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部分青年都需要長期租住青年公寓,為了滿足該部分人群的居住需要,本文以青年人群為研究對象,根據該類人群的日常活動和社會交往等特點,分析了其青年長期公寓開發交往空間的設計實踐,希望對我國青年居住環境的改善、居住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青年長租公寓;公共開放交往空間;設計實踐
一、青年群體的行為活動和心理特征
青年群體大多都是從學校畢業的在校大學生或者學成歸國的學者,作為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大多數的青年人的經濟基礎相較于其他群體來說較弱,且大部分的青年人處于漂泊的狀態,這些因素導致了青年只能選擇租住公寓作為居住場所。因此對于居住環境很難形成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青年群體相較于其他群體來說生活更加豐富,興趣愛好也十分多樣,因此對于居住要求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在青年群體進入工作后大都遵循兩點一線的工作模式,因此大部分的青年人很難在社區在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與此同時青年群體正處于事業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家庭結構、工作環境和經濟收入在較短時間內發生變化的概率較大,因此其對社區公共空間的功能需求也會發生變化。
二、青年長租公寓公共開放交往空間的設計
公共開放交往空間作為內部場地和外部環境交往的過渡場所,是青年群體與其他青年人群日常活動和社會交往的主要場所,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開放性和服務性原則。
(一)公共閱讀區域的設計
對于青年公寓來說,其居住人群的數量較多,年齡在25到40歲左右,這些青年可能有考研考證的需求,需要一定的閱讀空間。為了滿足青年人對閱讀空間的需求,因此設計人員可以在交互空間內選擇固定的區域作為公共閱讀區。在調查青年人閱讀的基礎上,在公共閱讀區放置相應的參考資料,便于青年人進行閱讀,同時在該區域能夠幫助青年人結交相關專業的同伴,促進青年人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對于青年公寓良好氛圍的營造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以放置一些兒童讀物,對于一些居住在公寓里的年輕父母來說,孩子的安全是其最關心的問題,在室內公共閱讀區活動比起在戶外活動相對危險因素較少,對于孩子注意力和專注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總之,在青年長租公寓設置公共閱讀區,即能夠滿足青年人的閱讀需求,又能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二)共享餐廳的設計
對于大部分的青年人來說,很大概率不會選擇自己在家中用餐,因此外出用餐是其必然需求,對此,設計人員可以根據青年人群該特點,在青年人每天必經道路上的交互空間設置共享餐廳。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青年人的用餐特點,設置一些較為便捷的食物。例如,大多數青年人由于遲睡無法早起用餐,共享餐廳可以選擇一些制作較快的食物在早上售賣,使青年人可以快速地吃完早飯,滿足其需求,還可以針對本公寓的居民提供相應的送餐到樓的服務。同時為了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共享餐廳需要每隔一段時間更換食物的種類,滿足青年人對于食物多樣化的需求。除此之外,共享餐廳可以設置相應的座椅,讓時間較為充裕的居民可以坐下來用餐,滿足居民對舒適度的要求。
(三)室內交往空間的設計
入戶空間、走廊空間和電梯空間都是室內空間,走廊空間是連接各公寓與樓梯之間的必要空間,因此如果能夠充分的利用,就會絕佳的室內交往空間,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將走廊空間設計為內廊式空間與外廊式空間兩種。內廊式空間由于無法安裝窗戶因此采光和通風效果較差,但是該空間也能夠成為一個安靜程度極高的空間,設計師可以安裝自然和全自動新風系統提高采光和通風情況。外廊式空間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開放性,可以利用鋼構件對具備空間進行擴容,并在不影響消防的前提下設置沙發座椅,為青年群體提供休息的區域。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對于人才興國戰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青年人群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政府為了培養人才,紛紛在各新興產業聚集地興建人才公寓,來滿足各類人才對于居住場地的需求。本文以青年長租公寓公共開發性交往空間為研究對象,在結合青年人才居住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開放性空間設計相關研究,希望該公共空間的生態性、運動性的功能能夠滿足青年群體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頡.青年公寓公共開放交往空間的設計實踐[J].建筑與文化,2019(06):83-84.
[2]華文璟.基于行為特征的西寧東關回族聚居區公共交往空間布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3]周全.城市小學室內交往空間構成及設計方法[D].湖南大學,2014.
[4]楊濤.文化建筑綜合體交往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5]李南希.高校校園交往空間研究[D].重慶大學,2005.
作者簡介:邵杰,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