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舂 朱芹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過模仿和想象,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游戲。學齡前幼兒因自身年齡特點,對模仿成人活動、反映身邊熟悉的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促成了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生成,角色區也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游戲區域之一。
孩子是游戲的主體,我們在游戲的過程中一直秉持著“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理念,構建適宜的環境,尊重孩子的意愿,放手讓孩子們去選擇、去嘗試、去發現,讓角色游戲真正成為孩子自己的游戲。
一、環境:貼近生活更適宜
角色游戲作為幼兒生活的投射,帶有很強的自發性,幼兒的思維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暗示,身邊的一切都有可能激活再現生活經驗,使之成為角色游戲的最新素材。
通過跟孩子們的交流和討論,我們決定將角色區安置在靠近活動室門口的位置,這里地方寬敞、視域良好,可滿足孩子活動的需求,也不會打擾到其他安靜的區域。
游戲環境的創設可以在游戲活動前,也可以發生在游戲活動中。孩子近來對什么事物感興趣?喜歡什么樣的游戲主題?喜歡在什么地方進行游戲?……都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來改進。教師需要發現孩子的需求,支持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輕松自如的環境中學會選擇,敢于選擇。只有基于孩子內心需要和興趣的游戲才是孩子真正喜歡的游戲,孩子們只有投身其中才會真正感受到積極的情緒。
角色游戲的主題是最受孩子們關注的,我們通過談話,讓孩子自由選擇游戲主題,并延伸出一系列游戲內容。例如,“娃娃家”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角色游戲,絕大部分孩子對此都百玩不厭。在玩娃娃家的過程中,孩子發現缺少娃娃需要的奶粉、沐浴露等,于是拓展出了“小超市”;到超市買東西時需要錢幣,于是拓展出了“銀行”;娃娃生病了,要看醫生,又拓展出了“醫院”……可以說,角色游戲的環境創設必須緊緊依托于孩子的生活經驗,游戲的內容來源于孩子的需要,符合孩子的意愿。如此,孩子們游戲起來才會更加投入,更富有創造性。
二、材料:自主選擇更精彩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隨著游戲能力不斷發展,幼兒會越來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號物,這時,具象的游戲材料反而會限制幼兒游戲能力的提高,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在投放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我們讓孩子自主選擇,做游戲的主人。
在“快樂餐廳”游戲中,教師逐步減少仿真材料,直至完全撤銷。孩子們嘗試選擇各種材料進行游戲,如用各色彩紙制作食材,用各種喜糖盒作為餐具,等等。這樣,既促進了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又發展了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象和創造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特征,材料的自主選擇正是給了孩子無限游戲的可能,充分地調動起了孩子參與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下是我們中班孩子通過自主選擇開展的部分區域游戲。
三、觀察:放飛心靈更快樂
場景一:
周一的晨間談話,老師問道:“你們周末都去了哪些地方?”孩子們立刻七嘴八舌地交流起來。
“我去游樂園了,還爬了很高很高的滑梯。”
“我去學游泳了,沒有哭,很勇敢。”
“我跟奶奶去菜市場了,還看見很大很大的大白鵝。”
去菜場的話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我也去過菜市場,還看見躺在冰塊上的魚呢!”
“我媽媽也帶我去過,我們還買了很多菜。”
“我在菜市場還看見蘑菇呢,跟小兔子喜歡吃的不一樣。”
看來,大家對菜市場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興趣也挺濃厚!那么,我們就來玩“菜市場”的角色游戲吧。
觀察反思: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于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體驗,豐富的生活經驗是開展角色游戲的基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告訴我們:“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在談話活動中,教師敏感地察覺到幼兒的興趣點——菜市場。在大多數幼兒都有了菜市場購物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抓住時機,適時開展了相關角色游戲。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創造機會讓幼兒接觸到豐富的社會生活,熟悉社會環境,積累生活經驗,使幼兒角色游戲的題材更加廣泛,游戲過程更加具體生動,富有情趣。
場景二:
幾個孩子正在戶外玩沙,樂樂撿來了幾根樹枝,插在沙子里,圈出一塊區域,得意地說:“這是我的家!”一旁的小伙伴圍攏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出主意。
“這里是臥室,這里是廚房……”佳佳邊說邊撿來石子圍出幾個“房間”。
“我在客廳招待客人。”
“我在廚房燒飯。”
“我在臥室帶寶寶。”
孩子們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去活動室拿娃娃.有的用撿來的樹葉和樹枝做鍋和鏟子,還有的用紙杯招待客人……
觀察反思:游戲是孩子自發的行為。在游戲中,孩子每一次想法的迸發、每一次互動的交流都會引起游戲情節的變化,孩子眼中的游戲有別于教師“預設”的游戲。
《指南》社會領域建議:“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想法。”在這個場景中,孩子在玩沙時偶然靈光一閃,自主構建了游戲情節,分配了游戲角色,選擇了游戲材料,有條不紊地開始了角色游戲,每個孩子都對游戲發展貢獻了力量。這時,教師要做的并不是將游戲導入“正軌”,而要做好一名“旁觀者”和“支持者”,把游戲的自由還給孩子,讓孩子成為游戲創設和形成的主人。
場景三:
水果店里,琪琪正在挑選水果,不一會兒,就買好了大大小小好幾種水果。
她轉過頭,看見好朋友小羽正坐在“醫院”里面,立刻關心地問道:“小羽,你怎么到醫院里啦?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小羽:“我最近有點兒咳嗽,今天來看醫生了。”
醫生開出醫囑,要小羽吊個水,才能好得快一點。小羽躺到了病床上,護士圍著她忙碌起來。
琪琪忙對小羽說:“你好好休息,等下我來看你啊。”
說著,她拎著剛剛買的水果拐進了醫院:“小羽,這是我剛買的水果,可新鮮啦!送給你,希望你吃了快點好起來呦!”
觀察反思:
《指南》在社會領域中指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琪琪將在水果店購買的水果送給了在醫院看病的朋友,這一行為把兩個角色游戲聯系了起來,幼兒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讓游戲情節更加貼近生活,使游戲內容得到了延伸和豐富。
每一個游戲區域并不是一個個“獨立王國”,教師可以適當整合角色游戲的資源,讓孩子在不同風格和類型的角色游戲中自由穿行,增添游戲的創造性和趣味性,豐富自己的游戲內容和游戲方式,并由此及彼引發更多的游戲情節。
場景四:
今天,小銀行里好像出了點問題。
銀行里的工作人員沒有在工作,他們在窗口處掛了一個牌子,表示“暫停營業”。
超超一直在擺弄身邊的取款機,幾個小伙伴圍在他的周圍,說:“別修了,我修了半天也修不好。”“我們去告訴老師吧,取款機壞了,今天不能營業了。”
不管周圍的小伙伴說了什么,超超一直不說話,賣力地修理取款機,可最后也只能放下工具,搖搖頭,嘟囔道:“修不好了。”
“我們去告訴老師吧,請老師來修。”一個小伙伴又提出建議。
“哈哈,下班了,下班了,今天提前下班!”旁邊的一個小伙伴開始整理材料了。
“不行啊,我們關門了,大家拿不到錢,那邊點心鋪也要關門的。”超超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我們自己做錢吧,上次我在美工區做過錢的,做好錢就可以開門了。”果果想出了一個主意。
大家接受了這個方案,開始行動起來——找來紙筆,制作錢幣。
觀察反思:
《指南》在社會領域中指出,5-6歲幼兒應“遇到困難能夠堅持而不輕易求助”“能主動發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在這個游戲場景中,孩子遇到了困難,往常的游戲經驗似乎派不上用場了,是結束游戲還是求助老師?孩子們用自己的智慧給出了答案。
性格和環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格,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遇到困難時的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角色游戲構建了一個虛擬“小社會”,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協商、分享、妥協、等待等社會交往技能,使游戲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場景五:
美發屋里來了新客人,想燙一頭漂亮的卷發。
美發師琪琪熟練地讓客人躺下,開始洗頭。美發師小美則從材料盒里找出各種直徑不同的吸管,問客人:“你想燙大卷還是小卷啊?”
“我想燙個大卷。”客人回答。
“好的!”琪琪拿出一塊圓拱形的積木當作吹風機,開始給客人吹頭發。
吹完頭發,小美小心地把客人的頭發分成細細的小縷,用最粗的吸管一層一層地卷起來。
觀察反思:
《指南》科學領域建議“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制玩具”。游戲材料并不是越高檔、越逼真就越好。隨著孩子認知水平和游戲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多投放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可替代性材料,讓孩子以物代物,甚至一物多用。在上面的場景中,積木變成了吹風機,吸管變成了卷發筒,這些都是孩子在游戲中自主選擇和探索的結果。
游戲是發揮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過程,過于具象的材料反而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和創造。游戲中,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需要,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充分表現出了游戲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不斷大膽嘗試和探索,才能再現和創造性地表達生活經驗。
四、打造童心爛漫的游戲生活
生活再現
角色游戲來源于生活,是幼兒生活的再現,是幼兒眼中成人社會的投射,有著很強的模仿性。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幼兒就是通過游戲中的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這是角色游戲區別于其他游戲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教師積極為孩子創造貼近生活的游戲環境,擺脫僵化的區域格局,延伸游戲內容,拓展游戲空間,和幼兒一起創造屬于自己的角色游戲。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化身為司機、廚師、收銀員、醫生……通過游戲,相互交流自己的社會生活經驗,從不同側面了解社會,其興趣和需要都得到了滿足。
自主選擇
在角色游戲中,不論是游戲主題還是游戲情節,從角色到材料,我們都主張讓孩子自主選擇。教師對整個游戲中的主題、內容.角色劃分、場地選擇等因素不做統一限制,將選擇權交還給幼兒,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意愿,接受每一位孩子的差異。
幼兒每一次自主選擇都是一次自由創造的機會,都是對游戲內容的豐富與拓展,也都是他們對生活經驗的外化和反映。教師要學會欣賞幼兒,肯定幼兒的自主選擇,讓角色游戲成為兒童游戲生活中最閃亮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