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伍平
黃岡市羅田縣萬密齋醫院檢驗科,湖北 羅田 438600
近幾年,由于臨床新型檢驗技術的發展,其極大的減少了實驗室的分析變異。在所有檢測變異中,分析前變異的影響屬于重要組成部分[1]。在分析前階段,臨床生化檢驗可因多種因素發生錯誤,如采血管、采血量、添加劑、采血體位、是否空腹采血等[2]。本文即探討了真空采血管采血量對常用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結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以30例健康志愿者為對象,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資料,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均值35.6歲。
1.2 方法 30例均采用BD Vacutainer的SSTII分離膠管和玻璃管采集血液標本,以達真空度且采血量5 mL為完全充滿(A組),以未達真空度且采血量2 mL為部分充滿(B組)。采用HITACHI 7600生化分析儀檢測LDH(乳酸脫氫酶)、Cr(肌酐)、CK(肌酸激酶)、TB(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P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lu(葡萄糖)等指標。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LDH、Cr、CK、TB、AST、ALP、Glu、ALT等檢驗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處理。文中計量數據可采取t值進行檢驗,文中計數數據可采取卡方進行檢驗,以P<0.05評定組間差異。

表1 不同采血量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Mean±SD)
兩組采用玻璃管時LDH、Cr、CK、TB、AST、ALP、ALT等指標檢測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兩組采用分離膠管時LDH、Glu、Cr、CK、TB、AST、ALT等指標檢測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可接受偏移為1/2TEa時,僅LDH檢測值超出偏移范圍。見表1。
在臨床生化檢驗過程中,正確采集標本尤為關鍵,但多數未被重視,隨機誤差一般由分析前操作錯誤所致,且在常規質控中這些誤差難以被發現[3]。在采集血清標本時,玻璃管屬于標準采集管,其管壁不含分離膠或包被物,且無促凝劑。而分離膠管操作優勢較多,如無需分離保存,可增加標本穩定性,可直接原始管上樣,可縮短離心時間,可減少生物危害,便于處理,重量更輕等[4]。在實施臨床生化項目檢驗的過程中,采用部分充滿的真空采血管采集標本,可獲得較為可靠的生化項目檢驗結果。但對于LDH檢驗,其極易受到分離效應、標本處理、血液凝固過程等影響,因而其在實際檢驗中結果存在一定偏差[5]。本文的研究中,兩組采用玻璃管時LDH、Cr、CK、TB、AST、ALP、ALT等指標檢測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兩組采用分離膠管時LDH、Glu、Cr、CK、TB、AST、ALT等指標檢測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可接受偏移為1/2TEa時,僅LDH檢測值超出偏移范圍。因此可見,真空采血管采血量對常用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具有影響,臨床需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真空采血管采血量對常用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結果存在一定影響,即采血量較少(≤2 mL)的分離膠管或玻璃管標本不利于檢測L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