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點 萬波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銀行業面臨金融脫媒、監管趨嚴、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等多重挑戰,作為銀行體系中弱勢群體的中小銀行突破發展瓶頸已是當務之急。隨著我國投貸聯動試點的啟動和逐步展開,探索投聯貸成為中小銀行實現差異化經營的重要手段。在深入分析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基礎上,對目前我國投貸聯動的業務模式進行了總結,結合中小銀行自身的特點,提出了中小銀行應按“先易后難,先內部后外部”的原則選擇業務模式,構建了內部協同、內外協同兩大實施投貸聯動的路徑,對指導中小銀行探索投貸聯動業務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投貸聯動;中小銀行;業務模式;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F83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3-0147-03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銀行業面臨金融脫媒、監管趨嚴、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等多重挑戰,因此2015年國務院出臺文件要求銀行業試點探索投貸聯動業務。投貸聯動是指商業銀行整合具有不同風險、不同收益要求的金融機構,針對科技型企業不同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金融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以“債權+股權”的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從原動力上推動科創型企業的成長,是科技金融創新的重要舉措。“投貸聯動”模式作為科技金融的有益創新,既能有效解決科創型企業的融資缺口,又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的業務轉型。廖岷(2015)通過理論模型和實證分析,認為商業銀行通過投貸聯動業務可以促進科技創新;通過對科技創新企業五種投融資方案進行比較,認為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是解決科技金融體系資金缺口的較優選擇。金煜(2015)在分析中小銀行優劣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投貸聯動業務是中小銀行提升能力,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康雷宇(2017)認為,商業銀行已具備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條件,提出要對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兩類業務建立“防火墻”機制,避免業務風險交叉傳染。陳娜等(2019)在研究投貸聯動運行模式的基礎上,對商業銀行實施投貸聯動的路徑進行了研究。通過梳理文獻,發現關于投貸聯動的研究多集中在對探討投貸聯動業務的意義、模式和障礙等方面,對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模式選擇以及實現路徑研究較少。我國中小銀行數量較多,作為銀行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勇于創新和變革,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起步晚,客戶基礎薄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壓力重重。因此,研究中小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模式及實施路徑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一)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必要性
1.商業銀行轉型發展、提升專業化經營能力的需要
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疊加金融監管趨嚴等多重影響,商業銀行以傳統利差為主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轉型迫在眉睫。探索投貸聯動業務,商業銀行可更全面地、系統地把握企業的各類金融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提升對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2.開展投貸聯動有利于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滋養了大量的科創型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市場的需求,通過探索投貸聯動業務,整合內外部優質資源,深入實體經濟各環節,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度融合,更好地對接企業融資需求,發揮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助力實體經濟的作用。
(二)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可行性
1.創新創業為投貸聯動提供了廣闊市場
目前正在全面推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等戰略,在我國掀起了創業創新的浪潮。大量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紛紛涌現,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推動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國家鼓勵出臺系列政策營造“雙創”的環境,創業者中擁有高學歷、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占比不斷提升,使投貸聯動的業務對象不僅數量大大增多,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2.金融改革為投貸聯動提供了有利環境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趨完善,不僅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場內市場快速發展,科創板即將推出,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等資本市場也蓬勃興起。近年來,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催生了創投機構的爆發式增長,國內創投機構快速興起為投貸聯動提供了合作主體。據畢馬威發布的《風投脈搏》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中國PE/VC投資額達到了310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9%。
二、國內外投貸聯動主要運行模式
筆者梳理了美國硅谷銀行模式、英國中小成長基金模式以及國內投貸聯動業務的模式,總結出目前國內外商業銀行投貸聯動典型模式。
(一)與外部風投機構合作模式
銀行通過與外部第三方機構合作來實現客戶信息共享、優勢互補,以控制和降低業務的風險。此模式由銀行機構提供債權投資,而外部風投機構進行股權投資,從而形成“投貸聯動”業務模式。
1.商業銀行“跟貸”模式
“跟貸”模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投貸聯動模式,是商業銀行和風投機構進行的一種松散型合作。商業銀行與風投機構合作,在對風投機構已進行過股權投資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形成銀行的“貸”與風投機構的“投”之間的有效聯動。美國硅谷銀行就只投資風投機構已參與的企業。
2.商業銀行“跟貸+選擇權投資”模式
此模式是銀行在授信同時,提前約定貸款作價轉換為股權、期權的比例,在企業IPO或股權增值、溢價后,銀行可選擇行權,并由代持機構拋售股權而實現收益。通過行使股權獲得的收益,主要作為商業銀行開展貸款業務的“風險損失準備金”。
3.“投貸聯盟”模式
此模式屬商業銀行與風投機構之間的深度合作。一是商業銀行向合作的風投機構提供信貸支持,再由風投機構篩選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二是風投機構為自己已投資過的企業提供擔保,商業銀行向這些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二)商業銀行“投貸一體”模式
此模式中商業銀行具備股權投資資質,可以集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于一身。通過債權投資獲得利息收入,股權投資獲得企業成長收益,進而利用股權投資的高額收益覆蓋信貸違約風險,以提高商業銀行支持創新型企業的積極性。
1.直投子公司模式
銀行以信貸投放和本集團設立的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股權投資相結合,以投資收益補償信貸風險,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目前,我國只有國家開發銀行具備股權直投業務資格。
2.設立境外子公司模式
由于我國對商業銀行股權投資限制較多,因此,為了規避監管政策的限制,我國商業銀行往往會采取“曲線”迂回方式開展投貸聯動,即在境外設立全資投資子公司并以產業投資基金等形式參與股權投資,向企業開展投貸聯動。
(三)借道第三方模式
1.借道產業投資基金等通道
為規避政策限制,商業銀行可借助境外子公司等通道,作為LP(有限合伙人)參與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優先+劣后”的結構安排或者股權回購增信的形式,實現金融風險的緩釋與控制。
2.借道創投孵化器模式
創投孵化器在企業識別和項目估值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商業銀行與創投孵化器合作,可降低由專業分工過細帶來的信息不對稱風險。商業銀行既可向孵化器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借由孵化器轉投企業,也可以創投機構作擔保,向孵化器內已獲風險投資的企業提供貸款。
三、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優劣勢及模式選擇
(一)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優勢
1.緊貼地方經濟,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中小銀行一般是經濟發展較好區域設立的股份行或城商行,其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也會得到地方政府較多的政策支持。并且地方經濟的轉型發展會增加中小科創型企業對于資金和金融服務的需求,開展投貸聯動可以為中小科創型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
2.中小銀行組織靈活、決策鏈短、創新能力強
由于中小銀行規模小、下設機構不多、管理機制較為扁平,因此,投貸聯動業務的實施更為迅速和靈活,業務模式探索也更易創新。中小銀行管理扁平化,決策鏈短,機制靈活,實施業務創新和轉型可能更徹底、更迅速。
(二)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面臨的障礙
大部分中小銀行管理基礎薄弱,專業人才缺乏,IT系統支撐能力不足,對投貸聯動業務風險的把控能力不強。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面臨的障礙更多。
1.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更多
我國法律明確禁止商業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進行直接股權投資。2016年4月出臺《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批準10家銀行、5個區域獲得首批試點資格。除了《指導意見》中指出的10家試點銀行外,其余銀行想要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就必須通過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與外部投資機構進行合作。
2.中小銀行內部可以聯動的資源更少
大型商業銀行在國內外擁有眾多分支機構,參股或控股投資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實力雄厚,與國家、省級各類產業基金合作密切,可以充分整合銀行內部和外部的資源,有更多的投資機會,也更有利于風險分散。而中小銀行分支機構較少,主要也在一個城市或某一區域,可以協同聯動的資源較少,分散風險也會更難。
3.中小銀行風險控制能力更弱
商業銀行由于受到傳統信貸模式的桎梏,在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時對于如何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信貸政策如何適應投貸聯動業務的發展以及投貸聯動退出機制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充分。中小銀行相較大型銀行,IT基礎更為薄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來篩選客戶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更弱。
4.復合型專業人才匱乏
投貸聯動是跨領域合作,其業務的開展需要對信貸業務、股權投資以及高科產業領域都精通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目前我國此類復合型的高端人才本就匱乏,在高端人才競爭中,中小銀行更是處于不利地位。培養投貸聯動業務所需的人才既需要在實踐業務中磨煉,更需要銀行提供寬松、包容的環境,因此,中小銀行的專業人才更為缺乏。
(三)中小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模式選擇
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應針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選擇投貸聯動模式時應遵循以下原則:注重風險控制,先易后難,先外部后內部。即優先選擇風險較小的“外部模式”,以及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借道第三方的模式。
1.與外部風投機構合作模式
傳統信貸業務很難把握科創型企業的風險特征,而風投機構由于在股權投資上的豐富經驗,對高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技術特性等有一套成熟的篩選和投資機制。中小銀行與風投機構合作,選擇已獲風投機構投資過的企業進行信貸投放,將銀行“貸”與風險投資“投”實現聯動,能大大降低信貸風險。因此,此模式適合中小銀行試水投貸聯動業務,并可逐步摸索初創型科技企業的風險特征,為以后內部“投貸一體”模式積累經驗。
2.借道第三方模式
中小銀行應利用自身服務地方經濟的獨特優勢,和地方政府展開深度合作,探索投貸聯動業務。中小銀行可通過參與體現政策意圖的產業投資基金或創投引導基金,實現投貸聯動。借道產業基金的模式可充分發揮其政策引導和杠桿放大功能。中小銀行還可借道創投孵化器開展投貸聯動業務,通過與創投孵化器的合作,既可緩釋風險,又可參與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四、中小銀行實施投貸聯動的路徑
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既是中小銀行實現經營能力提升,在同業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也是中小銀行面臨重重障礙時能否實現鳳凰涅磐的挑戰。中小銀行需通過內部協同和內外協同兩條路徑以夯實基礎,為投貸聯動業務的順利開展尋求內部保障和外部支持。
(一)內部協同
中小銀行在現行監管體制下開展投貸聯動,銀行內部必須高度協同,充分整合內部資源,重塑組織機構和業務流程,以支持投貸聯動業務發展。第一,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的制度體系。商業銀行開展創新類的投貸聯動業務,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作為開展此類業務的保障。制度體系應包括組織機構設置及分工、專門的產品操作辦法、風投機構準入辦法及合作規章、專門的授信審查與審批制度、獨立的風險與收益評價考核制度等。第二,組建專營組織架構和專業經營管理團隊。設立開展投貸聯動的專營機構,單獨配置財務和人力資源,建立“新三查”標準、貸款定價、風險防控、激勵約束等專項機制,有效管理投貸聯動業務的風險。第三,建立風險隔離的“防火墻”機制。投貸聯動業務的風險具有傳導性,為了防止風險的傳遞,中小銀行應該在其信貸業務和投資業務中間建立“防火墻”機制,其核心是資金管理,把投貸聯動業務中股權投資資金和信貸資金與銀行表內外資金嚴格分離。
(二)內外協同
中小銀行必須樹立平臺思維,充分整合銀行外部的信息、資金、客戶等多方資源,構建開放式合作平臺,減少投貸聯動業務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逆向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中小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要協同風投機構、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創投孵化器等諸多主體,充分挖掘各主體擁有的優勢和資源。第一,協同風投機構。商業銀行應起核心主導作用,協同風投機構,充分利用“投”方的優勢。第二,協同地方政府。在投貸聯動業務中,地方政府作為重要的參與者,起著政策引導、平臺搭建等重要支撐作用,中小銀行應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牽頭打造的創投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合作,以抓住地方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機遇。第三,協同資本市場。還可以通過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對接,發揮資本市場對于企業融資、股權定價和資本退出等功能,為科創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李洪.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8,(7):56-58.
[2]? 陳娜,郭嘉惠.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運行模式及優化路徑研究[J].探求,2019,(2):47-57.
[3]? 顏軍梅.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分類及實現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0):35-40.
[4]? 金煜.對中小銀行轉型發展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3,(6):75-77.
[5]? 廖岷,郭曉夏.我國商業銀行異化創新業務風險分析及監管建議[J].國際金融研究,2017,(4):66-75.
[6]? 李立群.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新機遇[J].中國銀行業,2015,(7):14-17.
[7]? 葉文輝.投貸聯動運行模式的國際實踐及其啟示[J].新金融,2017,(3):48-52.
[8]? 康雷宇.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模式選擇與風險防范[J].區域金融研究,2017,(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