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性化設計的核心既是滿足人們的需求,體現關愛和尊重,以人為本,一切以人的行為、心理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設計改造。療養院內本空間大,如果在空間布局上設計得不合理,會給人帶來急促感。而人性化的設計更多的是擺脫傳統中規中矩的形式,改變沉靜而嚴肅的氣氛,營造溫馨舒適的感覺,給療養院帶來新的生氣。
關鍵詞:以人為本;空間布局
一、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策略
在療養院人性化設計分析中總結出在新型的養老院建設中,首先應完善原始功能的改造,提高原始空間的利用率。其次在其本身所擁有的空間中附加相對應的配套空間使用,如咖啡廳,休憩空間,書吧等,加強人們的休閑互動空間。再完善基本空間后也應創新,開發新形式的空間。將這些空間形式整合,并把人性化設計元素詳細的應用其中,如陳設裝飾、光照環境等,用靈活的手法將各個空間互相協調統一,創造全面性的療養院。
二、滿足療養者的精神及心理需求
這往往還是屬于療養院中的各項服務的能力程度,主要還是分為如下這么幾點;第一是處于自然環境中,定要親近自然,遠離一些沒有必要的爭論,因為在生活中,對于不同的事物,每個人的簡潔都是有所不同的,并隨著現在城市化的腳步加快,使人們親近自然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也想著要實現這樣的愿望,并在居住空間中,會直接或間接引入一些的景觀空間的設計,大到格局,小到一些景觀,是在室內中也是形成良好的視角;療養者也會在室內可以透過窗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聲音和光線;然而,在視覺上應提供給療養者最悠閑的生活環境,對居住室內空間環境設計時,不僅僅是從材質上、顏色上,還有文化上等多種角度上要滿足療養者悠閑自得的心理需求;以及內心地對景觀空間的渴望。
當在療養員入院時,療養院的醫生會根據病人的一些癥狀,看一看是否有必要辦理入住,這是需要靜養治療,若是因為療養者不需要,或者是病情比較輕,就不建議在療養院住,也會給當事人以及家屬進行交談,也會出幾個相對合理的解決辦法。而且在不同的季節中,療養人的療養效果也會有所不同,根據氣候,環境,心理上的影響。應耐心地解釋說明,并提出合理的解也要提出不宜接受療養或改換療養地點或療養時間的建議這樣不僅會讓療養人員了解到自己的問題,并能夠相應的及時處理自己的下一步結局的方案,而且還要這樣,對不同時間來療養院院療養的療養者進行一些健康教育,并不是說,來到療養院就一定能對自己有好處,都是因人而異的,并相對的指導其了解療養地的最佳療養時間和相對應的一些措施。
三、日本老人療養院案例分析
它是一所專門從事福祉醫院規劃與設計的專業事務所,并且他所采用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這個理念,在中國也應用過多次,而且設計中,以人為本是重中之重,都是圍繞人的需求。把這所已有年歷史的特殊老人療養院改建成為適合他們治療適應當代的國情,應該說是該設計真的是一道嶄新的設計思路。
以前設計的療養院提供都是要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療養院的當地文化特色,并能夠盡快地融入進去,這樣會使更多的人引進,而且該方案,并體現關愛老人廊民務理念在建筑規劃和設施方面應突出建筑的設計合理性、功能性,老年人會在生活會總有些不方便,這樣會使設計當中定要小心謹慎,在建筑和環境的設置上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在功能上要比其他的服務更加功能俱全,將涉及考慮的周全,從而為當今世界老齡化的到來,提供一所特殊老人療養院并以供同行借鑒。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水上療養院的創意設計其特有的特點在眾多建筑風格設計中脫穎而出,作為一個集多功能應用、經濟節約、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建筑設計風格受到廣泛應用與喜愛是必然的結果,并且隨著其設計風格的不斷發展,越發成熟。在時代進步中不斷更新。
四、結語
本文從療養院的發展概況入手,了解其現狀與面臨的趨勢變革。再進行療養院空間的功能性進行分析,并融入分析了人性化設計的元素,將二者整合更好的完善人性化設計下的療養院。提出需要在功能分區上從保留、改造、更新中進行不斷變革。同時提出對于不同人群也應滿足其空間的需求。力求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隨著時代的快節奏發展,人們對于設計要求的不斷提高,設計師就需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設計觀念,為以后設計者可以更好地對其建設提供思路。人性化的設計將是未來發展所推崇的理念,在養老院的空間布局設計中進行更新創造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滿足人們所需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依凡.關丁-人學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2004,25(1):11-17.
[2]蒲德祥,傅紅春.經濟學的重新解讀;基于幸福經濟學視角[J].經濟學家,2013(08):17-28.
[3]趙金梅.初探海綿型住宅景觀設計的設計思路與方法[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7(03):152-155+16.
[4]張軍,王君儀,修黛茜,李綏.基于LID的東遼陽徑流控制及景觀規劃設計方法[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2):363-370.
作者簡介:趙檜瑜,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