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婷
佛山市順德區倫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佛山 528308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結構也發生改變,這也使得肥胖人數增多[1]。據相關研究指出,肥胖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定聯系,相比于體質量正常者,肥胖者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2]。為對社區人群肥胖與血壓以及血糖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本文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擇取169名社區居民進行調查研究,現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擇取169名社區居民進行調查研究,其中男101例,女68例,研究對象擇取年齡范圍為20-64(40.63±10.45)歲。
1.2 方法 對所選研究對象的體質量、血壓、血糖進行分別測定,分析肥胖與血壓、血糖之間的關系。對患者身高和體重進行測定,計算體質量指數。通過血壓計對血壓水平進行測定。采集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采集量為5 mL,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予以生化檢查。
1.3 診斷標準 ①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中相關標準判定:體質量指數在18.5 kg/m2以下為體重過低;體質量指數介于18.5-23.9 kg/m2為正常;體質量指數介于24.0-27.9 kg/m2為超重;體質量指數在28.0 kg/m2以上為肥胖。②高血壓:收縮壓在140 mmHg以上,舒張壓在90 mmHg以上。③高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上。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Mean±SD)表達,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通過(%)表達,用χ2檢驗,若P<0.05確認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體重類型分布 肥胖以及超重患者占比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40-49歲達到峰值,之后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體重類型分布
2.2 不同年齡及體重類型高血壓、高血糖情況 不同年齡組別中超重者高血糖發生率均比其他體重類型者高,除50-59歲年齡階段人群之外,肥胖以及超重者高血壓發生率均比其他體重類型者高,伴隨年齡增長,高血壓、高血糖發生率均隨之增加。見表2。
伴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習慣發生改變,這也增加了肥胖發生率。肥胖對國民健康水平有嚴重影響[3]。據相關研究指出,高血壓以及高血糖均屬于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4]。所以對高血壓以及高血糖發病情況進行了解,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可以有效控制并預防慢性疾病[5]。
據本次調查研究指出,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來說,體質量類型分布存在差異,其中肥胖以及超重患者占比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40-49歲達到峰值,之后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與工作壓力、生活習慣相關。同時不同年齡組別中超重者高血糖發生率均比其他體重類型者高,這可能是因隨著年齡增加,超重者血糖水平更加不穩定相關。另外除50-59歲年齡階段人群之外,肥胖以及超重者高血壓發生率均比其他體重類型者高,這可能是因伴隨年齡增長,患者血壓水平普遍上升而引起。伴隨年齡增長,高血壓、高血糖發生率均隨之增加。對于此,則需要注重飲食和運動,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增加社區居民對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認識,并使其了解肥胖、超重與高血壓以及高血糖發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引起其重視,做好營養方面的干預。

表2 不同年齡及體重類型高血壓、高血糖情況
社區人群肥胖、超重者發生高血壓、高血糖的概率比較高,說明肥胖與血壓、血糖之間存在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