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彩霞
廣東省樂昌市中醫院,廣東 樂昌 512200
靜脈輸液屬于門急診最基本的一個治療手段,具有刺激小、高效、快速等優點[1]。由于門急診的患者數量較多、病情復雜、需輸液的藥物類型較多、就診時情緒激動等原因,常出現多種不良反應情況,對醫院的服務質量產生直接影響[2]。本文主要探究門急診靜脈輸液護理中予以精細化護理干預的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門急診靜脈輸液患者7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7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7-79歲,平均(38.74±10.62)歲,輸液時長2 d-17 d,平均(8.76±2.31)d;研究組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8歲-80歲,平均(38.76±10.60)歲,輸液時長3 d-16 d,平均(8.74±2.32)d;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輸液前核實患者的個人信息、過敏史,并告知可能會出現的不良情況,若發生不適需及時告知護理人員,同時給予常規巡視、靜脈護理等;研究組進行精細化護理,內容有:①護理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治療方法、不良情況、處理方法、預后等情況,以提升其認知度;②患者易存在恐懼、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及時與其進行溝通,認真傾聽其內心訴求,為其解決內心疑慮,溝通時態度需謙和,語氣需溫柔,以盡快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③護理人員在穿刺時需做到準確、快速,盡可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度,同時注意查看其反應,與其保持溝通,以轉移其疼痛的注意力,需依照患者的血管情況選取適宜的針頭,防止對血管造成損傷;④護理人員需做到嚴密巡視,對輸液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認真查看針頭位置的皮膚是否出現異常、脫落、移位等情況;⑤輸液完成后,需將針頭準確、快速拔出,并用棉簽將穿刺點進行按壓止血,同時叮囑患者需注意的事項,鼓勵其多進行運動訓練,提升免疫力。

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滿意度情況對比(Mean±SD,分)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穿刺失敗、疼痛、針頭脫落、發熱、回血嚴重5個方面;同時記錄兩組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3]評估,包括服務態度、疼痛度、舒適度、輸液巡視、操作技巧5項,各項滿分8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全部應用SPSS 20.0統計包分析,計量單位以(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例數(n)表示計數,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且患者滿意度高。分析原因為:精細化護理屬于一種科學、系統、全面的護理模式,在患者接受醫治期間,依照其實際情況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以加強其治療自信心,提升依從度[5]。該護理方法的優勢主要表現為:①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容易產生恐慌、抑郁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為患者詳細宣教相關知識,可提升其對自身疾病與治療的認知度,提升治療信心;②輸液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情況進行嚴密觀測,及時有效、針對性地給予疏導,盡可能滿足其內心需求,可有效解除其存在的負性情緒,提高對護理人員的信賴度,更主動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③由于輸液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藥物反應,護理人員強化巡視護理,同時主動了解患者的感受,發生異常及時采取對應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現幾率,提升用藥安全性,患者的滿意度高;④依照患者的血管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針頭實施穿刺,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減少損傷血管的幾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度,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6-8]。受樣本數量與時間等因素限制,關于兩種護理方法對患者心理狀態、依從度等方面的影響,需要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干預在門急診靜脈輸液護理中應用后,能顯著減少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幾率,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2.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研究組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情況 研究組各項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門急診作為醫院服務的最主要窗口之一,其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醫院對外的形象[4]。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大部分醫院門急診接待的患者極多,面對的服務壓力也在不斷增加。為滿足當前醫療服務的需求,提升醫護質量,門急診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提供更為熱情、細致的服務。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該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各項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表明門急診靜脈輸液護理過程中予以精細化護理的效果優越,可明顯減少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