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孝芳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0
小兒手足口病屬于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兒童傳染病,多發于嬰幼兒以及學齡期的兒童,其主要發病原因患兒的體內腸道出現病毒所致[1]。該病的主要發病位置為患兒的手部以及足部,并且多數伴有發熱、出現皮疹及頭痛的現象,嚴重的會直接影響到患兒的身體健康[2]。由于小兒在患病期間的免疫力較低,較容易受到細菌或者病毒等進行攻擊,所以針對患兒的護理需要更加精細化,才能夠防止細菌侵襲,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3]。本文將通過對80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兒實施精細化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及家屬滿意度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2015年6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兒,并將其通過雙盲法分為兩組患兒,每組40例;常規組患兒,男25例,女15例;年齡(0.5-5)歲,平均年齡(3.01±1.05)歲;實驗組患兒,男21例,女19例,年齡(0.5-4.5)歲,平均年齡(3.1±1.2)歲;納入標準為:①所有患兒均已通過相關兒科專家進行確診為手足口疾病;②對于此次研究分析,所有患兒家屬已經同意并簽字確認;兩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的平均年齡及性別等基本資料組成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參與此次研究的護理人員均進行精細化護理培訓,使其對于小兒的手足口病護理更加專業,提高其整體護理綜合素質。(1)針對常規組手足口病患兒實施常規的護理干預,即對患兒的體征進行詳細記錄,并且按照醫囑關注患兒的體溫情況,及時將患兒的病情變化告知其主治醫生等。(2)針對實驗組手足口患兒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①疾病知識講解:在患兒進行確診后入院時,護理人員需要將患兒的基本情況告知患兒家屬并且可以針對患兒的手足口病對家屬進行知識講解,從而提高患兒家屬的疾病認知度;②日常護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需要每日對患兒基本體征情況進行監測與記錄,詳細關注患兒的排便時間、飲食情況、手足口病的感染情況以及患兒是否出現瞌睡及驚跳的現象等。其次,需要對患兒的患處皮膚進行清潔,防止其受到感染,清潔時需要按照醫囑對其破潰給予藥物涂抹;關注患兒皮膚的溫度以及四肢的肢端循環是否正常,如果發現患兒發涼及發紺等現象需要及時上報其主治醫師,并對患兒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如果患兒出現循環衰竭的問題,則需要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對患兒給予藥物治療;針對患兒居住休息的病房,護理人員需要對其地面以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并定期對室內進行開窗通風,保持空氣的清新和陽關的進入,直接阻斷疾病傳播的途徑;最后,可能會有患兒出現發熱的現象,如果患兒溫度達到38.5攝氏度及以上,則需要護理人員通過使用溫水擦拭身體等物理方式對其進行降溫,對于發熱嚴重的患兒,必須按照醫囑進行用藥治療;如果患兒口腔內部出現皰疹,則需要加強對其口腔方面的護理,將康復新液等藥物按照醫囑進行涂抹,幫助患兒減緩臨床癥狀;③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患兒的基本情況,還需要關注其家屬的心理變化,對于家屬出現的負面情緒應該進行及時的安撫,從而提高患兒家屬的依從性,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1.3 指標觀察 對兩組手足口病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本院自有調查問卷調查,其中,滿意度分值在70分及以上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總例數*100%;觀察記錄兩組患兒的皮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時間較短的一組患者證明其護理效果顯著。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Mean±SD)表示,組間t值檢驗差異性;計數資料(%)和(n)進行表示,χ2檢驗;組間差異明顯,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手足口病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2.5%(37/40),常規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80.00%(32/40),常規組顯著低于實驗組,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足口患兒的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兒的皮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患兒,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手足口患兒的護理效果比較(Mean±SD,天)
小兒的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腸道病毒所引起的,其傳播途徑可以通過蚊蟲叮咬等血液傳播進行[4]。一般在患兒的發病初期,患兒的手部、足部及口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皰疹,并且伴隨發熱現象,部分因病情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肺水腫及腦膜炎等病癥,可以嚴重危害患兒的身體健康[5]。精細化護理是一種針對患兒的日常起居及心理進行全方位護理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對患兒的臨床癥狀有著改善作用,家屬對患兒的護理滿意度也有了明顯提高。研究表明,實驗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2.5%,顯著高于常規組患兒家屬的80.00%,組間差異明顯(P<0.05);且常規組患兒的皮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高于實驗組患兒,組間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對于小兒手足口病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改善其臨床效果,同時對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也具有重大影響,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