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凡
【摘 要】本文論述“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后勤服務育人“三個一”模式的構建。針對高職院校后勤服務育人工作面臨的后勤人員隊伍不穩定,管理機制不完善,育人平臺、載體發掘不足等問題,分析高職院校提高服務育人的工作思路和現實意義,并從完善頂層設計,制定一套后勤育人機制;加強素質建設,打造一批后勤育人隊伍;深挖服務載體,搭建一系列后勤育人平臺等方面提出“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服務育人“三個一”模式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 高校后勤? 服務育人? 探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C-0048-02
當前,國家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戰略,為新時代高職教育的德育工作指明了目標與方向。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點問題。在全面實施“三全育人”過程中,服務育人是重要的育人手段之一,對于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試針對高職院校后勤部門服務育人模式存在的機構不夠健全、制度不完善、結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三全育人”視角下應構建后勤服務育人“三個一”模式,以加強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
一、高職院校后勤服務育人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后勤人員隊伍不穩定。在后勤社會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數高職院校將后勤服務的絕大部分業務對外承包給物業公司或有資質的機構管理(如保衛、宿管、餐飲、維修等),在此背景下,后勤一線員工流動大,隊伍不穩定,提升服務質量相對困難。
(二)管理機制不完善。高職院校后勤部門涉及的服務對象多,服務范圍廣,管理機制難免存在疏漏。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快速發展后,師生對校園生活的配套服務需求更多,大多數高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仍處于較落后的位置,在育人方面更是缺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設計。
(三)育人平臺、載體發掘不足。由于高職院校后勤工作發展速度趨緩,跟不上師生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因此應對師生日常需求,解決各類投訴整改已成為后勤部門的常態化工作,在此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工作層次,從“滿足人”進階到“育人”則成為難點,服務育人平臺難以深度挖掘。
二、高職院校提高服務育人的工作思路和現實意義
(一)工作思路。一是穩定后勤服務隊伍。從人員待遇、素質提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從上至下培養穩定的工作心態,提升后勤保障人員隊伍的“歸屬感”,建立一支富有戰斗力、凝聚力、團結協作能力的隊伍。二是細化后勤服務模式。著眼師生需求和育人需要,建立大制度、完善中細則、落實小流程,以服務最細節、最末端為抓手,形成以制度管理工作,以評價促進服務,以滿意作為目標的良好氛圍,滿足師生對服務的需求。三是設計后勤服務育人載體。從日常行為、專項活動、服務體驗、環境建設等方面深挖服務載體,逐步形成在服務中育人、在育人中提升的新常態。
(二)現實意義。推進高職院校服務育人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一是能強化后勤部門的德育教育作用;二是推動后勤部門隊伍建設,在服務育人的過程中,實現服務對象與被服務對象“雙向教育”;三是提升后勤服務水平,在探索服務育人的過程中創新服務方式、拓寬育人渠道、提升服務質量,最終能有效反作用于高校后勤服務改革。
三、“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服務育人“三個一”模式構建路徑
(一)完善頂層設計,制定一套后勤育人機制。“三全育人”離不開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服務育人長效機制,首先應詳細剖析當前師生對服務的需求,逐項分析,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與管理辦法,突出服務反饋、監督等環節,細化服務育人考評細則,使服務深入人心而非點到即止。
1.搭建后勤服務工作架構。做好后勤服務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將德育理念與服務規章制度有機結合,整合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培訓計劃,將“育人”二字貫穿其中,呼應“三全育人”主旨,明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命題,以問題為抓手,建立權責明確、育人目標明確、任務指向明確的工作架構,以充分調動全員、堅持貫穿全程、實現全方位育人。
2.提煉“服務育人”理念。學院后勤提倡優質服務,但部分人員對后勤服務育人的理解存在偏差,忽略員工自身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從思想上解決認識的偏差,加強對后勤人員、物業隊伍、學生服務隊伍“服務育人”理念的全面灌輸,喚醒全員主人翁意識。制定一整套與“三全育人”要求相符的招聘、培訓、考核的辦法,以多管齊下強化后勤一線服務人員的“硬”技能,提升崗位業務技能,切實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提升“軟”技能,提高人員匠心服務理念,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3.完善監督考評機制。通過“三全”育人體系的研究,首先,完善服務崗位職責,細化服務評價體系,打造服務反饋機制;其次,充分挖掘每個崗位的育人要素,以結果為導向設計育人行為標準;再次,形成師生可評價的考評機制,引入獎勵機制,鼓勵先進,提倡進取,樹立典型、形成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積極性和參與度。
(二)加強素質建設,打造一批后勤育人隊伍。穩定的后勤育人隊伍主要包含后勤部門管理職工、一線員工(物業人員、餐飲從業人員等)、學生服務隊伍,三者均擔負不同程度的育人功能。后勤部門管理職工側重從思想上、意識上樹立主動服務、發揮主導、引領作用;一線員工側重從服務技能、服務態度、服務意識進行面對面服務,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發揮育人功能;學生服務隊伍側重從“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進行培養,指導老師要明確培養目標,以黨建帶動團建,培養學生良好的服務意識,讓學生隊伍在服務中成長,以點帶面潛移默化影響身邊的同學。
1.提高管理人員素質。一是加強心理培訓。針對高校中后勤部門不受重視,地位普遍較低的現狀,首先要端正認識,糾正妄自菲薄的思想,肯定自身從事的工作,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工作當中,必要時可采取黨建做示范引領帶動士氣。二是加強素質培訓。做好后勤部門頂層設計,從管理層做起,從轉變觀念入手,將服務理念作為后勤發展的生命線,轉變服務作風,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做到長期培訓,長期堅持。三是開展專項業務培訓。開展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專項培訓。要求相關崗位的主管人員考取消防安全員、營養師等資格證、維修造價師資格證等,提升服務工作的含金量。
2.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一是提升從業人員內涵建設。從自我認知,自我肯定開始,加強后勤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端正服務理念,提升責任擔當,轉變工作態度。二是加強服務監督考核和業務培訓。規范服務流程,以文明的體態禮儀引導帶動學生規范行為舉止;全年每月開展至少一次崗位技能培訓、服務禮儀培訓。三是開展優質服務示范崗評比,激發員工工作干勁,樹立主動服務師生的理念。
3.推進學生服務隊伍建設。后勤服務隊伍由學生組成,當前各大高校大多成立學生自我服務社團,如學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員會、要充分發揮學生隊伍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作用,通過學生為學生提供服務這一方法,體會后勤工作不易,體諒服務保障的艱辛,以點帶面影響學生學會知足、感恩。
(三)深挖服務載體,搭建一系列后勤育人平臺。后勤工作關乎學生的衣食住行,呈現出多樣性、實踐性、互動性、長期性等特點,要堅持傳統載體和網絡載體雙管齊下,以美麗、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等關鍵詞為契機,廣泛搭建育人載體,利用宣傳櫥窗、黑板報、中華傳統節假日等契機開展育人;利用網絡、APP、后勤數字化平臺對各項后勤育人工作進行宣傳,擴大影響力,線上線下打造全方位服務陣地。要加強服務育人模式的創新,采用“服務育人+實踐育人”相結合的形式,結合勞動素養課程,讓學生在后勤服務平臺中接受教育。
1.構建校園綜合服務信息系統。一是打造“接收—實施—監督—反饋”的服務運行機制。將育人環節貫穿其中,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加強服務反饋,落實服務監督。二是提高服務滿意度。建立網上報修渠道(微信報修平臺),設置監督崗,對維修質量、維修人員態度定期回訪,開放評價體系,將服務與育人有機結合,形成長效機制。
2.推進節約型綠色校園建設。一是開展專題宣傳。開展“節能節糧、從我做起”“節能宣傳周”“垃圾分類”等專題宣傳活動次;在餐桌、宣傳欄、廁所、垃圾箱、水龍頭等區域張貼宣傳標識,在細微處強化學生節約、綠色及環保意識。二是開展“節能后勤”體驗活動。以食堂、宿舍、醫務室等為平臺,開展“我在后勤的一天”服務體驗活動,讓學生角色轉換,體會食品加工和制作、垃圾清理工作的不易,用實際行動培養學生節約糧食、愛護環境的意識。三是完善校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高職院校校園硬件建設不足,休閑區域不充分等問題,合理規劃部署,在校園內增設石桌、石凳;針對垃圾分類問題,增設分類垃圾箱、發放分類袋子,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四是加強學生宿舍資源循環使用。聯系社會有資質的愛心機構在宿舍區域增設“愛心舊物回收箱”,學生可將能重復利用的衣物、書籍捐獻給貧困地區的人民,實現資源的循環使用,同時培養學生感恩之情。
3.深入開展勞動素養教育。一是開設勞動素養課。開展勞動素養教育,教師是關鍵,實踐是核心。要求班主任、輔導員擔任課程兼職教師,因地制宜,開展校內勞動教育,以清掃、整理、搬運等勞動為主,令學生養成愛勞動的習慣。二是深化校園環境建設。以潔、齊、美的校園環境影響學生,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環境干凈、整潔的重要性,將“要我勞動”轉變為“我要勞動”,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三是開展專項勞動。配合各類節假日,時間節點等開展勞動專題素養,如“植樹節”“勞動節”“青年節”期間,以班為單位,結合專業或興趣,開展各類主題勞動活動,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肯定。
總之,在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下,后勤服務也要適應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形勢發展的需要,后勤服務工作也要不斷發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應在“三全”育人體系框架下,建立優質、高效、可操作、可推廣的后勤服務育人模式,以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養成優良校風學風、良好行為習慣,開拓學院后勤保障、安全保衛服務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宋亞軍.建設雙一流高校中的后勤育人工作[J].文教資料,2018(29)
[2]王一惠.對現代大學后勤服務育人內容與實施措施的探討[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2018(9)
[3]李劍.基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高校服務育人模式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8(2)
【基金項目】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院級教改一般項目(JZY2018B07)
【作者簡介】謝 凡(1983— ),男,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