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林墨涵 宋疆
摘 要:高校學術失范現象日益加劇,而在已有研究中,對高校本科生研究尚未完善。為進一步了解本科生學術失范,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定義本科生學術失范,調查存在現象及嚴重程度,并分析主要原因、提出建議。綜上,我們得出:(1)本科生學術失范有普遍性(2)原因層面存在四個維度:個人、教師、制度及學術環境原因。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對策:(1)要求制度的可行性,并及時監督控制(2)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培養。
關鍵詞:學術失范;本科生;學術道德
一、引言
學術失范現象一直是國內外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論題。相較于研究生、博士生,國內本科生的學術失范現象沒有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然而實際上本科生的學術失范現象屢見不鮮。
許多高校已具備完善的學術成果評價機制,但很大程度上對學術的評價只局限于學術成果,對內容的規范缺少評價和約束。道德、誠信和規范綜合構成學術要求,三者缺一不可。但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主要關注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術規范教育。
本研究將目標群體鎖定在大學本科生范疇,擴展了學術失范研究的范圍,豐富了學術失范研究的相關理論,填補了以往本科生領域研究的缺失,對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學校高等教育的機制建設有重要意義。
二、概念界定
本科生學術失范,指背離學術規范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捏造事實,夸大其詞;追求數量、粗制濫造;徇私舞弊,抄襲剽竊;偽造數據、欺世盜名。
三、學術失范現象和原因分析
3.1 存在現象
據調查結果顯示,本科學術失范現象可概括為:1、不了解學術失范的準確含義;2、學術失范現象普遍存在。
許多本科生為了成績鋌而走險,在考試中攜帶輔助答題工具,或在論文中復制他人觀點,抄襲他人學術成果、考試舞弊、偽造獎狀證書等,種種現象都反應出當今本科生學術失范現象普遍存在。
3.2 原因分析
3.2.1 個人原因
(1)學術態度不嚴謹。本科學習的“放羊式”教育,導致本科生對學術沒有基本的敬畏態度,對學術過程相對輕視,無法以嚴謹的態度去完成相關學術任務。同時,沒有認識到學術規范在教育的重要性。
(2)功利主義價值趨向。在本科生階段,學術主要依托課程考評出現,而考評結果與成績、榮譽評定等聯系緊密,此又進一步加重學生急功近利的趨向,使學生將獲得利益放在首位,而將學術規范拋之腦后。
(3)僥幸心理嚴重。學術要求體現在課程教育和繁重的課程任務階段,本身學術能力有限和付出收獲不對等的雙重心理因素驅動下,本科生抱有僥幸心理,依靠網絡技術,復制他人成果為自己帶來利益最大化。
(4)基本素質缺少。在成為本科生之前,沒有經過學術培養,因此缺乏基本的學術基底。相比研究生,本科生的學術能力缺少拔高要求,這讓本科生的學術能力培養處于一個尷尬階段。在實操中,本科生往往因學術能力無法完成任務而轉向學術失范行為。
3.2.2 教師原因
(1)質量欠把關。質量欠把關主要是由本科生的完成任務敷衍和教師的不重視與容忍態度導致。本科生的學術評估常體現在由教師評分的課程論文方面。教師為讓學生過關,并因缺少時間認真審閱每份論文,而選擇縱容態度,放寬審核質量。本科生從而發生學術失范,形成惡性循環。
(2)要求不高。本科生處于學術過度的尷尬階段,依托課程考核的學術沒有被教師重點強調,教師不看重學術規范培養,不花費時間在此方面,將學術道德浮于表面。其次,教師自身科研任務繁重與本科生學術能力低水平,也導致教師輕視學術問題。
3.2.3 制度原因
實操性不強。學校的懲罰制度完備,學生手冊印有制度說明,但是學術失范仍普遍存在,是由于規章制度只停留在紙質,沒有落實。課堂上,教師盡管會強調各種要求,但正式課程中卻很少能真正按規定實施,規定更多是一種擺設,是空頭憑證。考評方面,抱有“對本校學生就放松點”的放水心態,實施起來并不嚴格,整體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監督態度。總體上,學術制度規定多但實施乏力。
3.2.4 環境原因
(1)社會風氣。快速的經濟發展使學術環境染上金錢的味道,學術道德和學術氛圍逐漸由學術驅動轉向利益驅動,學術成為等級和名利的踏腳板。在此氛圍下,本科生對于學術的道德敬畏感降低,學術失范成為獲取錢財和前途的方式。
(2)同輩影響。除大環境影響之外,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同輩人群的相互作用。本科生失范是群體的相互安慰和確認,在“前輩”的成功案例下,用他人的行動,說服自己突破底線。導致失范傳播范圍擴大,人數增多。
四、對策建議
4.1 完善可行制度,設立監督部門
在相關懲罰措施上,各部門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但實施方面仍有問題。因此,對于學校而言,應存在行之有效的監督部門和制度。一方面,監督相關制度的實施情況,讓學術失范現象有法可依,使本科生能夠認識到學術失范的后果。另一方面,通過監督部門的建立,在各高校形成嚴謹的學術氣氛和學風。
4.2 加強學術道德宣傳
對本科生而言,應注重道德素質培養,加強道德素質宣傳,使其具備一個良好的學術態度,對學術規范有一個清晰認知。具體方法有:(1)在校園人流量大的地方懸掛宣傳標語。(2)召集本科生進行學術規范宣講,規范學術行為。(3)設置學術道德相關課程,加強本科生認知。
五、結語
通過對南京農業大學本科生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本科生學術失范是有重要意義的話題,不論是本科生本身、教師,還是學校,都應對本科生學術失范有足夠關注。我們的目的是想加強高校管理者和社會相關人士對本科生學術失范問題的重視程度,促進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凈化高校學術風氣,提高本科生學術規范程度。
參考文獻:
[1] 王一帆.大學生學術道德規范與失范的思考[J].2015年第2卷第147期.
[2] 曾如珍,劉琳.當前學術失范現象分析與對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1):32-6.
[3]朱巖巖.國內研究生學術規范研究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1-2.
[4]徐夢潔,顏玉萍,吳紅梅,焦凌佳.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國林業教育,2019,37(02):30-39.
[5]田芳芳.高校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的社會學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2):73-75.
[6]陳秋娟,孫家勤,陳家群,謝微,廖清.加強大學生學術道德規范建設的探索[J].輕工科技,2018,34(12):166-167.
作者簡介:
張丹,出生年月:1997年11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江蘇省鎮江市,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