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崔成梅 吳慧君


摘要:隨著中國制造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現有高職機電專業的課程體系已遠遠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在高職院校中亟待開展機電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文章以高職機電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針對目前高職機電專業課程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融合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探討了高職機電專業基于國際視野的新型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和構建依據,并闡述新型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關鍵詞:高職機電專業;課程體系;校企雙線交融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傳統專業,全國共有642所高職院校開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隨著中國制造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4.0”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目標,中國制造業從產業鏈的低端向中高端邁進[1]。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大批專業技能扎實、創新創業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過硬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這對高職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養適應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成為高職機電專業重點研究的課題。文章根據區域人才需求特點,全面貫徹現代學徒培養和德技并重的人才培養理念,探索構建實施高職機電專業基于國際化視野的項目導向、校企雙線交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一、高職機電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2],它不僅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更具有職業教育獨特的特性,其突出表現為培養目的的針對性、教育內容的技術性、教育方法的多樣性和教育效益的直接性[3]。因此,高職機電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遵循當前職業教育理念,與專業集群發展的趨勢相一致。
(一)堅持全面貫徹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理念
現代學徒制是國家2014年提出的培養杰出技術技能人才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旨在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促使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要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接區域產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真實生產過程,機電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全面貫徹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理念。
(二)堅持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即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一人才培養定位在職業教育中是被普遍認同的。在職業教育實踐中,無論是理論體系還是實踐體系,都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專業的課程體系開展對人才的培養。根據畢業生跟蹤調研反饋和用人單位反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著實提升了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但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傳承都有多多少少的忽略,從而造成了德不勝技的局面。所以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注重全面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同時注重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內化,即德技并重構建高職機電專業的課程體系。
(三)堅持融合開放的構建原則
融合開放性原則要求課程體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的調節機制,能對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需要作出快速反應,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在內容上吐故納新,在結構上調整組合,以便更好地融入專業群。由于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職業院校的單個專業也難以把握產業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專業集群發展已勢在必行。所以專業課程體系具有專業鮮明的特色,也具備融入專業群課程體系的彈性和靈活的調節機制,以適應專業群精準對接區域產業鏈。
二、基于國際視野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
針對區域內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企業用人需求向智能制造領域生產和服務鏈上關鍵技術崗位上的專業技能扎實、創新創業能力突出、德高技精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轉變。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滿足區域人才需求,對卡特彼勒、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濰柴集團等世界名企進行深入調研,聯合企業技術專家深入分析機電專業面向崗位群的工作過程,確定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服務智能制造為宗旨,以智能控制技術為發展方向,主要面向服務于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制造領域,其工作崗位主要有機電產品的設計、安裝與調試、營銷與技術服務。
梳理機電專業典型工作任務,確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面向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制造領域,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熟練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能夠勝任機電產品的設計、安裝與調試、營銷與技術服務等崗位工作的創新型、發展型、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細化職業能力要求,提煉機電專業人才培養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最終確定融“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規格。
1.知識要求。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國際化文化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等通識知識;具備“互聯網+”新常態下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學知識;具有精益六西格瑪等前沿管理知識,掌握專業相關國際和國家標準與安全規范;掌握機械和電氣圖紙的識讀與繪制、電工電子技術、機械設計與機械制造、電機與電氣控制、PLC與變頻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組態技術等專業知識;掌握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維修等綜合知識。
2.能力要求。具備國際交流與溝通、計算機操作與軟件應用、語言表達與文字寫作、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等通用能力;具備專業文獻查閱的能力;能夠具備在智能制造領域進行智能機電設備的運用與操作、安裝與調試、營銷與技術服務等專業能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
3.素質要求。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制觀念;具有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具有開放、合作、包容的國際化視野、國際化安全及強烈的環保意識。
(二)構建基于國際化視野的項目導向、校企雙線交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對接國際一流企業崗位需求標準,瞄準服務國際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創新型、發展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圍繞智能制造“研發設計-加工裝配-營銷服務-運用維護”生產典型環節,結合智能制造新技術、新工藝,對機電專業現有課程進行整合完善,校企聯合構建基于國際化視野的項目導向、校企雙線交融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融入世界500強企業卡特彼勒培訓體系中黃帶、綠帶、黑帶培訓課程,形成由“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黃帶培訓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綠帶培訓課程模塊、專長方向課程+黑帶培訓課程模塊”構成的校企雙線交融、項目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長方向課程與黃帶培訓課程、綠帶培訓課程、黑帶培訓課程一一交融對應,學生“基礎技術技能-專業技術技能-杰出技術技能”職業能力成長歷程與卡特彼勒公司“黃帶工程師-綠帶工程師-黑帶工程師”員工成長軌跡交相呼應,校企雙線交融的課程體系有效保障了學生順利成長為企業關鍵技術技能崗位急需的專業技能扎實、創新創業能力突出、德技雙修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
通識教育課程模塊由思想政治類課程、創新創業類課程、大學生體育與健康、人工智能基礎課程等課程組成,主要是完善學生的智能結構,促使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化創造性和適應性,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
專業基礎課程+黃帶培訓課程模塊由機械制圖、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融合CPS認知、YBS(黃帶基礎)等卡特彼勒黃帶培訓課程組成,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通用能力和作為黃帶工程師所具備的職業素養。
專業核心課程+綠帶培訓課程模塊由PLC變頻與調試技術、機電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等專業核心課程融合模擬工作環境(SWE)、精益6Sigma( LSS) 等卡特彼勒綠帶培訓課程組成,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作為綠帶工程師所具備的職業素養。
專長方向課程+黑帶培訓課程模塊由智能控制技術、機器人工作站系統集成等專長方向課程融合精益生產、工作管理等卡特彼勒黑帶培訓課程組成,主要培養學生的專長方向能力和作為黑帶工程師所具備的職業素養。
(三)構建“雙線交融、項目貫穿”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與職業技能大賽相結合,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各課程模塊的不同特點,與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和崗位要求對接,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職業認知規律,構建 “雙線交融、項目貫穿” 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依托校內實訓基地+校中廠+廠中校、校外實訓基地兩個實訓平臺,學校與企業雙線并行培養;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機電設備裝調綜合實訓、現場總線及系統集成實訓等16個實訓項目按照從簡到繁、從單項到綜合貫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
基礎訓練模塊,主要訓練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和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專項訓練模塊和綜合訓練模塊主要針對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專業相關設備的操控、安裝、調試和維修等能力及耐心專注、執著專一等優秀品質,主要在校內實訓基地、校中廠等實訓場所進行;校外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主要在校外實訓基地完成,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主要在“廠中校”及企業完成。同時每學期制定社會實踐活動計劃,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形成校內校外兩條主線、多層次、開放型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實現學生課崗能力的遷移。
三、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效果
經過近5年的探索與實踐,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大幅提高。2018年用人單位滿意度測評好評率95.8%,一致反映機電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基礎扎實、專長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強、德高技精。同時課程體系的優化帶動機電專業整體教學改革,形成了豐碩的物化成果:獲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1 項,全國微課大賽一等獎6 項,建成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出版“十 二五”規劃教材3部,發表論文50余篇。
四、結語
課程體系構建是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是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藍圖,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隨著中國傳統制造業向以工業4.0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方向的轉變,高職傳統機電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機電專業應及時響應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便為區域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此過程中,構建什么樣的課程體系以確保人才培養與區域人才需求相匹配,這是機電專業現在以及將來面臨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對于機電課程體系探索研究將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趙慶松,王守慶.高職機電專業“雙域融合、三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11).
[2]? 胡燕燕.淺談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5,(1).
[3]? 榮永澤,曹暄瑋,王夢云.職業教育的教育特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