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梅
全州縣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1500
脛腓骨骨干骨折是目前常見的骨折疾病之一,尤其是兒童相較于成年人而言更容易發生脛腓骨骨干骨折,導致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自由活動[1]。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脛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脛腓骨骨折術后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其中,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骨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對5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采用計算機隨機選號法將其分為對比組和為觀察組(n=25)。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對該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通過監測患者術后各項指標,對患者術后肢體固定情況進行檢查,并定期為患者更換藥物,并提高患者自護能力[2]。
1.2.2 觀察組 對該組患者在對比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干預。①入院指導:患者因脛腓骨骨折入院后,行動不便,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引導,協助患者或患者家屬辦理入院手續,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環境,盡快提高患者入院后的適應程度,使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過程中感到舒適[3];②心理護理:患者術后由于疼痛、活動被限制等因素,導致心情抑郁、急躁,甚至有的患者對治療喪失信心,導致在術后出現消極等負面情緒,為避免患者在術后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影響術后康復治療效果,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通過面對面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內心想法,根據患者內心擔憂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護理,通過音樂療法、注意力轉移法等,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③知識宣教:由于患者對脛腓骨骨折機制、治療方法、護理方法了解較少,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和治療方法的知識宣教,告知患者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注意事項,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相關專題會等,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患病情況和治療過程,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率、護理前后疼痛評分改善情況以及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顯效:患者骨折部位康復效果明顯,情緒穩定,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疼痛感明顯降低;有效:患者骨折部位康復效果良好,情緒基本穩定,生活質量有效改善,疼痛感降低;無效:上述無改善。疼痛評分采用VAS評分法,分值越高,疼痛度越高。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100分為滿分,60分為及格。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13.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Mean±SD)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率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00%(23/25),其中,顯效11例、有效12例、無效2例;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2.00%(18/25),其中,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7例。(χ2=8.950,P=0.009)
2.2 對比兩組患者疼痛評分 在本次研究中,對比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為(4.29±1.21)分,觀察組患者護理護理后疼痛評分為(2.09±1.11)分。其中,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疼痛評分(Mean±SD)
2.3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在本次研究中,對比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為(80.89±1.98)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為(90.76±2.89)分。其中,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Mean±SD)
脛腓骨骨折主要是由于直接和間接暴力引發的全身骨折,常見的直接暴力包括壓、砸、沖、撞、打擊等,患者的骨折線主要表現為橫斷型或者粉碎型,容易造成軟組織損傷和開放性骨折,間接暴力與高處跌落、扭傷等有關,為提高患者治療效率,一般在手術后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是一種根據脛腓骨骨折患者個性化及院內具體情況而制定的具有針對性護理方法,該方法通過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心理護理、知識宣教、疼痛護理、支架護理以及運動護理等,提高患者術后康復程度,使患者從心理、生理均得到有效護理。
綜上所述針對脛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脛腓骨骨折術后舒適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關節活動能力,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