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教寺院與公共藝術空間有這共通之處,其也具有很強的公共性。佛教寺院是以佛教思想觀念為支持,搭建面向公眾的宗教場所,其佛教思想的普世觀念,位置環境,佛教藝術作品,公眾的參與活動,面對其他思想的包容態度和民間文化藝術的合作等都體現了其場域的公共性。
關鍵詞:觀念;寺院場域;公共性
中國佛教寺院已經過兩千年的發展,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并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態。下面以西安市藍田縣悟真寺為例,分析佛教寺院的公共性。因為此寺具有典型性,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現在宗教活動和民間活動氛圍濃重,所以以此寺為例分析。
一、悟真寺的起源
悟真寺是由佛教思想觀念為內核而修建地面對大眾的宗教場域。既然是面對公眾,其觀念也必須是與大眾息息相關并為大眾所接受。中國佛教,自西漢哀帝時,印度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佛教的中心思想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佛教思想認為人生充滿了痛苦和苦惱,一切苦痛源于人類的貪、嗔、癡,但通過戒、定、慧的修行方法可達到涅槃境界,了脫生死輪回,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悟真寺是凈土宗祖庭。凈土宗為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凈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宗派,是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為目的的宗派。然而,在佛教強調因果報應,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行,教人向善的同時還吸取了中國本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二、悟真寺的環境
(一)地理環境
悟真寺的地理環境從物理空間和心里空間上都對這一公共場域的公共性起到基礎性作用。首先,物理空間上寺院所在位置適當遠離世俗社區,其位置與世俗社區若即若離微妙的距離感強化了寺院的神秘感,既體現了這一宗教場域的特殊性,又能更好的發揮這一宗教場域的公共職能。然后,心理空間上主要是人們面對世俗社區和山水風景所產生的不同心理感受。人們從繁雜的世俗社區來到風景秀麗的寺院,心情自然會放松下來,身心愉悅,放下在世俗社區產生的壓力或煩惱。再聽到悠遠舒緩的鐘聲,看到建筑在山林中浮現,心靈得到初步洗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為接受佛教觀念和參與寺院活動埋下伏筆。
(二)內部環境
從寺院門口進入院內,宗教氛圍撲面而來,給人以多重的感官體驗,引人入勝,給人帶來強烈的參與代入感。首先佛教美術給人帶來視覺上震撼,在各種圖像打開了人們對佛和涅槃境界的想象空間,至此所有的行動都有了儀式感。佛教美術為佛教觀念輸出服務,具有明確的功能,不同的功能決定了不同的造型風格,以至于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感應,更好的理解佛教思想觀念。如寺院門口兩尊健碩有力,氣勢威武的雄獅增加了寺院的莊嚴肅穆之感。門口大殿內兩側的四大金剛,高大威猛,遠遠超出了正常人的身形大小,仰視觀之,其雙目怒視,手持法器,其壓倒性的力量感預示著佛法不受侵犯。善人觀之,有安全感,惡人觀之,有威懾力。佛像則慈眉善目,線條微妙流暢,形體柔和飽滿,體態莊嚴沉靜,給人以親近感。其微微前傾俯視眾生的姿態象征著普度眾生的佛教觀念。再看佛教故事壁畫,姿態各異,層次分明,色彩斑斕,具有宣傳宗教故事的功能。當看到看到虔誠的合十跪拜,或許愿,或贖罪,或解脫都在香的煙霧中訴說。當聽到鐘聲、木魚聲和誦經聲,所有喧囂都回歸寂靜。當觸摸已經包漿的石刻,所有憤懣都變得溫潤。當走在古樹下,感受時光的滄桑,領悟人生的意義。等等所感受到的一切,都使你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其中去。
(三)文化環境
佛為虛相,當你參與其中的那一剎那,佛則是實在的,存在于你的一念之間,在這一念之間,自身與觀念融為一體,也成為這一場域的一部分,從而在此觀念啟發感化引導下,參與這一場域的公眾,成為有著共同觀念的公共群體,同時公共群體不斷強化其設定的觀念。公眾的參與是此宗教場域公共性的最好的體現。在參與這一宗教場域的過程中完成了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交流對話。在這一過程中佛教觀念成了這一公共群體之間的潛在聯系和精神橋梁,并支配著公共群體的生活方式、處事方法、行為習慣等等方面。
該寺院的建造物資來源,初建時是奉詔興建,也就是由國家出物資興建。如今的寺院功德碑上有明確記錄,由政府和民間資助為主,其公共資金的投入,也明確體現了悟真寺這宗教場域的公共性。
三、寺院公共集體活動
除去寺院本身日常的宗教活動外,每年的正月十五至二十五,都會以悟真寺為機緣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從而促進了該地區文化經濟的發展。廟會活動不僅是寺院宗教場域的延伸與拓展,而且是其公共性更加全面的體現。廟會活動包括社火、戲曲、集市、餐飲娛樂等項目。其思想觀念也超出了佛教思想觀念范疇,加入了豐富的道家、儒家思想和世俗精神文化,如道教神話故事、君子圣賢、孝道故事、愛情故事、因果報應故事等等教人向善有著積極思想的歷史故事,廣為民眾喜愛。因為其思想觀念同樣具有公共性,也同佛教思想追求真、善、美有共通之處,所以面對廟會的各種文化項目表現了積極的態度。這種態度充分體現了佛教思想觀念和寺院宗教場域的公共性,從而使這一公共場域更有活力,在觀念的輸出與輸入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
作者簡介:宗賀,現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