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薇 張榆 于華宇 孔楊
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山東,264003
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健康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健康中國建設對于健康產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山東省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得天獨厚的海濱自然生態為健康旅游發展創造了獨特的優勢,成為我國的旅游養生大省[1]。山東省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是我國中藥材資源和生產大省[2],具有發展健康產業獨特的優勢和特色。探討山東省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健康產業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于21世紀初,2004年首屆健康產業論壇初次提出了“健康產業”這一概念,此后,健康產業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健康產業是區別于傳統醫藥產業,融合了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相關行業而產生的新興產業概念[3],主要是指與健康緊密聯系的產業體系[4],其本質是產業活動,但兼有公益屬性[5]。健康產業涉及醫療服務、醫藥、傳統保健品及健康管理服務業等,但到目前為止,健康產業的概念及外延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3,5-6]。本文結合《“健康山東2030”規劃綱要》所涉及的主要產業,尤其是醫療衛生、養老、保險、體育、旅游等重點領域,對這些產業目前發展的基本狀況進行分析,總結山東省健康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探析發展健康產業的瓶頸問題,為完善山東省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思路。
2010-2017年山東省的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床位和衛生總費用呈逐年增加態勢(表1)。

表1 2010-2017年山東省醫療衛生情況
注:2010、2015-2017年衛生機構數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其余數據來源于2013及2014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2017年衛生人員數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衛生人員數源自國家統計局官網;2010、2015-2017年床位數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其余數據來源于2013及2014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0-2016年衛生總費用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衛生總費用來源于2018年山東省衛生健康事業統計公報。
“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和藥品流通管理體系的日益完善,山東省藥品流通行業快速發展,2016年全省藥品經營企業銷售總額1005.9億元,同比增長11.7%,全國排名七。此外,排名前10位的藥品批發企業份額由2010年的71.2%提升到2016年的80.5%,2016年全省有5家藥品零售企業進入全國銷售百強行列,一批藥品流通骨干企業迅速壯大,行業集中度穩步提高。現代藥品流通方式也快速發展,經營業態向現代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山東省多種所有制并存、多種業態共同發展的城鄉藥品流通體系初步形成,行業呈現出轉型發展的新局面。
山東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文化大省,龐大的人口基數及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帶來了持續增長的醫療及養老方面的服務需求。2017年山東省出生人口174.98萬,占全國1/10,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數量突破1億,全省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8.5歲,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達1399萬,占總人口14%,且呈加速發展的態勢(表2)。

表2 2012-2017年山東省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情況
注:2012-2015年人口數據來源于2016年山東省統計年鑒;2016-2017年人口數據來源2016及2017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此外,“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作為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山東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內設醫療機構、內設醫務室及內設護理站等多種方式來滿足社區老年人口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如表3所示,近5年山東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方式沒有明顯的變動趨勢,此消彼長,但與醫療機構合作始終是大部分養老服務機構的選擇。由此可見山東省健康養老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發展較為松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山東省健康險收入逐年增加,到2017年已突破兩千億。此外,與全國健康險增速相比,二者均呈現劇烈波動的特點,且山東省的波動幅度略大于全國(圖1)。

表3 山東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方式
注:數據來源于山東公共數據開放網2017年山東省養老機構基本信息。

圖1 山東省與全國健康險收入增速比較
注:山東省健康險數據來源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2010-2017年保險業主要指標統計數據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島監管局2010-2017年青島保險市場統計數據;全國健康險數據來源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10-2017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
人身保險由人壽保險、健康保險、人壽意外傷害保險構成,山東省健康險占人身險比重從2010年的7.54%迅速增長到2017年的17.55%,增長迅速。健康險賠付占人身險比重則此起彼伏,沒有明顯的遞增或遞減趨勢(表4)。

表4 山東省人身險和健康險收入賠付情況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2010-2017年保險業主要指標統計數據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島監管局2010-2017年青島保險市場統計數據。
2017年山東省首次發布體育產業統計數據,數據統計從2015年起,經核算,2015年山東省體育產業總產出(總規模)為1980.79億元,增加值為606.74億元,占同期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6%,總規模和增加值均位居全國前列,GDP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6個百分點??傮w來看,山東省體育產業總產出、增加值及增加值占當年全省GDP比重均呈現持續穩定增長態勢(表5)。總的來看,山東省體育產業延續穩步增長、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體育產業總體規模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表5 山東省體育產業總產出、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
注:2015年數據來源于山東省體育局體育產業統計數據;2016-2017年數據來源于山東省體育局體育產業統計數據公告及首期體育產業發展報告。
“好客山東”品牌是中國認可度最好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2007-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為14.5%;國內旅游消費總額隨游客人數同步變化,年均增長率為18.6%;入境旅游人數和入境游客消費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4%和9.4%(表6)。

表6 山東省2007-2017年游客人數和消費額匯總
注:2007-2015年數據來源于2008-2016年山東省統計年鑒;2016-2017年數據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旅游業統計公報和國家統計局官網查得。
截至2017年,公立醫院數量僅占全部衛生機構的1.10%,卻承擔了將近1/3的診療服務;按醫院級別分類,三級醫院僅占 9.71%,卻承擔了超出一半(53.57%)的門診量(表7)。2017年全省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3.41%,其中三級醫院的病床使用率高達96.61%,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病床使用率差異巨大(圖2)。此外,受傳統行政區域和藥品流通體制的影響,藥品流通企業在城市密集度較大,農村相對較小;省會及東部地區流通企業較為集中,魯西北、魯西南地區相對薄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一是城鄉不均衡,衛生資源大多集中在城區,尤其是大型醫院擁有先進的設備與專業的人才,從而吸引患者就醫,患者就醫使得大型醫院的需求擴張,需求帶動供給,進而又拉大了城鄉差距;二是供需不均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衛生資源配置的總量、結構和質量與居民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供需失衡。

表7 2017年山東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門診情況
注:數據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圖2 山東省各類醫療機構病床使用情況
注:數據來源于2017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發展健康產業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高素質的人才。2017年山東省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65人)及注冊護士數(2.93人)低于OECD(經合組織)平均水平(醫師數3.4人,護士數8.8人)。醫養產業從業人員數雖然在增長,但所占比例仍舊不高,且未大規模開設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培訓,行業呈現非年輕化、非專業化、非標準化狀態,從業人員缺乏專業護理知識,難以承擔護理任務,直接導致醫養服務難以形成標準化[7]。此外,藥品流通從業人員學歷水平普遍偏低,綜合型醫藥物流通人才及藥品供應鏈人才嚴重缺乏,執業藥師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山東省健康產業發展尚處于松散型狀態,產業鏈條延伸不夠,質量管理亟待提升。健康服務業占比較低,且仍以醫療衛生服務為主,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專業型服務咨詢管理機構稀缺,健康制造業層次相對偏低。這與居民傳統就醫觀念密不可分,傳統的醫療服務是一個被動型的服務產業,居民有了疾病或身體不適才會產生就醫行為,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健康管理服務業的市場需求。此外,全省醫藥企業數量眾多,但領軍企業較少,2017年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前10名中山東省僅1家入圍,世界500強醫藥企業仍是空白。
“互聯網+”剛剛起步,正處于待蓬勃發展階段,遠程醫療、智慧醫療、移動醫療、數字醫療等新技術還沒有全面應用,同時少有技術創新,對居民需求把握不到位,實用性和可行性有待加強,智慧醫療落地困難。這與行業研發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競爭力產品、健康服務傳播路徑等系統整合不充分密切相關,進而導致醫療機構之間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不能充分實現診療信息共享。
雖然各健康子產業都已相繼開始發展,但跨界融合較少見,如健康體育,目前還有沒有明確界定該產業內涵和外延,醫體結合有待進一步加強;養生旅游、健康養老等新型健康產業發展較為緩慢,特別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雖然提出多年,但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產業規劃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人才短缺導致標準化缺失等??缃绠a業融合不夠,新業態發展較慢,遠不能滿足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優化多元辦醫格局,鼓勵社會辦醫,鼓勵社會資本直接投向衛生資源稀缺和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聚焦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鼓勵各級醫療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聯合建立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患者提供在線預約門診、移動支付、診療報告追蹤查詢、商業保險信息與基本醫療保險信息共享等智慧醫療服務,同時積極推動技術理論探索和實地研究,加強技術創新的實用性與可行性,早日構建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政府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優患政策,如買房補貼、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吸引產業高端人才及海外創新人才省內就業。同時還可以組織在職人員培訓,快速提升服務水平。聯合省內高等院校及職業學校,從理論、技術、產品到管理一體化實踐教學培養,建立緊密產學研合作關系,切實提高人才競爭力。
加大健康產業領軍企業扶持力度,鼓勵其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及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擴展企業規模,擴大企業服務覆蓋面,并支持健康企業整合國內外資源,與國際一流機構聯合創辦跨國企業及研發中心,進一步增強企業實力。同時,支持中小企業聯合發展,創新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培養一批先進創新型企業集群,鼓勵其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增強市場競爭力。
結合好客山東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充分利用山東半島仙境海岸的自然優勢,建設一批特色旅游小鎮、濱海休閑度假康復養生中心及智慧生態養老產業示范園區等,打造一批具有山東特色的國內知名的健康品牌。依托山河湖泊等資源,重點發展登山、冰雪、帆船、汽摩、攀巖、垂釣等時尚戶外休閑運動,因地制宜創建一批健身休閑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