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王菊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城市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如何在低碳概念下進行建筑設計是目前各個行業面臨的重要難題。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將低碳理念和建筑設計有機的結合提出了應對策略,希望更好地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概念;建筑設計;策略
引言
建筑設計對建筑后期的施工有著直接影響。設計中,通過融入先進的理念,能提高建筑設計的整體質量;將低碳理念融入其中,是促進建筑設計創新發展的關鍵。
一、低碳理念對于建筑行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質量不斷提升,推動了城市化進程,這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此時,想要推動建筑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應在現有基礎上,更加注重建筑衍生價值的開發。除了滿足單純的居住需求外,建筑還應適應舒適便捷、養生養老等方面的要求。低碳理念和建筑設計的融合正好符合這一趨勢,將低碳理念應用到建筑設計中,一方面可以滿足政府對建筑行業發展的指導政策;另一方面也符合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同時,低碳建筑設計還能夠大幅度的降低建筑廢物的產生,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建造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實現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和諧。
二、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的優勢分析
目前,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其原因在于相較于傳統的建筑設計,低碳建筑設計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將低碳概念融入到建筑設計中能夠促進新型建筑沒學的形成。長期以來,我國在進行健建筑建造時只考慮其功能性,因此常常采取固定的建筑模式,形成了明顯的同一性特征,缺乏特色。而在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更多的體現的是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建筑美學的展現。很多設計師都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不僅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的居住體驗,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
(2)節能降耗、環保性強。節能降耗是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國傳統建筑行業中,建筑項目的建造和使用對能源的消耗比例高達50%,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料和污染物。而在低碳理念的引導下,建筑設計建造的能耗量則會降低80%。而且,現階段一部分國家已經開始流行零能耗、零污染以及零排放的建筑設計理念。
(3)有利于打造宜居建筑。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的核心就在于“以人為本”,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對自然資源和綠色材料的合理利用,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建筑建造帶來的環境污染,這種效益最終都會反映到具體的個人,為人們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由此可見,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充分體現了建筑行業對“人”的關注,這是建筑行業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即為人們創造更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
三、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的應對策略
而低碳生活則是當下的潮流,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行業,建筑行業和低碳理念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在現代建筑項目中,建筑設計對于整個建筑建造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將低碳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十分必要。
3.1加強對低碳材料的應用
基于低碳概念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低碳材料的合理應用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點,它能夠將建筑低碳環保的特征完美的展現出來。在建筑行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建筑材料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階段,建材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種類繁復的材料。現階段我國政府對低碳理念的重視越來越高,基于此,很多企業都在致力于低碳材料的研發,因此市場上已經存在許多品類的低碳材料。在設計中,設計人員應該合理的選擇低碳材料,保障設計目標的達成。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對市場現有低碳材料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掌握各類低碳材料的性能以及質量,根據建筑項目的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選用方案。其次,在低碳材料選用完成之后,還應根據各類材料制定專門的實施方案,方案中應對低碳材料的實際應用做出明確詳細的說明,保障各類材料在建筑工程建設施工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促進建筑環保性能的提升。
3.2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利用
低碳概念要求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簡單來講就是后期建筑材料的合理選用。基于低碳概念,在進行建筑項目建設規劃時,應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應用,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同時還能夠減少建筑建造帶來的污染,促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進行建筑光照設計的過程中,傳統建筑多以電力作為建筑光照能源。而在低碳概念下,應該注重太陽能的采集利用,在保障建筑內部光照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電能消耗,實現節能環保。但需注意的是,僅僅依靠太陽能很難達到建筑物的光需求,因此應該將人造光照和自然光照有機的結合起來,力求將電能消耗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建筑設計中的自然資源利用還體現在降水方面,為了保障建筑周邊的綠化設施的供水充足,可以設計專門的雨水儲藏裝置,利用降水對綠色植物進行灌溉,這樣可以實現水資源的節約。除此之外,在建筑通風設計中,還應注重自然風能的利用,對建筑內部空氣進行凈化,為內部人員提供良好的環境。
3.3做好建筑物和周邊環境的融合
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整體協調性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目的是為了營造系統和諧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整體形象。因此在進行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工作時,應該重視建筑物與其周邊環境的協調性,盡可能的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建筑物和周邊環境的融合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①建筑物外觀與其周邊環境的適宜度;②建筑物建造盡可能的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和影響。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建筑設計在工作的過程中,應對建筑周邊環境進行全面了解掌握,同時精確把握建筑工程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尋找二者的共同點,力求在原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以最小的改動達到建筑建造的要求,使得建筑物和周邊環境在外觀和性能上都能夠實現良好的融合。
3.4提升空間的利用效率
增大建筑物空間的可利用面積是降低施工能源總消耗最有利的途徑。目前建筑物面積的利用率低,導致為了能夠增大可用面積而不得不多消耗能源的結果。這就無形之中對能源和材料造成了浪費。所以對建筑的可利用空間的提升設計,是對低碳概念的有效實踐,如果在建筑設計中能有效的利用建筑空間,使建筑的總體面積降低,不僅能夠節約建筑成本,還能增加建筑用地結余。這就需要建筑設計人員想盡辦法來提高建筑空間的利用率,降低建筑面積的總體能源需求。另外,倘若可以二次或循環利用建筑空間,便更有效減少建筑施工的能耗。
四、結束語
低碳理念是建筑節能環保設計中的重要理念和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今的建筑工程設計中,應將這一理念融入到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只有從低碳環保的角度設計出的建筑物,才能實現人們對生活、自然的高度要求。建筑設計人員應對低碳技術進行不斷的探究,這樣才能快速有效的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低碳環保策略方案,設計出適合人們健康需求的優質建筑,推動我國節能環保事業和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雯燕.分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住宅與房地產,2018(21):155.
[2]羅鑫.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措施探討[J].居舍,2018(19):97+129.
[3]王超.試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山東工業技術,2018(12):108.
[4]陳寒玉.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研究[J].居舍,2018(16):5.
[5]胡朝昱.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簡述[J].綠色環保建材,2018(0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