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起源于北京二中院審判的一起隱私權糾紛,案件爭議點在于,家門外安裝攝像頭是否侵犯鄰居的隱私權。因此便引發了作者對公共場所隱私權問題的思考。本文從兩個方面展開:1.如何認定公共場所內的隱私權;2.對公共場所內隱私權的保護程度,試圖合理分析和闡述公共場所的隱私權問題。
關鍵詞:隱私權;公共場所
中圖分類號:D9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252-01
作者簡介:高云帆(1994-),女,江蘇南通人,上海大學法學院,2017級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
關于隱私權,王利民教授認為: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來自《人格權法新論》)王澤鑒先生指出“隱私權是指個人獨處不受干擾,私密不受侵害的權利。所以一般討論隱私,都是指私密空間里的個人活動。顯而易見,一旦自然人進入公共區域,那么對自然人隱私權的保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那么我們首先要討論的就是何為公共區域。公共區域顧名思義就是公眾都可以活動的區域,個人不享有獨立支配權的地方。以北京二中院審判的這個案子為例,原告所主張的在樓梯內被拍到,樓層中的過道、樓梯肯定是公共區域無疑,即使空間狹窄,即使人口稀少,但也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從此通過的權利,每個人也必須同時忍受他人在此區域內的活動。對公共空間的認定毫無爭議,那么這就意味著原告在公共區域內活動,其隱私必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可否認的是,在公共區域內,公民也有隱私權,比如商場試衣間內,商場的廁所里面就禁止攝像頭,這些區域雖然也屬于公共區域,但是公民在獨占排他使用的時候,在那個時間段內公民就對這部分區域取得了暫時性的控制權,此時公共場所就轉變成私密場所,并且試衣服、上廁所這些活動本身就極具私密性和不可公開性,理應得到保護,因此承認公民享有隱私權。據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推斷:當公民對某個公共區域取得暫時性的排他性控制并且在進行私密性活動,推定其享有隱私權。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關于如何認定公共場所的隱私權,筆者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討論:1.是否對此公共區域取得暫時性排他性權利;2.是否在進行私密性活動;3.是否給當事人帶來事實上的損害,也即是否侵擾到私人生活的安寧或是泄露私人秘密。
筆者認為這三個方面只要具備任何一個,就應當享有隱私權。
首先,當公民對這片公共區域暫時性排他性控制,那么在那個時間段,那個空間于公民而言就具有私密性,公民對這片區域已取得控制權,無論公民在此空間內從事什么活動,無論是否具備私密性,那都是個人的自由,均屬于個人的隱私;其次,毫無疑問,只要是在進行私密活動,具備私密性,那肯定是個人的隱私,這點毫無爭議,無論是在公共場合或者是私密場合,至于對這種隱私保護與否,那是我們下一個部分討論的內容,在此不再贅述;第三,當公民在公共區域內活動的時候,盡管他對這片區域并未取得暫時性排他控制權,但是也有保障自己私人生活安寧的權利。
衡量對公共場所隱私權的保護程度首先要看行為人是否存在主觀過錯,比如本案中,如果公民安裝攝像頭是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權、財產權,公民享有保障自己合法利益的自由和正當權利,并且被告也妥善保管攝像頭所拍攝到的內容不讓其散布傳播,那么在此情況下,原告并未遭受事實上的損害,并不算構成對隱私的侵犯,那么自然也不會對此種隱私進行保護。只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私人在公共區域安裝攝像頭,只要不對他人的私人生活帶來困擾和傷害,個人的權利自由就應當優先于隱私權得到保護。
其次,如何來平衡隱私權和公共利益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公共場所隱私權的保護其實就是一個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博弈的一個結果。在認定享有隱私權的情況下,什么情況對這種隱私提供保護,主要取決于公共利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隱私,只有在被公布和傳播之后,才會給當事人帶來損害(尤指精神方面)。大多數也只有被公布之后,才會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問題。公布一個人的隱私,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對當事人都是極具侵犯性的,無論公眾對此持有何種態度。因為他的私密生活被打破,個人生活的安寧和和諧便無法保證。但是,人離不開這個社會,所以如果和公共利益存在沖突,就存在一個取舍的問題。如果恰好這個隱私是公眾想知道并且是有必要知道的,這個隱私恰巧是事實真相,也即這個隱私涉及公共利益,那為了保障公共利益個人隱私在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保護的,因為個人隱私同時也是一種社會事實,當代活著的人有權了解這些社會事實甚至予以記錄,雖然有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更何況,在公共場合對隱私權的保護本身就弱于對在私密空間隱私權的保護。因為公民處在公共空間,個人活動已經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約束,私密性也大大減弱,如果公民故意公開從事一些私密活動,那么我們會認為是對隱私權的一種放棄,也談不上保護。
[ 參 考 文 獻 ]
[1]徐亮.論隱私權[D].武漢大學,2005.
[2]謝青.公共場所電子監控下的個人隱私權保護[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