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茜
青島市市南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1
對于兒童的早期生長發育情況來說,直接關系到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以及人口素質的提高。目前,人們的健康、自我保健等意識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重視兒童的早期生長發育。在兒童的早期生長發育水平提高、促進兒童的保健事業健康發展中,健康管理模式的選擇尤為重要。為探討在兒童的早期生長發育中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的作用,本實驗具體研究如下。
1.1 資料 選2016年1月-12月在我區進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的200例新生兒作為甲組,并選擇同期為進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的200例新生兒作為乙組。235例男性,165例女性。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
1.2 方法 給予乙組常規管理,具體定期體檢、發育營養測評、飲食管理以及生活管理等。給予甲組保健系統管理:(1)新生兒期,出生一周后,入戶給予新生兒體檢,六周后到醫院接種疫苗、進行第二次體檢。給予家長發育指導、喂養指導、口腔保健指導、預防傷害指導、防病指導等。(2)嬰幼兒期,定期體檢(在出生三月、六月、八月以及十二月時分別進行一次體檢,之后每六個月體檢一次)。給予家長疾病預防、生長發育、口腔保健、科學喂養以及預防意外傷害等指導。其中,喂養指導是按照生長發育評估的結果來合理的、科學的制定營養供給的方案,而且要及時調整營養供給方案,確保兒童攝入適量的礦物質、蛋白質、熱量、脂肪、纖維素和維生素等。六個月前純母乳或者配方奶喂養,之后及時的添加輔食。給予兒童早期教育,指導規范訓練。
1.3 觀察指標 進行為期三年的隨訪,總結兩組兒童的體格發育情況(體質量、身高)、患病情況(佝僂病、貧血、腹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4 評價標準 CDDC(中國兒童發育量表)評估兩組兒童的發育商和智能發育能區(語言能力、社交能力、認知能力、精細運動能力、大運動能力)[1]。
1.5 統計學分析 經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經(Mean±SD)表示智能發育情況和體格發育情況,行t檢驗,經(%)表示患病情況,行χ2檢驗,P低于0.05時,組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總結兩組兒童的智能發育情況 甲組和乙組的社交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精細運動能力、大運動能力、發育商等評分分別是[(78.31±6.05)分、(83.58±5.62)分、(90.41±5.11)分、(82.63±7.42)分、(91.42±6.54)分、(90.12±7.42)分]、[(73.02±5.41)分、(77.41±5.82)分、(85.11±6.06)分、(76.05±6.12)分、(86.44±7.12)分、(83.21±7.21)分],甲組評分都高于乙組,差異顯著,P<0.05。
2.2 總結兩組兒童的患病情況 甲組和乙組的佝僂病、貧血、腹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患病率分別是(5.0%、14.0%、16.0%、25.0%)、(12.50%、25.0%、28.0%、36.0%),甲組患病率都低于乙組,差異顯著,P<0.05。
2.3 總結兩組兒童的體格發育情況 甲組的體質量、身高等都優于乙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總結兩組兒童的體格發育情況(Mean±SD)
兒童的日后生長發育情況和智能等,都會受到兒童早期生長發育的直接影響,有研究顯示[2]:在3歲以內兒童中,給予早期教育,可利于其人格的完善,并具有健全的心理。臨床在常規的兒童管理模式中,主要是進行查體、看病、保健等工作。家長在接受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后,可合理的、及時的、科學的指導教育兒童的生長發育,有效解決常見問題,改善嬰兒腸道功能和睡眠,促進胃腸道分泌內分泌激素,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有效改善兒童的營養狀態,最終利于體格發育[3]。家長接受更合理的保健內容、防病知識、科學營養供給,再加上兒童體格發育良好,可是兒童的患病率下降。0-2歲是兒童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早期撫觸可增加腦細胞(智能發育)增殖數量,使神經突觸發育良好,并形成神經傳導的回路,還可促進兒童從外界環境得到感知刺激,利于智能發育[4]。
總的來說,在兒童的早期生長發育中,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可促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并可降低一些疾病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