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男
摘要:城市的文化形象,主要體現在它本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美術展覽為例,隨著人們美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運用藝術來對城市文明進行建設,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核心以及價值觀。
關鍵詞:藝術展;城市文化;鄧小平油畫展
一、藝術對城市文化發展的影響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的競爭正在由資源投入的競爭轉向品牌、質量的競爭,文化品牌建設日益成為城市競爭的重要戰略。如何塑造形象鮮明、獨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不僅是適應城市競爭、帶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可以說,藝術是一座城市的話語權,藝術傳播與城市文化發展相互影響。
二、鄧小平生平主題油畫展概況
根據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大繁榮相關精神的引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創作的系列講話精神的指引,中省市《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的政策指導。廣安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鄧小平家鄉唯一高校,以探索新時期緬懷偉人的新形式為己任,主動與高水平藝術院校中央美術學院合作,組織創作了以鄧小平同志肖像為主的系列油畫作品,并圍繞改革開放四十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重大主題,傳播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于2018年8月在廣安策劃展出“鄧小平生平主題油畫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展出內容以鄧小平生平主題油畫肖像作品為主,按照廣安少年——戎馬生涯——艱辛探索——非常歲月——開創偉業布展,再現了小平同志平凡偉大的一生。“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展覽以鄧小平生平為線索,圍繞他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用可視的圖像歷史,再現一代革命家叱咤風云的、心懷天下的紅色氣質,表現近百年來民族在砥礪前行中的不懈奮斗,深刻反映歷史巨變。展覽藝術性地表現了小平同志胸懷寬廣、從容自信、追求真理、理想高遠的偉人氣質,將人物的內心活動與情感世界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來;這些感人的油畫作品也體現了藝術家對小平同志深深的敬仰和愛戴。通過巡展弘揚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為時代明德,同時對廣安這座歷史悠久的紅色城市產生深遠影響。
三、藝術展覽對廣安的宣傳作用
“鄧小平生平主題油畫巡展”主題鮮明,自覺傳播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藝術展覽的形式,全景式地呈現了一代共產黨人追尋和求索中國夢的革命歷程,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追尋小平足跡,設計巡展路線,表達不忘初心、銘記歷史的時代主題。展出至今,累計觀展達三萬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進一步提升其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舉辦面向基層、面向中西部、面向高校的巡展,以送文化、送藝術的形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讓更多觀者在展覽中回顧歷史,緬懷偉人,激發愛國之情,在高水平的藝術熏陶中,得到精神和藝術的雙重洗禮。展出結束后擬在廣安職院建設鄧小平生平主題油畫肖像館,永久陳列并展出這批作品,凸顯更大的社會效益。
四、藝術傳播的多重路徑
一個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對當地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帶來積極作用。人們在過去對城市形象的了解途徑比較單一,比如報紙、雜志等,而且總是處在被動接受的位置。而藝術則可以將多種技術以及功能合理的結合在一起,讓人們能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城市信息的傳播、處理以及二次傳播,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城市形象傳播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主要體現在它本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美術展覽為例,隨著人們美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運用藝術來對城市文明進行建設,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核心以及價值觀。而互聯網作為一個藝術傳播的新平臺,可以將藝術展覽的基本信息、城市的基本信息等快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因此,在城市環境形象塑造中,合理運用藝術文化傳播,可以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它能夠影響的環境因素也比較全面。只有符合公眾審美意識的藝術品,才能引起公眾的共鳴,充分體現其藝術價值。也只有深刻把握時代的審美意識,才能創作出真正符合時代需要的藝術作品。藝術的終極關懷是創造美、傳播美、培育美。只有有了美的作品,才可能為受者所肯定和接受,進而傳播藝術美。
五、藝術傳播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廣安職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積極探索新時代革命文化的傳播路徑,圍繞主題巡展和展館建設,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讓廣大師生和市民能夠近距離地觀摩藝術精品、感受藝術魅力、增強藝術素養,進一步打造廣安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紅色旅游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質,推動地方文化藝術的發展,不斷豐富著廣安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王軼男(1988年1月),女,漢族,籍貫四川廣安,碩士研究生,就職于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職稱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或從事工作為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