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藝



【摘要】學習成績的優劣是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之一。文章從學生的物理學科學習成績入手,分析了影響學生成績的家庭原因,研究了家長的教育方式、文化水平,以及家庭學習環境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引導家長提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家庭因素;學習成績;影響;改變策略
農村初中生學習成績很難提高是困擾著農村中學教育教學的一大難題。農村學生的學習成績受什么因素影響?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學習成績?這些問題一直都是教育專家、農村教師、學生家長長期關注的重要話題。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眾多,比如學生的智力水平、遺傳基因、學習方法、情感情緒、學習動力、努力程度,教師的教育思念、教育方法,家長的教育意識、文化程度等,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是學生的主要教育者,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筆者從學生的物理學科學習成績入手,著重分析影響學生成績的家庭因素,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文化水平以及家庭學習環境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引導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一、農村初中學生物理成績情況統計
由表1的數據可知,筆者工作的學校(防城區江山中學)所在區域防城區2017年中考物理平均分36.68分,合格率為13.84%,優秀率僅為3.27%;其他縣區的2017年中考學生物理成績都不理想,合格率、優秀率都偏低。
江山中學2017年秋季學期期末考試物理平均分不達合格分數,合格人數遠遠不達半數,優秀率更是低下。總而言之,江山中學2017年秋季學期物理成績總體不理想。
物理是初中階段主要學科之一,但是學生物理學習成績普遍低下,農村初中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低下程度更是讓人感到驚訝。
二、農村初中生物理學習成績低下情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防城區江山中學八年級、九年級共100名學生。本次調查以調查問卷為主要形式,以家庭訪談為輔助形式,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調查問卷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家庭教育層面,包括家長文化水平、家長教育方式、學生家庭學習環境等;第二層面是學生自身層面,包括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努力程度、考試心理、考試答題技巧等等。
三、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家長文化水平對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到,父母學歷水平處于小學歷占32%,初中學歷占60.5%,文盲占1%,父母的學歷普遍低下,高學歷的父母極少。通常情況下,個人的文化水平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能采取更為科學的教育手段和相對正確的教育方法,子女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也較高;反之,文化水平較低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更談不上進行長遠的教育規劃,往往采用放任自流或者簡單專制的方式教育子女,當子女在學習上遇到學習困難時,沒有能力與耐心與子女進行溝通,表現為要么粗暴干涉,要么放任自流、束手無策,導致子女物理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比如,低學歷的父母常常看不懂學生的物理作業和試卷,更談不上對學生的物理作業進行輔導和糾錯,只能粗暴地打罵或者抱怨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
(二)家長教育方式對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影響
從調查表可以看到,農村家長因為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差的原因,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數采用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占52%),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就算是有想把孩子教育好的意愿,也不知道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只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一部分家長因為外出工作,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寄托于學校老師,家庭教育幾乎形同虛設。其實,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自我控制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非常需要家庭教育和家庭溫暖。可是由于家長教育方式落后的原因,導致學生缺乏管束,缺少家庭溫暖,學習成績難以提高。
(三)家庭學習環境對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影響
由表5可知,學生在家里沒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占51%。固定的、安靜的、整潔的學習場所是學生安心學習的重要保障。有了這樣一個學習場所,學生才能夠安心地、專心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才能清靜地思考學習問題,探索學習方法。如果家庭中沒有學生固定的、安靜的學習場所,家庭中其他成員可以任意地打擾、中斷學生的學習,學生將無法專心學業,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學習成績很難提高。
四、改變農村家庭環境對學生物理學習成績影響的策略
(一)家長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1.提升家長的道德品質。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以良好的言行影響孩子。這樣不僅可以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而且可以為子女樹立學習的典范,為子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2.提升家長的文化素質。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對人們的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父母,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與子女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家長的文化水平只有提高了,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才能對子女產生正向的教育和引導作用。
3.提升家長的心理素質。家長心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孩子身心是否可以健康成長。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培養熱情、開朗、樂觀、寬容、自制等優秀的心理品質,為孩子做出表率,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二)家長學會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
1.激勵教育,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家長對孩子的愛與認可是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是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的有力保證。家長要對孩子多鼓勵,多關注,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多給予肯定。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孩子樹立學習信心,幫助孩子克服學習當中遇到的困難。
2.順暢溝通,讓家長與孩子的心理接觸零距離。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叛逆期,如果家長采取粗暴的專制教育方式,不注意與孩子的民主溝通,孩子就會關閉心門,對家長的教育置之不理。家長只有采用科學的溝通方式,尊重孩子的想法,民主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溝通,才會使孩子敞開心扉,接納家長的教育,接受家長的正確引導。
3.加強與學校、任課教師的聯系,形成聯合教育。有些家長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學校,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孩子只要送到學校,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其實不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力量,缺一不可。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重視與學校、教師的聯系與溝通,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經過調查研究可知,家庭因素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要充分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優良的家庭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與教師共同努力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朱萍,朱瑞.農村初中生家庭因素對學習成績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4(09):1392-1394.
[2]盧智泉,張國毅.家庭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