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萍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胸心外科,江蘇 無錫 214062
臨床表明,對于肺癌病人進行胸腔鏡有安全可靠的特點,但術后進行快速康復干預仍是臨床研究重點[1]。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穎的術后護理干預模式,該模式不僅可以緩解病患的疼痛,降低病患的并發癥,還能縮短住院的時間[2]。為進一步的研究將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肺癌手術病人護理工作中的價值,現我院開展深入探究,詳細報告見下。
1.1 一般資料 經由患者同意以及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實施,選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肺癌手術的150例病人作為本次入選對象,患者按照1:1等分為兩組,各有75例。試驗組病患年齡:27-77(56.43±8.34)歲;其中44例男性,31例女性;對照組病患年齡:29-78(60.46±8.44)歲,其中35例男性,40例女性。納入標準[3]:(1)患者確診肺癌;(2)進行腹腔鏡干預;排除標準[4]:(1)患者昏迷或存在精神障礙;(2)嚴重的腎肝功能不全;(3)不署知情協議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病患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根據病人的實際狀況以及醫囑實施護理干預。
1.2.2 試驗組 試驗組病患予以快速康復干預護理。(1)心理疏導及術前護理。病患入院之初,內心常滿是擔心及恐懼,護士應及時對病患進行安慰或是解釋來緩解其情緒;住院期間病患的沮喪等心態會加重,故心理壓力較大,護士應及時予以病患相應的心理支持,可以盡可能設置一些娛樂設備來轉移病患的注意力;術前護護士要把該疾病的干預措施、注意事項等詳細的交代給病人,應為在整個住院期間的部分護理工作需要家屬的配合。(2)飲食護理及術前準備。病人在術前6 h需要禁止飲食,手術當天早6時飲用400 mL 10%的葡萄糖注射液,并在手術當天實施備皮[5]。(3)術后護理。①引流管的護理。術后6 h進行拔管操作;術后需要經常捏擠胸管,30 min/次,防止因為血塊聚積導致管道受阻,確保管道暢通。仔細觀察胸管水柱的流速以及引流液的顏色及劑量等的改變,仔細查看是否出現乳糜胸、吻合口瘺及出血等不良狀況,當引流量不斷減少時,可以在術后2 d內移除胸引流管。拔管完成之后觀察病患呼吸狀況等,如果發現問題務必及時上報。②及時調整輸液的劑量。輸液量務必控制在每日1,500 mL以下。③鎮痛。聽筒非甾體抗炎藥以及自控的鎮痛泵止痛,在服藥前需要先評估病人的自身狀況,依照評估結果定制服藥方案,如果病人疼痛明顯,要轉換方案,并且要注意病認的呼吸、情緒變化以及心率等情況,如果有副作用,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1.3 判斷標準[6]滿意度。滿分為100分,評分90分-100分,非常滿意;評分60分-90分,滿意;評分小于60分,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使用(Mean±SD)表示計量資料,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兩組資料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1 滿意度 經過護理干預之后,試驗組病患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 護理質量評分 經過護理干預之后,兩組病患生理質量、心理質量、角色質量以及社會質量均有明顯改善,試驗組改善較對照組明顯,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2.3 并發癥 比較兩組病患出現并發癥的概率,試驗組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對照組患者低,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較為新穎的醫療模式,主要是通過利用目前已有的醫療條件改善病患的病理生理變化,提高生活質量,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7]。本次的研究顯示,經過護理干預之后,試驗組病患滿意度較對照組高,試驗組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對照組患者低,P<0.05。兩組病患生理質量、心理質量、角色質量以及社會質量均有明顯改善,試驗組改善較對照組明顯,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將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肺癌手術病人護理過程中,療效肯定,還能提升手術質量,建議在臨床進行推廣使用。

表1 組間滿意度比較[n(%)]

表2 兩組病患生理質量、心理質量、角色質量以及社會質量對比(Mean±SD)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