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員專業性和多樣性的矛盾,還需演員本人根據自身特點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發展。
關鍵詞:專業性;多樣性
一、引言
演員常有的心理狀態。
二、探索的意義
一個專業藝術院團應有各種各樣不同專業的演員。演員的專業性導致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專業的訓練,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每日進行著殘酷的訓練,單調又充滿樂趣,最后以扎實的功底走向舞臺。
在長達十幾年的訓練演出過程中,在專業院團里,演員會隨著自身成長發現一個問題:在當今的舞臺上,應保持自己的專業性還是發展自己的多樣性?這成為困擾很多演員的一個問題。
(一)專業性
“專業性”指專業的性質,是指沒有學過這個專業的人,根本干不了這個專業的工作。原因就是“技術性高”,而“技術性高”也就是這個專業的性質,也就是說演員從事的是一個技術性很高的專業,沒有經過專業的長時間訓練的人,無法從事的工作。所有的藝術從業者首先具備的就是專業性。如舞蹈家楊麗萍,提起她大家都知道她在舞臺上塑造的孔雀形象,為了演繹好這個形象,她除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外,還長期堅持觀察孔雀,所以在舞臺上塑造的孔雀形象才那樣靈動,這就是一個演員的專業性。如果她沒有這樣的專業性素養,我們也不會看到舞臺上她呈現出的打動人心的美感。一個好的演員,能成為大藝術家的演員,內心應該有著高標準的“專業性”。跳芭蕾舞的演員無法去跳熱情的民族民間舞蹈。除了專業性訓練方法的不同,風格和表演要求也不同。這樣的演員也具備了高標準的“專業性”。
(二)多樣性
“多樣性”指形式或規模呈現多種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具有多樣性的人才,似乎也是一種從業要求。目前很多專業藝人更是具有這種“多樣性”,能唱會跳可演。在近期一檔綜藝類舞蹈大賽中,也出現了很多“多樣性”的舞蹈演員,他們專業從事或是民族民間舞,或是中國古典舞,但奇妙的是當他們跨越舞種時也能有很好的體現。一對跳拉丁舞的舞者,從小接受拉丁舞的訓練,但在比賽中,他們一次次創新,從雙腳離地的托舉到鎖住胯骨和中段去呈現舞蹈的表現,是一次成功且精彩的創新,也體現了舞蹈演員的“多樣性”。這樣的“多樣性”是極少數成功的典范,假設讓這對舞者再往下走,去完成一段芭蕾變奏,相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正是這樣討巧的“多樣性”讓許多演員開始了懷疑自我,看到別人轉行成功,急功近利的心態就越來越重,這條路不通且如此艱難就試試別的吧,結果就丟掉了“專業性”,似乎什么都會,又似乎什么都不會,慢慢廢掉的是自己之前的付出。這種“多樣性”是很多演員在感到迷茫時常犯的一種錯誤,好的“多樣性”是在扎實完成好一種專業技術之后,懷著初心的心態去開發新的領域,好的“多樣性”更不是一種妥協,“多樣性”也不是通向羅馬的“另一條”。
三、演員的選擇
在這樣的環境下,就出現了引人的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應保持“專業性”還是具備“多樣性”呢?
著名舞蹈家沈培藝說:“我們面對很多舞臺上的現實,不能無視它,不能撇下我們的專業,因為專業性是至上的”,在演員的世界里,最高級的就是細節,這個細節包含演員自己表演的細節,更是方方面面的細節,更多要看的是情節的細節,細節是由“專業性”孕育而生的。任何一個藝術精品都是不能隨便馬虎處理一個細節的,這也是一個藝術家的職業精神,專業性是演員幾十年如一日在訓練的過程中打磨出來的,在對自己的高要求中逐漸提升出來的,是帶著朝圣的心態值得敬重的。演員,要能耐得住,需要面對專業性帶給自己的孤獨,孤獨是演員不可避免的現實,也是最好的環境和土壤,太多的東西是專業性的死敵,既然演員無法避免孤獨,既然專業性只能這樣生長,那就在孤獨中成長吧!培養自己的專業性,要求演員有勇氣面對因專業性而帶來的局限性,沒有勇氣就無法堅持下去,而堅持真的是很難。但做到了又會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面對藝術努力一點,忘我一點,拼命一點,堅強一點在所有過程中,而最美好的也是這過程堅持中,耐住“專業性”帶來所有的磨煉,才能成“家”。而保持高度“專業性”,不僅需要演員有超強的悟性,體能、技術,更需要演員有安靜下來的心態,不急于求成、不抱怨?!皩I性”也是演員對自己內在的磨煉。所有的藝術都分為外和內,外是外在的形式,內是藝術家的內心,你是否有完整的內心世界,你是否活的認真專注,能感動自己,將會直接影響演員的作品是否能打動人。而這個內心世界的完成完善,甚至是完美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因“專業性”而感到的孤獨是好事,沒那么多顧盼是好事,你可以靜心面對自我,面對世界,面對專業,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去尋找“捷徑”,那些捷徑可能會帶給你幻想般的輝煌,但在時間之流中,它們都會轉瞬即逝,這是遠離“專業性”,這也不是真正藝術家所追求的。
培養“專注”的能力,讓自己是一位具有超強“專業性”的好演員,是這個時代舞臺的需要。
作者簡介:邢杰,陜西寶雞藝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