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萩 張敏 劉紅
成都醫學院人文信息管理學院,成都,610500
婦幼保健服務水平是衡量國家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配置情況直接影響婦幼保健服務水平,是保障健康中國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社會對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運用基尼系數與數據包絡分析法對四川省21個市(州)的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與利用效率進行評價,為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優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提升全省婦幼保健服務水平,促進婦幼健康狀況改善,保障出生人口質量。
資料來源于2012-2016《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及2013-2017《四川省統計年鑒》,選擇四川省 21個市(州)的婦幼保健有關資料和數據,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指標包括婦幼保健機構數、婦幼保健床位數、婦幼衛生人員數等進行研究。
采用基尼系數評價婦幼保健衛生資源分布的公平性,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研究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本文使用基尼系數從人口與地理兩個維度評價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程度[2-3]。使用以產出為導向的BCC 模型,以四川省21市(州)為決策單元(DMU)進行實證分析,研究2016年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4]。由于DEA 模型對決策單元的數量有要求,即決策單元>2×n×m(n 和m 分別表示投入和產出的變量個數)[5],故未以年份作為決策單元做2012-2016年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縱向評價。通過文獻研究與專家咨詢,確定的投入指標包括婦幼保健床位數(X1)、婦幼衛生人員數(X2),產出指標包括門診人次(Y1)、入院人數(Y2)、孕產婦系統管理率(Y3)、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Y4)。
使用Excel2014建立數據庫,并計算基尼系數,運用DEAP2.1進行數據包絡分析。
2012-2016年四川省每萬人口婦幼保健機構數基本保持不變,其中2015-2016年略有下降。每萬人口婦幼保健床位數和每萬人口婦幼衛生人員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2016年每萬人口婦幼保健床位數同比增長3.4%,每萬人口婦幼衛生人員數同比增長11.0%(表1)。
表1 2012-2016四川省每萬人口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情況(萬人)
2012-2016年,四川省各類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數均小于0.4,參照基尼系數公平性標準,達到比較公平狀態。其中,床位數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數最小,公平性優于機構數和人員數。2016年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數與2012年相比,均呈下降趨勢,表明公平性呈逐年改善趨勢。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數處于0.4-0.5 之間,公平性較差,處于不公平狀態。其中,婦幼衛生人員數和婦幼保健床位數的基尼系數超過0.6,處于高度不公平狀態。婦幼保健床位數在2012-2016 年間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數總體呈上升趨勢,表明婦幼保健床位數按地理配置的不公平性有所增加(表2)。
表2 2012-2016年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按人口和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數
2016 年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的平均綜合技術效率值為0.800,表明只有80% 的婦幼保健衛生資源對產出有貢獻;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值均小于1,規模報酬遞減,提示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為非DEA有效,投入增幅大于產出增幅,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未能充分利用。
四川省21 個市(州)中,成都市、攀枝花市、內江市、南充市、巴中市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為1,為DEA有效,達到了相對最佳產出。另外16個市(州)的綜合效率小于1,為非DEA有效。通過分析各市(州)衛生資源投入和產出效率值與松弛變量,可以為各地區優化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投入產出提供依據。以遂寧市為例,如要實現對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則需增加入院人數307人,分別提高3歲兒童系統管理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1.5%、0.2%,并減少婦幼保健床位數4張(表3)。
基尼系數結果顯示,四川省各項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較好,按地理面積分布的公平性較差,這與玄春艷、趙晶及作者前期關于衛生資源配置的研究結果一致[6-8]。按人口配置的婦幼保健床位數在3類婦幼保健資源中公平性最優,基尼系數在0.2以下;婦幼衛技人員配置的基尼系數在0.2-0.3之間,公平性也較好,且兩類婦幼保健資源的公平性總體呈改善趨勢;按地理分布配置的婦幼保健床位和婦幼衛技人員的基尼系數都在0.6-0.7之間, 已經達到警戒狀態。①長期以來政府調整衛生資源配置都以人口為主要參考指標,在成都市等人口密度大的地區,衛生資源相對豐富;而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等地廣人稀的地區,衛生資源相對匱乏。②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了地區間資源配置的差異[9],如甘孜州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較少,尤其是婦幼衛生人員配置相對不足。因此,政府在制訂區域衛生規劃時,應該綜合考慮人口數、地理面積、人口密度、經濟水平等多維因素,提升婦幼保健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與公平性。婦幼保健資源的配置應采取“總量控制,內部結構優化”策略,對于偏遠山區和民族地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加強政策性支持,提升全省婦幼保健資源配置的公平性。
表3 2016年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值
注:S1、S2、S3、S4、S5分別代表門診人次、入院人數、3歲兒童系統管理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婦幼保健床位數、婦幼衛生人員數的松弛變量。
2012-2016 年,四川省每萬人口婦幼保健床位數和每萬人口婦幼衛技人員數呈逐年增長趨勢。說明隨著居民婦幼保健服務需求的增加,政府加大了對婦幼保健領域的投入,提升了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的總量水平。但是,就各市(州)的規模收益而言,自貢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樂山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資陽市等11個市的規模效益遞減,提示上述地區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投入數量相對過多,資源投入的增速大于產出的增速,應當合理控制資源投入數量[9];阿壩州、甘孜州和涼山州等3個州的規模效益遞增,提示這些地區婦幼保健衛生資源投入的增速小于產出的增速,可繼續增加床位和婦幼衛生人員的投入,以達到規模有效。如2016年阿壩州的婦幼保健床位、婦幼衛生人員分別同比增長2.21%、20.99%,小于診療人次的增幅(22.02%)和入院人數的增幅(34.26%),規模效益明顯。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投入冗余與短缺并存,說明資源的投入在各地區間不平衡。因此,政府應結合各地區婦幼衛生發展現況及預期,適當調整資源配置規模,如加強對薄弱地區婦幼保健衛生資源的投入,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規模。
2016年四川省婦幼保健衛生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只有33.33% 的市(州)為DEA 有效,而非DEA 有效的市(州)占到66.67%,且規模效率的平均值(0.948)明顯高于純技術效率的平均值(0.846)。DEA 無效產出與純技術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層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落后、人才缺乏。由于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技術水平偏低,部分患者不愿意選擇基層婦幼保健機構就醫,導致門診人次、住院人數、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等產出指標偏低,婦幼保健衛生資源利用效率低下[10]。結果提示,當前婦幼保健衛生資源配置已達到一定規模,由于規模不經濟的出現,由增加資源投入帶來邊際效益下降;而純技術效率有較大提升空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點應放在提升純技術效率上。因此,應重視婦幼衛生人員的培養,對基層的婦幼衛生人員,要持續實施專業培訓、薪酬激勵、職稱晉升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通過加快醫聯體建設等措施,積極發揮大醫院的人才、技術優勢,提升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