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人們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網絡的交易,不僅節約了人們購物的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還是新時期下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何保障網絡交易的安全性,也成為了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提升自身的安全技能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借用民商法對其進行管控和保護,進而發揮民商法的巨大作用,保障網絡交易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民商法保護法在網絡交易中所發揮的作用的基礎上,重點對當前的網絡交易安全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采用多種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了調整和改善,進而使得網絡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關鍵詞:民商法;網絡交易;安全隱患;法律制約
中圖分類號:D923;D923.9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193-02
作者簡介:桂文強(1982-),男,漢族,陜西銅川人,銅川職業技術學院。
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網絡交易由面對面進行交流和交易轉變為網上交易,消費者通過網絡進行商品之間的交易,這就使得一些電商企業和消費者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同時,網絡交易還需要借助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對網絡交易的公平性和真實性予以保障。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和人員專業的限制等因素使得網絡交易活動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因此,這就需要加強政府部門的支持,對網絡交易的安全性進行監督和管控,特別是民商法能夠為交易活動提供法律依據,進而對網絡交易的安全性提供更加全面的保護。
(一)網絡交易行為更加有秩序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的發展,網絡交易已經成為日常的消費行為。在這種背景之下,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網絡交易安全的重視,以構建更加和諧、良好的網絡交易環境,從而保障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雙方交易主體獲取更大的利潤。而網絡交易與民商法是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充分利用民商法所發揮的法律效力,對網絡交易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制約。網絡交易行為還被稱之為“虛擬的交易行為”,但是在真正交易的過程中仍然是對具體的實物和商品進行的交易,同時還反映了具體的金額交易。因此,民商法中的相關條例適用于網絡交易活動,在加強網絡交易雙方的行為時,應該運用民商法對其進行制約。當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可以根據民商法的相關條例和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進而規范交易活動中的交易行為。例如:在實施網絡交易時,商家一旦對交易的記錄進行銷毀,可以運用民商法對其違法的行為進行管控,并對商家的銷售行為給予有效的監管,從而使得網絡交易更加的規范化。
(二)促進網絡交易穩定長久發展
根據電商網絡交易量可以看出,近幾年,交易量呈現了逐年增長的趨勢。再加上互聯網的特殊性和網絡交易的屬性,我國并沒有對網絡交易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網絡交易活動缺少了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從而大大增加了我國網絡交易的安全隱患。因此,我國相關部門在充分運用民商法進行法律的制約下,對順利開展網絡交易管理工作,使網絡交易行為更加的規范有序,提高網絡安全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國民商法中的相關法律規范《電子交易法令》、《電子簽名商務法》,對網絡交易中的一些重點內容(不良行為)進行了修改和調整,進而為網絡交易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的支撐,有效地促進了網絡交易的可持續發展。
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了31.63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網上零售額達到了9.01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3.9%。可見,當下人們的消費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網購已經成為年輕一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人們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網絡交易安全也受到了相應的威脅,大大增加了網絡交易的風險。以下對網絡交易安全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信息不對稱
在實施網絡交易時,由于消費者與商家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消費者在實施網購時很難對一些想要購買的商品予以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并不能對商品進行直接的接觸,這些商品的信息大多都是由商家所提供的,而商家為了能夠獲取更高的利潤,則會扭曲商品的真實情況,使得商品信息的真實性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消費者就會對商家的欺詐行為感到反感和厭惡,進而降低網絡交易量。
(二)盜取消費者信息嚴重
在網絡交易環節中,消費者通過商家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商品的購買,但是這些信息的安全性很難得到保障。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非法人員通過運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術來盜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特別是一些不良的商家甚至為了能夠獲取更高的利益,而將消費者的基本信息進行售賣,導致消費者的個人隱私被泄露,給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和損失。
(一)加強對消費者信息的保護,保障個人隱私
網絡交易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進而保護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安全。網絡交易數量的逐年增加,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時有發生,更嚴重的還會給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因此,運用民商法開展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網絡安全交易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主要是由于盜取消費者個人信息,使得個人信息被泄露;另一方面網絡交易平臺利用消費者的交易情況和信息來開展營銷活動,雖然促進了消費,但是這種行為也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這些信息安全所帶來的隱患,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民商法需要對相關法律進行細化,明確雙方之間的主要職責,進而使得消費者個人信息和隱私受到相應的保護和提供法律上的支撐。
(二)加強懲處力度,打擊網絡詐騙
電子設備已經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交流和娛樂的工具。人們通過網上支付的形式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物件,這就需要加強網絡支付的安全性,以保障每個消費者的切實利益。而民商法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維護大多數民眾支付安全的權利。但是仍然存在網絡詐騙的行為,它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例如,由2017年網絡詐騙趨勢可以看出,相對于2016年相比,網絡詐騙的舉報數量高達17.6%,人均損失增長到了52.2%。可見,網絡詐騙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網民的財產安全。究其原因,網絡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法制建設不能完全跟上網絡發展的速度。因此,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對網絡詐騙的懲處力度,例如:對消費者所損失的資金進行追加,進而為不法分子敲響警鐘。另外,對于正在實施犯罪的不法分子,但是在還沒有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的前提下,需要及時對犯罪行為進行制止。例如:當一些消費者出現信息被泄露的現象時,需要及時對消費者的資產進行凍結,減少消費者的經濟損失;在進行網絡交易時,如果輸入三次以上的消費密碼則將賬戶的余額進行凍結。這些預防的措施能夠對一些不法分子投機取巧的心理和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發揮遏制的作用,進而減少網絡交易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保障網絡交易安全不僅能夠保護消費者的財產安全,還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網絡交易的便捷性和不受空間、時間的約束性等特征,為更多的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雙贏的局面。雖然現階段網絡交易的安全還存在一些弊端,引起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還無法跟上網絡交易的高速發展。因此只有健全民商法的法律效力,才能杜絕信息泄露、網絡詐騙等行為的發生,其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江雪.網絡交易安全中民商法的保護作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4):60-62.
[2]何光群.論民商法保護在網絡交易安全中的作用[J].法制與經濟,2019(02):92-93.
[3]洪汝逢.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探討[J].法制與經濟,2018(09):87-89.
[4]高曉曦.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市場,2017(16):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