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 [目的] 目前西昌結核病防治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分析西昌結核病防控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能夠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按照發病率的高低,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出高發年齡段和高發職業,分析結核病防控現狀。[結果] 高發年齡段為15-50歲組、60-80歲組發病職業以農民(341例)為主,占61.33%;其次是學生(65例),占11.69%。[結論]根據近年來我市肺結核流行特征和規律,預計2019年肺結核登記發現率仍將持續呈緩慢下降趨勢。應高度重視結核病控制工作,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核病控制項目實施質量,提高結核病患者發現率;進一步做好肺結核病人報告、轉診和追蹤工作,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愈率。
關鍵詞:肺結核; 預防控制; 現狀分析; 政策建議
肺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人體肺部組織而產生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病菌易侵入肺部后如不及時治療和控制, 易誘發胸腔、骨骼及皮膚的感染, 造成患者喪失勞動能力, 甚至會致殘, 危及生命。我國是世界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 擁有近5.5億的結核易感人群, 每年新發生肺結核患者約100萬例。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本文通過分析西昌結核病防控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希望為西昌進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 2014-2018年的西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總結報告和法定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統計年報。
2 結果
2.1結核病發病率的分析
2018年報告肺結核556例(其中利福平耐藥8例,涂陽159例、菌陰289例、未痰檢95例、僅培陽3例),報告發病率73.51/10萬,與2017年相比發病率下降20.59%;死亡2例,死亡率0.26/十萬,較去年同期下降60.36%,病死率0.72%。肺結核是我市主要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2009-2018年肺結核發病率波動59.06/10萬-109.27/10萬之間。(見圖1)
各月均有病例報告,各年齡組均有發病,高發年齡段為15-50歲組、60-80歲組;男性報告發病數360例,女性報告發病數191例,男女性別比為1.84:1。發病職業以農民(341例)為主,占61.33%;其次是學生(65例),占11.69%。其他發病職業共計59例,占10.61%;全市37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均有肺結核病例報告,報告病例數較多的地區有禮州鎮、北城、東城、長安、西城街道辦事處、安寧鎮、四合鄉、磨盤鄉、蕎地鄉、太和鎮、馬道鎮、西郊鄉、小廟鄉、民勝鄉、西鄉鄉、開元鄉、洛古坡鄉等。
2.2結核病預防控制現狀
①工作計劃安排及進展情況:制定下發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單位各成員責任目標;及時落實配套經費,市級補助結核病項目33.90萬元;全年召開兩次領導小組會議,并逐級簽訂《西昌市2017年結核病防治工作目標責任書》;市疾控中心對結核病防治工作優秀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評選出20家先進單位和12名優秀百千萬志愿者,發放了獎牌、榮譽證書及獎金33100元,對西昌市結核病防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②主要任務指標完成情況:1-11月免費接診可疑肺結核病人3770人,攝片2612張,查痰4394人次,初診可疑肺結核病人查痰率達95.70%。上級下達全年病人任務數427例,完成402例,完成率達到94.15%;新涂陽病人治愈率97.25%,涂陰肺結核患者完成療程率96.94%;肺結核病人系統管理率97.78%;各醫院網報疑似肺結核患者總體到位率92%;涂陽病人密切接觸者篩查率達到100%;肺結核病人中HIV篩查率達100%,HIV/AIDS中肺結核篩查率達90%以上,共發現和治療雙重感染病人16例;繼續開展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工作,五類可疑耐多藥者篩查率達100%,已送120人痰樣,藥敏結果示14人耐藥。
③健康教育宣傳: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組織開展大型宣傳活動;繼續與監獄系統合作,開展羈押人員結核病健康促進工作;繼續發展百千萬志愿者開展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
④可疑患者篩查:五月底對禮州中學初二年級584名學生和38名老師進行肺結核問卷篩查,對其中55名學生和5名老師給予免費痰檢及攝片篩查。九月初對美姑中學西昌分校高一年級、高二年級298名學生進行肺結核篩查。九月底對太和中心小學六年級128名學生進行肺結核問卷篩查和結核菌素試驗(PPD)篩查。
⑤結核科醫療衛生服務收支情況
表2 結核科醫療衛生服務收支調查表
⑥防治專業技術機構及人員情況
現設有黨務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財務室、設備耗材管理科、質量控制科、理化實驗室、生化微生物實驗室、職業與環境衛生監測科(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食品與公共場所衛生監測科、學校衛生科、疾控科、慢性病防治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指導中心、健康教育所、血吸蟲病防治所、免疫規劃科、預防醫學門診、放射科、預防接種門診、結核病防治科、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共21個科所。
現有編制166人,在職職工155人,其中:專業人員145人(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51人、初級職稱79人),工勤人員10人,臨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5人。在職職工中具有本科學歷48人,大專學歷63人,中專學歷36人,高中學歷8人。退休職工155人。
3 討論
3.1流行趨勢預測
根據近年來我市肺結核流行特征和規律,預計2019年肺結核登記發現率仍將持續呈緩慢下降趨勢。
3.2存在的問題
目前西昌結核病防治效果仍有提高空間,通過現狀分析發現,西昌結核病防治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防治經費及人員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需求;二是防治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人員整體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缺乏防治效果監督及評價機制,不能有效促進防治工作效率的提升;四是宣傳力度不夠,公眾對結核病的危害認識不夠,對結核病防治了解不夠,對結核病防治的參與度和配合度有待提高。
3.3防控建議
應高度重視結核病控制工作,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核病控制項目實施質量,提高結核病患者發現率;進一步做好肺結核病人報告、轉診和追蹤工作,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愈率。在重點地區、重點人群中加大防控力度,開展經常性的結核病防治知識及國家免費政策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結核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引導群眾及時就診和治療。對于寄宿制學校學生及新生(中小學、托幼機構)進行PPD篩查,及時發現疑似結核病病例并進行有效防控。
3.3.1推進“三位一體”結核病防治服務模式的成果
“三位一體”結核病防治模式對我國各級醫療機構在結核病防治中的職責定位進行了重新規定, 定點醫療機構負責對肺結核患者進行診斷、治療和登記報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轉診、協助追蹤、管理肺結核患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結核病防治規劃管理、疫情監測與處置、實驗室質量控制、防控技術指導、宣傳教育、績效評估等工作。該模式有效整合各級各部門的結核病防治資源, 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責和功能, 在政府主導下, 疾控機構主要發揮信息統計、協調、應用研究等方面的職能, 同時協助定點醫療機構開展結核病患者的登記、診斷和治療工作;定點醫院發揮診療水平和檢測技術上的優勢, 從而提升結核病患者治療效果, 同時也提升結核病的治療依從性;基層醫療機構負責將疑似患者轉診定點醫院, 并進行后續的督導工作, 在病例追蹤及治療管理上筑牢結防網底基礎。
3.3.2完善防控措施的建議
一是出臺配套政策, 確保資金及人員滿足需求。各級政府要制定出臺結核病防治的配套政策, 加大對肺結核防治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投入, 明確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中, 對肺結核防治定點醫院進行專項補助,補償定點醫療機構因執行國家政策造成的虧損, 保證肺結核防治的公益性。同時疾控部門的肺結核防治機構要在現行補助的基礎上逐年加大財政投入, 特別要配備專職結核病臨床醫生和實驗室檢驗人員, 加大實驗室設備的投入。在結核防治專業人才的職稱、待遇等方面給予適當政策傾斜, 同時增加各級結防人員的配置, 維護防治人才隊伍穩定。
二是強化政府監督, 確保診療跟蹤順暢運行。進一步強化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定期對定點醫院和綜合醫院、社區 (鄉鎮) 醫療機構進行監督和檢查, 強化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領導對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視, 同時監督其醫療行為。疾控機構要加強對定點醫院和社區 (鄉鎮) 醫療機構的溝通協調和督導, 確保溝通順暢、追蹤管理肺結核患者到位,進一步提升結核病防治工作效率。
三是加強人才培訓, 確保專業人員“留得住、用得好”。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使用, 在加大結防工作技能培訓的基礎上, 針對外來患者診療、老年肺結核、雙重感染及耐藥性等防治難度大的課題對定點醫院的專業醫護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對社區 (鄉鎮) 醫療機構的門診醫生開展溝通和隨訪培訓等。
四是發揮疾控機構作用, 提升防治機構工作能力。緊緊抓住醫防合作的政策模式重點, 明確公共衛生機構職責定位, 堅持以肺結核病患者為中心的防治原則, 積極開展機構間的協作, 提高管理效率和防治成果。
五是加強健康宣傳, 提升公眾知曉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的作用, 廣泛傳播肺結核疾病的防治知識, 開展有針對性健康教育, 提升公眾對肺結核病的知曉度, 強化肺結核患者的防治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