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要:科技發展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科技期刊理應在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方面有所作為。國家發展、民族素質提高以及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新形勢,都要求科技期刊編輯持續提高科學素養,將之內化為職業要求。科技期刊記者、編輯的科學素養應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提高, 從而為科技期刊發揮影響力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科技背景;科技新聞;科學素養
在科學技術日益革新、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科技新聞傳播單位如何將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準確無誤地傳遞給大眾,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在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之前,廣大科技新聞工作者,特別是記者和編輯自身首先需要成為專業的科普者和新聞“把關人”,不斷更新科學知識儲備、提高科學素養。
一、記者編輯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科技的快速發展將人類帶入知識大爆炸的新時代,而“全媒體”行業的迅速崛起向大眾開啟了信息快速交流、廣泛獲取知識的大門,大眾的身份逐漸從原來的新聞知識獲取者向科學知識的學習者、參與者轉變,他們渴望了解事情真相、探究科學道理、參與重大科技事件的熱情空前高漲,這無疑對科技新聞出版傳媒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技新聞報道一方面可以保證大眾的知情權,了解科學事件背后的知識;另一方面,不實或夸大的報道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恐慌心態,使得科技新聞媒體喪失公信力。而實際上,一些失實或者不負責任的報道,很多情況下都是由于記者和編輯缺乏科學素養造成的。缺乏相關科學知識儲備和科學素養造成他們無法準確的理解報道對象和科技事件中蘊含的科技知識和科學道理,無法及時捕捉到科技新聞的新聞點,更不能將其準確、形象、簡練地反映在新聞作品中,勢必造成科技新聞不夠深入、講解不透徹甚至不科學的后果。
相關數據表明,由于科學知識的迅速更迭,每隔5年就有45%以上的知識需要更新。這表明,不僅大眾需要科普,科技新聞工作者更需要加入不斷學習的行列。因此,科技新聞記者、編輯不僅需要俯下身去學知識、當專家,還要當雜家,博聞廣識、通曉中外,成為多面手、復合型人才,在科技報道過程中不打無準備之戰。
二、探索提高記者編輯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想要成為專業的科普者、合格的把關者,科技新聞記者編輯必須全面提高科學素養,而要全面提高科技新聞工作者的科學素養必須打破原有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模式。
1.人才隊伍建設多元化
在人才引進方面,需要向具有相關科技知識背景的人才傾斜。以往只具備新聞、文學知識背景的人才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求,已經有部分科技新聞出版單位在人才選擇過程中嘗試選擇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專業技術型人才,此舉有助于豐富采編隊伍力量,增強科技新聞采寫、報道的專業性。
與此同時,科技新聞出版單位可增強專家智庫資源建設。在新聞采編隊伍建設之外,科技新聞出版單位通過自身資源優勢,建立起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儲備和較高科學文化素養的專家隊伍。這只隊伍的存在有助于向科技新聞出版單位提供優質、專業、權威的科技新聞,同時也可發展成為科技新聞報道的智囊團,對記者編輯采編的科技新聞素材提供專業的咨詢和建議,幫助記者完成“科普”任務、協助編輯履行好“把關者”職責。
2.人才培養扁平化
在人才培養方面,相關單位需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注意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型人才。在科技新聞從業者培養過程中,應拋棄原有的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新聞出版單位在提高記者、編輯職業道德、采編技能方面外,可利用專家講座、智庫建設、科普宣傳、專業會展等機會啟發新聞從業者的學習意識,增強其科技知識儲備。不僅培養渠道需要向多元化發展,在學習內容上也應豐富化,在培養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前瞻性、專業化,充分利用科技傳媒單位優勢將記者和編輯直接帶入科技知識學習的一線。科技新聞記者、編輯需要廣泛閱讀科普雜志、科技期刊,瀏覽科技網站,掌握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關注前沿科學的發展走向,了解新工藝、新技術的內涵,在采寫、編輯的前期準備、文章潤色、版面編輯的過程學習積累相關的科技知識,逐漸將自己培養成為具備專業、眼界開闊的專家。
3.團隊建設專業化
任何專業知識人才不可能成為無所不知的全才,具有相關科技知識背景的人才也只能做到對某一個科技領域比較熟悉。但科技知識的傳播內容是廣泛的,無論是報紙、雜志的每個版面還是網頁、APP的每個欄目都有自己的定位,記者、編輯所編寫的稿件可能涉及各種學科門類,僅憑擴大科技新聞從業者的知識面并不足以生產出優秀的科技新聞作品,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個科學知識全面、采編專業化、組織分工明確的科技新聞采編團隊就顯得至關重要。
“全媒體”的沖擊引發整個傳媒行業的改革,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的市場調研、客觀的市場分析、新穎的選題策劃、權威的科學報道是好的科技新聞脫穎而出的先決條件,而建設一支優質、專業的傳播隊伍,可以將周全的組織分工、全面的人員配置、合理的設計實施等團隊優勢變成優秀科技新聞生產報道的強大動力。這只隊伍的建設不僅需要素質過硬的記者與編輯,更需要具有專業科技知識背景的科學家“智囊團”,洞察力明銳、思維靈活的策劃者,以及具有超前意識和高度責任感的總編領導力量。這樣的團隊不僅可使成員發揮所長,相互之間查缺補漏、長短互補,更可以成為優秀的科技新聞從業者的培養沃土。相對于外出學習、參加培訓、集體培養的方式,這樣的團隊所建立的內部學習交流機制能最大限度地將學習過程落到實處、將知識傳播深入人心,科技新聞的采編力量將得到最大化。
三、結語
科學素養的形成不能靠一朝一夕,而應自覺地將科學素養貫穿到日常工作中,主動應對紛繁復雜的科技、社會和科技新聞出版行業新變化,才能持續提高新聞出版行業記者、編輯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萌.科技編輯如何提高科學素養[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08-18007
[2]姜海.誰來做科技類報刊的“把關人”——從某些部門擬建立科學記者“黑名單”說起[C].科普期刊和科技類報紙科技傳播能力建設交流培訓會議,2011.
[3]葉冰.科技期刊編輯應重視提高科學素養[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4):211-213.
(作者單位:科學導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