制度內容,是保證事業單位工作內容的基礎條件,如果沒有政府部門在會計制度上的約束與管理,事業單位工作效率就無法得到保證。而政府在推行新會計制度的過程中,也為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帶來了挑戰,在考驗其業務能力的同時,對工作思維轉化與創新也提出了要求。尤其在會計核算等內容上,為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事業單位財會人員適應新型政府會計制度內容,保證改革的正常推進與優勢價值展示。
三、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信息公開化
信息公開化,是新型會計制度帶來的直觀改變。在保證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規范化的同時,強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公開化,可以讓政府部門更好的完成財務監督工作。通過公開化、標準化的數據信息,將審查監督工作滲透到事業單位的具體賬目中,保證信息監管的穩定性。由此,也可提高財務信息對于政策制定的指導效果,在相應政策的引導下,合理推進事業單位的發展建設。
(二)預算完整性
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可以在整體管理空間中,形成規范化的會計管理方法,并實現一體化管理的目標,推進財政管理的健全化發展。在以往發展條件中,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存在明顯不足,并在各領域范圍內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在會計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將所有的會計預算工作進行統籌管理,更好的形成了針對預算工作的系統,以此保證了會計工作的準確定與透明性。不僅優化了事業單位的收支管理,也在政策性的層面上,為政府部門提出客觀的評價,提供了具體的數據支撐。由此,深刻的體現了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發展的積極影響作用。
(三)優化財務活動
政府推出會計制度改革政策,可以幫助事業單位優化自身的財務工作,并在整理財務脈絡的同時,使財務活動的順利展開得到保障。以往的工作模式中,事業單位在籌備財務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多種影響因素的限制,降低財務活動的執行效率,并無法完成預期財務活動目標。而在新型會計制度的影響下,使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有了定型化的參照依據。通過參照規范性財務活動樣本,在整體標準化的財務系統與結構中,高效率的完成具體財務活動。由此,不僅保證了工作的執行效果,也從側面補充了政府的財政管理效率,實現了雙贏的發展條件。
(四)合理配置資源
會計制度改革,可以對事業單位的資源配置進行調整,并使其展現出合理化姿態,更好的顯示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態,并在優化生產的過程中,起到更加積極主動的影響效果。例如,在計提折舊攤銷法的應用中,可以根據事業單位的實際財務情況,反映單位的資源配置現狀。然后根據合理化模型的指導作用,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或是相關領導干部,就可在資產配置決策上,對單位內部的資源形態進行調整,以此保證財務成本分析的合理性。而在合理資源配置結構的影響下,事業單位也可保證自身的健康發展姿態,維護發展的穩定性。
四、結束語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新財務制度內容中,為事業單位具體工作帶來了挑戰與機遇。事業單位必須清晰認識到其中的優勢作用,并在轉化自身工作模式的同時,適應會計制度發展,保證工作的穩定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姚威威.探究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及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9(0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