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玲
【內容摘要】福建同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人才輩出。古同安人民在這一片沃土中創造積淀下來的傳統文化猶如一座百花園,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是中學德育寶貴的資源庫,本文總結了同安傳統文化中的部分德育資源,提出在開發和應用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時,應遵循的原則和有效途徑。
【關鍵詞】同安傳統文化 德育資源 開發與應用
古同安地處福建東面,三面羅山,南襟大海,撫有金廈兩島,毗鄰漳泉二郡,包括現在的金門、廈門、集美、翔安、海滄部分及龍海角美等地。它擁有美不勝收的風景名勝、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門類豐富的民間藝術,孕育出許多英賢奇杰,自古就是地靈人杰之地。生活在大同安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共同創造并傳承下來的同安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
一、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
1.愛國主義顯情懷
在同安名人箴言和各姓氏、各家族的家規家訓中,常常閃耀著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如明代同安名臣蔡復一有三句名言:“報國恩以忠心,擔國事以實心,持國論以平心。”主張精忠報國、坦蕩做人。同安蔡宅是卓姓聚居地,為西山后之望族。蔡宅《卓氏家規族訓》二十一條中的第一條就是愛國家,把國家利益擺在首位。
2.家鄰和睦護安寧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細胞,承載著育化人的基礎功能。從同安的姓氏家訓和鄉規民風中,我們不難看出,反對恃強凌弱,追求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是一項重要內容。如同安溪林村走馬人林氏家訓中的“崇孝道、睦宗族”。同安五顯三秀山李氏家訓十二則中的“敬長輩、和兄弟、睦宗親”。這對于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具有積極意義。
3.醫者仁心濟蒼生
同安歷代皆有許多名醫懸壺濟世,廣受好評。如唐代陳淵、宋代吳夲、明代吳容、清代呂尤仙等等。南宋古碑記載,醫藥學家吳夲生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為同安民間醫靈。由于父母先后因病不治而亡,遂萌生學醫濟世之志。先是研習醫學古籍自學成才,后又外出拜師學醫。他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對病人無論出生貴賤一視同仁,深受病患敬仰。
4.勤儉節約促廉潔
同安鄉風淳樸,崇尚勤儉節約,珍惜人力物力。在這種鄉風民風的熏陶下,同安出現了許多剛正廉潔的官員。如一生廉潔守貧的賢相蘇頌、兩袖清風的財政大員柯鳳翔、嚴拒受賄的名臣蔡復一、廉潔奉公的總督陳化成……同安盧山堂的蘇氏家訓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其中的“處事必公,費用必儉,為官必廉”,正是進行廉潔教育的生動素材。
5.工匠精神有堅守
同安是世界珠光青瓷的故鄉,存有世界獨門、全國瀕危的手藝錫雕。此外木雕工藝、船模技藝、釀造技藝、壁畫手藝、剪粘手藝等民間藝術種類繁多,或制作工序繁雜,或制作流程講究,但不變的是流淌在民間藝人血脈中的勤勞和堅守,是民間藝人對工藝技術的精益求精,是他們對工匠精神的實力演繹。
對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進行開發是為了更好地把握和彰顯其德育價值,并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加以應用,從而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實現德育目標。筆者以所在學校為例,闡述在這一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和可供實施的渠道。
二、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開發與應用
1.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原則
(1)導向性原則。如何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系到教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立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立社會主義道德,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當前德育的方向。開發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充分挖掘同安優秀傳統文化,尋找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
(2)批判性原則。同安傳統文化中既有符合當今時代與社會要求的積極健康的內容,也有落后于時代與社會的消極內容。為此,我們在其德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過程中要擁有一雙慧眼,仔細甄別、辯證分析、善于取舍、批判吸收。對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的內容,應該繼續發揚傳承;反之則要自覺加以改造或剔除。
(3)創新性原則。創新是傳統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證。在吸收同安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融入時代氣息,不斷創新開發與應用的方式和途徑,采用活潑新穎且接地氣的形式,將其優秀的德育資源進行傳播推廣,使同安優秀統文化真正走進受教育者的內心,讓受教育者樂于接受并從中獲益。
2.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途徑
(1)牢牢把握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相滲透。教師擇取同安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資源,創設相應的情境,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如從同安錫雕技藝的興衰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感悟民族精神,感受文化的力量;從同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等。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科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主動了解和學習同安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感受同安傳統文化的魅力,并獲得心靈滋養,德育提升。例如開展“魅力同安,由我來導”旅游線路設計比賽,為來自外國的合作校學生提供交流活動項目,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2)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學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的大力推進,在實踐中培養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邀請同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給學生做生涯規劃指導;在同安孔廟依古禮舉行高三學生十八歲成人禮;舉行小規模的傳統文化研學活動等。愛校、愛鄉、愛國的情感也將在這一場場精心策劃的活動中慢慢沉淀于學生內心。
(3)重視統籌多方力量,與社會生活相融合。德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是一項系統的動態過程,只有以“學校教育為核心,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支持為平臺,多管齊下,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開發體制,才能促進德育資源開發呈健康發展態勢?!苯柚彝ソ逃?、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股力量,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校園環境和社會大環境,用同安優秀傳統文化去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
【參考文獻】
[1] 彭愛桃.貴州侗族優秀傳統文化德育資源開發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2018(5).
[2] 郝萬喜.基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德育教育資源[J].貴州民族研究,2017(6).
(作者單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