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騰燕

隨著我國《中醫藥法》全面實施,中醫藥技術因其“簡、便、效、廉”,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中醫健康養生也因其“綠色天然”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然而,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完全相同的,老祖宗們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都要根據體質來下方,如此才能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要達到中醫養生的目的,就得先從認識自身體質開始。
那么中醫所談的九種體質各有什么特征呢?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中醫體質?是指在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也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體質。
第二個問題:現代人又都有哪些體質?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帶領的體質研究課題組歷時30年,在我國東、西、南、北、中5個地域進行了2萬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人的體質主要有9種,分別是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血瘀體質、氣郁體質、特稟體質等;其中比較健康的平和體質僅占32.75%,其他8種偏頗體質占67.25%。
第三個問題:讓我們一一認識這九種體質,看看各有什么特征表現。
一、第一類人:“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典型的平和體質。這類人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隨和開朗。疾病傾向:較少患病 。
二、第二類人:總是手腳發涼,不敢吃涼的東西。性格多沉靜、內向。這些屬陽虛體質。吃或喝涼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疾病傾向:寒病、腹瀉等。
三、第三類人:說話沒勁,常出虛汗,易氣短,常疲乏無力,這就是氣虛體質。這類人喜歡安靜,吃或喝涼的食物不舒服,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悶、內向。容易感冒,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愈,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四、第四類人:濕熱體質;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還容易生粉刺、瘡癤,一開口就能聞到異味,屬于濕熱體質。常感口苦、口臭或有異味,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疾病傾向:瘡癤、黃疸等病。
五、第五類人:痰濕體質:心寬體胖是最大特點,腹部松軟肥胖,皮膚出油,汗多,眼睛浮腫,容易困倦。 疾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
六、第六類人:如果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或偏紅,皮膚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經常大便干結,那就是陰虛體質。陰虛體質的人體形多瘦長,耐受不了暑熱,常感到眼睛干澀,口干咽燥,總想喝水,皮膚干燥,性情急躁。疾病傾向:易患咳嗽、干燥綜合征、甲亢等。
七、第七類人:多愁善感、憂郁脆弱的氣郁體質,一般比較瘦,常悶悶不樂,無緣無故地嘆氣,容易心慌失眠。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驚嚇,常感到乳房及兩肋部脹痛,咽喉部經常有堵塞感或異物感。疾病傾向:抑郁癥、神經官能癥、乳腺增生等。
八、第八類人:血瘀體質,刷牙時牙齦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皮膚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現疼痛,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 疾病傾向:腫瘤、中風、胸痹等。
九、第九類人:過敏體質,對花粉或某食物過敏等,在中醫上這就被稱為特稟體質。這類特殊體質的人群,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 疾病傾向:哮喘、皮膚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