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北京紅星建廠70周年。我們特意研制出‘紅星高照雞尾酒作為獻禮。這款雞尾酒,加入山楂汁、牛奶、糖漿。酒體呈粉紅色,口感甜美,象征著幸福、溫馨的生活。”“這款雞尾酒的名字叫‘歸園田居。我希望借用陶淵明的詩,表達一種返璞歸真的意境,讓人們回歸心靈的寧靜。”近期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上,參加“夢之藍”中國白酒雞尾酒世界杯總決賽(第三屆)的23名選手在規定時間內,現場制作以白酒為基酒的雞尾酒,并闡釋酒的寓意。炫酷的表演、精彩的創意、獨特的味蕾體驗,吸引眾多觀眾駐足,品嘗。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2年年底到2016年,中國白酒產業進入了一個“寒冬期”,很多名酒企業在這次深度調整中經歷了劇烈的下跌過程。2016年市場觸底反彈,這兩年取得較好的業績。“實際上,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倡導中國白酒新的品質和價值表達,希望通過創新白酒消費場景和新的消費文化、標準體系建設、優質產區推介、酒莊推介等具體項目帶動整個白酒產業的品質升級。”
用白酒做雞尾酒很有個性
在中國白酒雞尾酒世界杯總決賽現場的展臺上,擺放著一款接近獼猴桃果肉顏色的黃綠色雞尾酒,很多觀眾品嘗后都認為口感不錯。“這款雞尾酒是用白酒、菠蘿汁、糖漿等混合調制的,調制后的酒精度為18度。”這款酒的調酒師吳成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白酒具有獨特的香味,不會被其他飲品的香味掩蓋。因此,用白酒做雞尾酒很有個性,讓雞尾酒別具風味。和其他飲品調配在一起,可降低白酒的刺激感,使其濃郁的味道變得柔和。“黃酒也能做成雞尾酒,混合巧克力、肉桂的味道。可以做熱的,也可做冷的。”作為成都調酒師協會的會員,吳成麗在成都有自己的酒吧。幾年前,他在酒吧中嘗試引入白酒雞尾酒。“剛開始,我告訴顧客,這是用白酒調制的雞尾酒,他們都不想嘗試。后來,我改變策略,先讓顧客嘗雞尾酒的味道,他們覺得很好,我再告訴他們這是用白酒調制的,他們都覺得很新奇,對白酒雞尾酒開始逐漸接受了”。現在,在吳成麗的酒吧中,白酒雞尾酒占10%的份額。
成都調酒師協會會長、中國酒業協會雞尾酒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許忠鎮是本屆白酒雞尾酒世界杯總決賽的評委,也是比賽的承辦方代表和首屆比賽的發起人。“雞尾酒表達的是個性、藝術、創作、感悟,符合年輕消費群體對酒文化的創新需求,也是未來中國白酒文化新的表達方式。”許忠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6年他用中國白酒調制的雞尾酒在日本獲獎。從那時開始,他就希望在中國推廣白酒新的消費模式和飲酒文化。“以往,業界很多人認為白酒很難控制,很難調成雞尾酒。但如果你真正理解白酒,作為調酒師,一切酒都可以調。”據許忠鎮介紹,白酒雞尾酒世界杯從2017年啟動以來,每年的報名人數都比上屆高出一倍。“在中國,深圳、上海、成都等城市都出現了中國白酒雞尾酒專業酒吧,英國一些餐廳也開始提供中國白酒雞尾酒,這已經突破我們的想象”。許忠鎮說,現在中國有6.8萬家專業酒吧,“如果每一家酒吧都供應幾款白酒雞尾酒,那是多大的市場力量!”
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中國占六席
在酒博會期間舉行的中國濃香白酒高峰論壇上,宋書玉秘書長表示,目前,中國白酒市場進入了“不缺酒、長期缺好酒”的時代。但什么是好酒,必須真實表達、誠信表達,規范清晰地表達。過去,由于標準體系構建滯后,白酒企業自主表達成為主流,產生的問題也愈加凸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概念表達美酒品質,但概念表達疑霧重重。二是數字表達品質,但有誤導年份之嫌。三是通過產品標準及產品等級來表達,但消費者看不懂。宋書玉認為,產區表達、酒莊表達、產品表達三大標準體系的系統構建正在為中國白酒的品質與價值表達建立新的標準。
產區文化是中國白酒融入世界的通用語言。宋書玉表示,近年來,中國酒業協會系統構建了世界名酒的產區表達體系。2017年評選了“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包括宿遷、亳州、遵義、宜賓、瀘州、呂梁、蘇格蘭、干邑、波多黎各、瓜達拉哈拉。其中,中國產區占6個。這六大產區中有6家上市公司: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汾酒和古井,6家上市公司的營收占白酒上市公司總和的82%,凈利潤占90%,市值超過92%。由此可以看出六大烈酒產區在中國白酒上市公司中的經濟分量。
“過往,消費者知其名酒不知其產地,產區被忽視。”宋書玉認為,名酒產區厚重的釀酒歷史文化、釀造技藝傳承、不間斷釀造、特殊自然生態等是名酒成名的核心支撐。名酒品牌離不開產區品牌,產區品牌離不開名酒品牌。他希望通過協會、政府、名酒企業三方協同推進名酒產區高質量發展,圍繞產區標準體系建設、產區立法、產區文化、產區人才、金融、科研等領域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全面提升產區價值。
年份酒有了官方標準
雖然年份酒的價值一直被市場和消
費者認可,但此前由于廠家無統一的標準可依,消費者無標準可參照辨別,年份酒市場存在諸多亂象。今年3月,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意味著陳釀老酒、年份酒的品質表達進入了標準化階段。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在酒博會上介紹稱,該協會從2006年就開始探索年份酒標準,經過13年的努力,《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今年終于頒布實施,形成了年份酒定義、年份酒準入、年份酒管理、年份酒標識、年份酒測定系列標準。標準的出臺有效打通了白酒產業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最后一公里。“要清清楚楚告訴消費者什么是年份酒,不能讓年份酒產品上標注的數字成為所謂的‘符號。”
本屆酒博會上,中國酒業協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瀘州老窖股份公司和國際洋酒生產協會聯合發布了《2019中國預防未成年人飲酒綠皮書》。據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何勇介紹,綠皮書調查顯示,有66.61%的受訪者在未成年時期有過飲酒經歷。大眾傳媒、影視植入、文化傳導等因素對未成年人飲酒的影響非常大。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中國應明確飲酒的法定年齡,接近半數受訪者認為飲酒最小法定年齡應為18歲。何勇表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對飲酒年齡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中國尚未出臺相關法規。“希望我國出臺法律明確規定飲酒法定年齡,并對飲酒廣告等進行規范管理。”何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