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亞峰
(安陽工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淺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申亞峰
(安陽工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確保高校科學運轉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必須適應我國高新改革以及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需要,牢固樹立現代管理理念,特別是針對當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制約因素,推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與創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制約因素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如何,不僅關系到高??茖W、健康、持續、快速發展,而且也對高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因而必須高度重視。盡管我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現代管理理念來看,我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特別是一些高校對現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點缺乏認識。這就需要我國各級各類高校要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著眼于破解制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因素,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斷上新臺階。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龐大且種類繁雜,其中主要包括:食堂、宿舍、教室、圖書館、廁所以及其他校園設施的各項事務管理,教職工的教學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水電等能源的管理和使用,還有固定資產的使用、采購及管理等等。從現代管理角度來看,現代高校后勤管理具備4個方面的重要特點:
一是服務性。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最為突出的特點,高校后勤只有高度重視服務工作,才能為高校的科學運轉和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因而必須高度重視并體現服務性,特別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做好后勤服務保障。
二是相對獨立性。高校后勤服務工作盡管隨著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正在向獨立的市場主體轉變,但這種獨立性仍然屬于“相對獨立性”,因而高校后勤工作必須正確處理好“從屬性”與“獨立性”的關系,才能更好的開展后勤管理工作。
三是協調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實效,就必須做好各方面、各環節、各領域、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工作,特別是要通過健全和完善現代管理制度,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服務網絡,特別是通過務實的工作,比如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活動,通過深入現場、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來提高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等。
四是超前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僅系統和復雜,而且也具有很強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要求,因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就必須進行超前思考和超前謀劃,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只要做到超前性,才能為高校的運行與發展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更系統的服務,才能確保高校的科學發展。
一是高校后勤體制改革不夠到位。盡管我國很多高校按照“校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對高校后勤體制進行了改革,但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在后勤社會化改革方面還不夠到位,原有的行政化體制還沒有徹底被打破,仍然有很多高校采取行政化的模式開展后勤管理工作,這就直接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盡管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已經在向前推進,但高校后勤體制仍然不夠先進,雖然高校后勤實體已經具備了獨立法人身份,但仍然要受到高校行政權力的制約,這已經成為制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創新。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實體以及工作人員受到行政隸屬關系以及人員構成的影響,盡管作為獨立法人實體應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但由于后勤實體仍然要按照高校的要求開展工作,因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普遍缺乏創新,特別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高校后勤管理人員普遍存在著按部就班的思想,這就直接影響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創新,無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是高校后勤隊伍缺乏專業素質。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點多面廣,不僅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而且也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因而需要一大批優秀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但從目前我國高校后勤管理隊伍整體情況來看,缺乏專業素質是其最為重要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高校后勤人員絕大多數從高校各管理部門劃轉面來,盡管數量比較龐大,但專業素質還不適應現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教育培訓機制不完善則是造成高校后勤人員缺乏專業素質的重要原因。
一是強化高校后勤體制改革。必須繼續深化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特別是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要求,將市場化與社會化作為高校后勤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解決產權問題,應當對后勤管理實體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資產核算,這將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此外,還要大力推動高校后勤實體的獨立性,徹底從高校剝離出來,使其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這將有利于高校后勤實體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勤服務。
二是推動高校后勤管理創新。高校后勤管理實體在開展后勤管理工作過程中,必須將“市場機制”引入到管理工作中來,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推動高校后勤管理創新的管理制度。特別是要將“以人為本”引入到管理工作中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本化”管理模式,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努力為高??茖W運行、健康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三是重視高校后勤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后勤實體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特別是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競爭上崗、教育培訓、監督考核、獎優罰劣機制,使高校后勤人員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和危機意識。要引進一批急需的專業化人才,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技術水平實現質的飛躍。要高度重視教育培訓工作,從自身管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干啥學啥、缺啥補啥”的原則,提升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盡管隨著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深入分析我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與現代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在我國大力實施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對現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要著眼于破解現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制約因素,積極推動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市場化改革與創新,使我國高校后勤管理更加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為我國高校運行與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1]徐飛.淺談如何做好學校后勤管理工作[J].現代交際,2014,(1).
[2]謝海鵬.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后勤管理服務體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4,(1).
[3]王文海.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4]姜海鋒.小議如何提高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J].中國校外教育,2014,(4).
[5]王芹.淺談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經營管理者,2013,(25).
[責任編輯:G]
2015-09-22
申亞峰,男,主要從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G657
A
1671-5330(2015)06-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