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問題,強調教育事業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教育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比如在2018年教師節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九個堅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這“九個堅持”,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除了在“九個堅持”中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最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從多個角度闡釋教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教師的素質與修養,回答如何弘揚全社會尊師重教風尚的問題,而且身體力行成為尊師重教的表率。
不難看出,教師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最多的重要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高度關注和重視,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的座談會上說:“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之一。”他希望教師肩負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和責任,努力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2016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并在講話中強調,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教師工作的性質做了一個重要定位:“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教師的工作不是把知識從自己的腦袋裝進學生的腦袋,而是一個培養真正的人的事業。一個好的教師應對學生的終身教育負責,要為學生設計一生的發展規劃,對學生產生長期的、連續的影響。好教師,帶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好分數,而是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成長力量,也就是好品質、好習慣、好能力。教師工作的特點,決定了教育事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勞動,需要用整個身心竭盡全力投入。教師不僅是在塑造學生的心靈,塑造人的生命,其實也是在塑造未來社會的形象,創造未來社會的品質。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教師的工作如此重要,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先后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具體要求,希望廣大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四個相統一”。
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對廣大師生提出了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要求。
2016年第32個教師節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與教師座談時,又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四個引路人”的希望: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
2017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的政協委員時說,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他希望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自覺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身體力行帶動全社會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踐,不斷攀登創新高峰。我有幸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講話,感觸特別深。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不僅是知識分子,而且是特殊的知識分子,教師職業使命既要善于求知,也要勤于傳承。
2017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習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這一系列講話,對象和重點雖然不完全一樣,角度也不完全相同,但精神實質是一致的,明確提出了優秀教師的基本要求與條件,為教師的培養和專業成長提供了標準。

第一,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源頭活水,是好老師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通往未來的路,永遠不可能一蹴而就,總需要人去探索。一位好老師,應該把“傳道”之“道”,蘊含在“授業”“解惑”的過程之中,用正確的方法詮釋科學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詮釋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世界文明,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用行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二,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境界修為,是好老師的成長階梯。一位教師具有了理想信念之后,再具有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就很容易迎來事業的成功。良好的道德情操,則會保證教師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的關系,成為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人。
第三,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扎實學識是行動利器,是好老師的實踐工具。在信息社會,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的學識就會寸步難行。在信息化時代,文化反哺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時代特征之一。好教師應該善于不斷學習,學會站在大師肩膀上進行專業閱讀,站在自己肩膀上進行專業反思,站在團隊肩膀上進行專業交往。要樂于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樂于分享自我的成長收獲,在不斷踐行中不斷總結提升,讓一線經驗完善豐富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逐漸成長為教育專家。
第四,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仁愛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老師的成就之根。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不能因為有的學生不討自己喜歡、不對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所謂的“差生”甚至問題學生,老師更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幫助。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師無意問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一顆仁愛之心才會保證教師良好的生命狀態,會確保專業技能的正常發揮。
鄉村教師是農村教育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教育和鄉村教師特別關注。為了締造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他或是寫信,或是探望,或是領導制定與落實相關政策,親力親為,不斷努力。
2014年,一群西部支教畢業生代表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寫的熱情洋溢的回信。2000年,河北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遠赴新疆且末縣支教,扎根邊疆。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保定學院學子投身西部支教,截至2013年,該校已有97名畢業生扎根西部。他們向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工作和生活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我在西部地區生活過,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識,那里的發展需要人才。多年來,一批批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像你們一樣在西部地區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作出了貢獻。”他在信中勉勵全國的青年學生以他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參加“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貴州小學骨干語文教師進行了交流。一年后的第31個教師節,他在回信中再次強調:“發展教育事業,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希望你們牢記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務學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勉勵教師們扎根西部,也非常關注他們工作與生活條件的改善。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計劃明確提出,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通過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關鍵舉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因地制宜制定符合鄉村學校實際的有效措施,把準支持重點,著力改革體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兩個月后,國務院正式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基于對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對教師的深厚感情,習近平總書記在每年的教師節或親自走訪學校,或寫信慰問教師,用行動倡導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2013年第29個教師節,遠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寫信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問候。在信中,他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的突出貢獻,祝教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生活幸福,要求“全社會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后來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觀摩課堂教學,進行座談交流,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他在考察講話中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
2015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培計劃”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對他們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這一年的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了浙江大學張澤等49名教師的來信,他及時通過浙江省委轉達了對浙大教師的節日祝賀,并對來信做了回復。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他強調,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
2018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強調尊師重教的重要性,也身體力行成為尊師敬教的表率。他曾說過:“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母校專門看望了當年教過自己的老師。他說: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現在回想起來,終身受益。一位老師對總書記說:“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立即答道:“是老師培養了我們。”在學校召開的座談會上,北京市八一學校校長沈軍在發言時說,歡迎首長回到母校。習近平總書記馬上回應:“到這兒就沒有首長了,都是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同陳仲韓、陳秋影等幾位老師一一握手,愉快回憶往事,聊起其他老師、同學的近況。陳秋影老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也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1999年夏天,陳秋影老師新創作出版了一冊十余萬字的童話集,她把新書寄贈習近平。不久之后,習近平在回信中對陳老師退休以后仍然辛勤耕耘筆耕不輟表達敬佩,同時表示:“尊師敬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如毛主席對徐特立老人所說的那樣:您過去是我的老師,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還是我的老師。”
“尊師敬教”四個字,很值得關注。從人們通常所說的“尊師重教”到“尊師敬教”,一字之差,“敬教”體現出對教育本身的敬重,對教育的價值意義的高度認可。教育是關乎人類未來的神圣事業,對教育懷有一份敬畏之心,才會更加對教師深懷一份尊重之情。因為,教師本身就是教育事業最關鍵的人物,教師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和教育的未來。
三尺講臺值得一生佇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真正尊師敬教,就會真正視教師為立教之本和興教之源,就會激發教育的無限活力,釋放人民的無限潛力,不僅會贏得當下的幸福,還能贏得未來的騰飛。
(作者系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責任編輯 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