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橋梁在歷史長河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至今,橋梁將會在實用的基礎之上,更著重于美觀方面的提升與改進。本文將從雕塑的角度,分析橋梁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今后開展實際項目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中國橋梁;雕塑;未來發展
中國橋梁建設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成就,大橋不僅是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標志性建筑。作為城市的一座景觀,需要兼具經濟、實用和美觀、環保。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在世界文化史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這也充分體現在橋梁設計建造方面。
一、中國橋梁的輝煌歷史
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筑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潮州湘子橋被稱為中國四大古橋。中國古今橋梁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梁建筑的前列,許多橋梁樣式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筑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寶,記載著許多珍貴的資料。
中國近代橋梁主要是由外國人建造。黃河上的三座橋梁:津浦鐵路濟南鐵路橋,京漢鐵路鄭州鐵路橋和蘭州市黃河橋以及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中的一些橋梁也無一不是由洋商承建的。只有少數是國人自行建造的,如茅以升先生主持興建的杭州錢塘江大橋等。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力迅速增強,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橋梁事業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在橋梁建設方面,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二、橋梁的文化藝術內涵
此處將站在雕塑的角度來談談橋梁的文化藝術內涵。中國橋梁上的雕塑藝術歷史悠久。譬如著名的盧溝橋,那數不盡的石獅子仿佛在述說著各自的故事,佇立千年,守護橋梁。著名建筑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只石獅,高豎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再譬如講風水、藝術融于橋梁的馬渡橋。馬渡橋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東坪鎮馬渡村,該橋不僅是交通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文化遺產。首先是橋名,據說該名出自韓愈的《春雪》詩:“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次是馬渡橋橋墩上的雕刻,其上蜿蜒巨大的蜈蚣浮雕,背后蘊藏著美好的傳說。寓意是鎮龍護橋,保一方平安。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人們懼怕洪水,而洪水也是橋梁的克星,傳說洪水常常與蛟龍同時出現,蛟龍搖頭擺尾便能把橋墩打垮,而蜈蚣與蛇相克(傳說中蛟龍由蛇幻化而成),蜈蚣可以克服蛟龍。這樣一來,橋墩上的蜈蚣便攜載著當地百姓的美好期望一直盤踞在此,守護橋墩,守護人民。
與此類似的還有瀘縣的龍腦橋,瀘縣龍腦橋長54米,12個橋墩13個孔,中間八個橋墩分別雕刻了麒麟、青師、四條龍、白象四種瑞獸,“麒麟兩岸守護,大象河邊暢飲,青獅橋上怒吼,龍王攜龍遨游”,景象甚為壯觀。龍腦橋厚重的歷史與雕刻的藝術性、結構的科學性完美結合,全國罕見!
由此可見,我國的橋梁與雕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雕塑既是橋梁的一種裝飾元素,同時還承載著歷代人民的心愿和福祉。在橋梁上設計雕塑時,往往要結合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由此才符合華夏民族的基本審美和造物需求。
三、未來橋梁與雕塑藝術的結合
(一)橋梁的上部結構設計與雕塑藝術的結合
縱觀國內外橋梁,我們發現橋梁的上部結構設計若想與雕塑藝術相結合的話,通常是以橋梁的結構構件為裝飾主體,譬如用于支撐橋梁整體結構的線條。除了以上這一種情況以外,雕塑以獨立的元素出現在橋梁上部結構中也是常見的。譬如德國科隆大教堂前的橋上雕塑,以獨立的雕塑形式傲立于橋欄上,體現出這個民族的獨特審美。
(二)橋梁的支座設計與雕塑藝術的結合
橋梁支座是連接橋梁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的重要結構部件。支座部位恰好是雕塑的重要載體,譬如前文提到的馬渡橋,以及下圖中的支座,雕塑的內容不僅具有審美功能,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橋梁的附屬結構設計與雕塑藝術的結合
最為常見的便是橋頭的廣場雕塑,豐富多彩,樣式多種。橋頭廣場的雕塑往往決定了橋梁的氣質,與橋梁本身一起串聯成一個整體。此外,在橋梁起始階段也常常出現雕塑,是橋梁的開篇,帶領人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四、結語
中國橋梁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會立足前期輝煌的成果,開展新的研究。總體來說,將會朝著更安全、更經濟、更耐久、更環保、更美觀的方向邁進。雕塑在橋梁中的應用將會從美觀、文化的角度,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作者簡介:彭江林,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