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青

摘 要: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馬車。為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性政策,擴大內需,刺激投資,增長出口量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應地社會投資規模擴大,學者們對企業投資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而醫藥制造業依據政策的推動也越發受人關注。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醫藥制造業的發展,這為醫藥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會使得他們借助市場經濟增長的東風盲目加大投資,最終出現過度投資的行為。適當投資有助于提升企業價值,提高公司績效,但是非理性投資的問題也接連暴露出來。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都會對企業價值產生不良影響。基于此,以昆明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首先通過財務指標、現金流量等進行分析判斷昆藥集團是否屬于過度投資,再結合昆藥集團的具體情況和相關財務信息,分析過度投資的行為產生的原因及經濟后果。
關鍵詞:企業;過度投資;經濟后果;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6.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3-0119-03
引言
自“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壓力增大,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異常嚴峻。為應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許多企業不再拘泥于單一的生產模式,而是憑借著經濟市場上融資的便利開展了多元化經營。然而,政策性投資、過度投資和投資效率不高等現象也愈發凸顯。本文通過對昆藥集團投資活動的研究,得出昆藥集團存在過度投資行為,并針對昆藥集團的具體情況,對昆藥集團過度投資行為的原因和經濟后果進行研究分析。
一、相關理論
(一)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過度投資的概念。1986年,Jensen在《自由現金流量的代理成本、公司財務與收購》中引入了過度投資問題。1989年,Lang和Lizenberger提出了過度投資假說,并界定了過度投資公司。2003年國內學者潘敏、金巖界定了過度投資行為。
過度投資是指接受對公司價值而言并非最優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凈現值小于零的項目,從而降低資金配置效率的一種低效率投資決策行為。
(二)理論依據
1.委托代理理論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論”,倡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它建立在非對稱信息博弈論的基礎上,是指交易雙方擁有的信息是不平衡的。委托代理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委托代理關系是隨著生產力打發展和規模化大生產的出現而產生的。
2.自由現金流理論
1986年,邁克爾·詹森提出了自由現金流量假說。該假說源于代理問題,認為對自由現金流量進行控制可以緩解代理問題。詹森認為,應將自由現金流量全部交付給股東,減少經理人可控的自由現金流,削弱經理人的權力,從而避免代問題。
二、公司簡介
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昆藥集團)成立于1951年3月,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醫藥工業50強企業。2000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3月,由原“昆明制藥”更名為“昆藥集團”。
公司經營范圍為中西藥原料、制劑、醫藥原輔材料、中藥材(種植)、中間體、化工原料、包裝材料,自產自銷,批發零售,科技開發,咨詢服務,機械加工,制藥設備制造,安裝及維修業務,醫藥工程設計。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國民醫療健康建設,尤其是制藥行業建設,對醫療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當前市場競爭激烈,昆藥集團也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在政府對于醫療行業的重視,及人民群眾對治病就醫方面的需求的提升下,昆藥集團即將面臨的挑戰仍在持續中。隨著市場資金運營的加速,醫藥行業也在所難免的面臨著過度投資的現狀,昆藥集團處于這一大背景之下,也存在這過度投資的行為。
三、企業過度投資行為分析
(一)基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分析
從企業財務報告中,可以得到企業近五年來的固定資產凈值和投資固定資產的現金流量。2012—2017年,昆藥集團固定資產投資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在2014—2015年,出現了倍增的增長狀態。2012—2017年投資凈額從2.92億元增長為5.79億元,增長率接近100%,超出全行業平均增長率,投資力度較大。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中的“購置固定資產和其他應付現金”所表現的現金流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12年的1.33億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1.47億元。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昆藥集團存在著盲目投資、過度投資行為的結論。
(二)基于現金流量角度分析
從企業近五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可知,除2014年昆藥集團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高于現金流出外,其他年份均為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大于現金流入。在2013年以前,企業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變動并不明顯,而從2014年起,產生了大幅度的增長。至2017年,昆藥集團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增長率已經達到了2012年的7—8倍。由此可見,昆藥集團一直存在著大規模投資,也體現出了其存在著過度投資行為。
并且從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的對比中可以看出,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入增速遠低于投資活動,也充分驗證了昆藥集團的過度投資行為的存在。
在查閱昆藥集團的財務報告中,也可以得知昆藥集團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新的生產領域,擴大研發力度,包括公司的股權和債權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可以看出昆藥集團投資規模在不斷加大,投資范圍也在擴大。
(三)基于利潤表分析
由企業的利潤表中的凈利潤、營業收入和每股收益的數額可知,昆藥集團營業收入為持續增長趨勢,從2012年的30.1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8.52億元。凈利潤和每股收益則在2015年后出現了負增長,凈利潤先是從2012年的1.8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21億元,之后從2016年起就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從4.07降到了3.30億元;每股收益也出現了同樣的變動趨勢。判斷企業是否存在過度投資,僅從投資規模和投資數額的增長角度出發,并不恰當。如果企業能夠顯現在投資增長下保持著企業利潤的持續增長,則說明企業的投資行為是適度的。
而昆藥集團卻在擴大投資,在增加企業營業收入的同時,出現了凈利潤和每股收益的下降,說明企業的投資并沒有帶來企業利潤的同步增長,也就驗證了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的存在。
四、過度投資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醫藥行業的政策支持推動投資過熱
自2012年國務院提出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以來,醫藥行業市場進入了大發展階段。2014年云南省召開了一系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座談會,大力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十二五”期間,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產值增速喜人,產業效益持續走好。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生物技術醫藥領域也不斷壯大,創新水平不斷提升。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使得昆藥集團傾向于擴大投資規模,在當地政府的護佑下,不斷進行產業擴張。
(二)管理者的過度自信
昆藥集團2011年凈利潤跨入億元大關,2014年收到大股東定向增值12.5億元,同年成立合資子公司,進軍糖尿病行業。2015年從昆明制藥更名為昆藥集團,突破地域限制,推動產業發展。良好的發展狀態使得昆藥集團的管理層對于企業的發展抱有樂觀心態。當然作為2000年上市的大集團,昆藥集團在技術上可以依靠省內的一眾生物藥業研究所,在政策上可以依賴昆明市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各種扶持政策,加上企業自身對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的支持,昆藥集團的發展態勢給了管理層良好預期的信心,進而增加了過度投資的可能性。
(三)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
昆藥集團企業目標不明確,公司的戰略定位為聚焦心腦血管疾病、專注慢病治療領域的創新型國際化藥品提供商,然而募資項目調研草率,屢次變更,肆意收購擴張。昆藥集團雖希望借助國家政策扶持,但公司無特色產業、無壟斷價格,導致企業發展存在困境;存在家族型企業管理的弊端,監督不足,融資渠道單一等都是導致企業進行盲目投資擴張的因素。
五、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的經濟后果
(一)增加企業風險,侵蝕企業價值
過度投資行為使得企業盈利質量下降,過多占有資金,增加了流動性風險;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減少,融資需求增大。昆藥集團的過度投資行為在凈利潤和每股收益的降低上可見一斑,這也導致了昆藥集團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減弱。加上融需求的增長,又損害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導致企業因為過度投資而增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的獲利能力降低,從而對企業價值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二)降低資產利用效率,出現產能過剩
過度投資導致企業盲目多元化擴張,資產配置效率較低,企業的投資規模超過企業的現金流量支撐能力。過度投資會導致企業產生大量的“花瓶”資產,閑置不用或者無處可用,從而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給企業帶來負擔。昆藥集團在投資過程中,致力于經營擴張。企業定位于慢性藥研發,在籌資項目上卻不斷變動,沒能實現針對性投資。同時,擴張并購成為常情,在并購中不考慮企業自身目標和產業定位,肆意并購和無目標性的收購使得企業產能過剩。
(三)產生資產泡沫,不利于企業經營發展
企業投資就會產生企業資產,適度投資使得企業資產得到充分利用,會企業產生相應的產能,然而過度投資就會導致企業資產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出現剩余資產或者閑置資產。而這些不良資產因為已經投入資金,便會形成沉淀價值,從而被稱為泡沫資產。不良資產會占用企業資金,從而導致企業利潤下降、企業效益受損。昆藥集團不斷擴大生產領域,研發力度也不斷加大,并未給企業主要的營業收入帶來較大增長,債權股權投資的加大也未能使得企業的利潤回升。
六、結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藥行業近年來也進入了發展的春天,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各行業大規模投資的背景下,醫藥行業的過度投資也在所難免。昆藥集團作為醫藥制造業的大型國企,同樣存在著過度投資行為。
首先,本文在對昆藥集團的研究中,從投資增長率、盈利質量、現金流量三個方面驗證了其投資過熱的行為。其次,本文結合昆藥集團自身情況,分析了昆藥集團過度投資的原因為:(1)政策推動;(2)管理者過度自信;(3)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最后,本文認為昆藥集團過度投資的經濟后果有:(1)增加企業風險,侵蝕企業價值;(2)降低資產利用效率,出現產能過剩;(3)產生資產泡沫,不利于企業經營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漢生.過度投資催生三大泡沫[J].中國金融,2018,(15).
[2]? 邢麗微.我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0).
[3]? 高坤.昆藥集團債務融資對其過度投資的影響[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4]? 顧玉婷.無錫尚德過度投資原因及后果分析[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8.
[5]? 趙紅梅,蒲榮.上市公司過度投資成因及對策[J].財會通訊:理論版,2008,(1):36-37.
[6]? 周娜.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與企業價值的影響——以東方電氣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