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義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第五部分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強調要“注重指導實效”“健全指導機制”。這是政府文件首次將“學生發展指導”提升到“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足以表明政府對“學生發展指導”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加強學生發展指導”的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一直以來,黨的教育方針都明確要求教育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且近年來更是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教育存在片面應試教育的傾向,這不僅不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的精神和要求,而且還引發了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未來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黨的教育方針要求扭轉這一現象,通過育人方式的改革提高育人水平,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僅極大提升了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而且我國的社會形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家更為開放,更加全方位融入到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變化對我國國民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育人方式需要因應這些新的要求加以改變。
三是適應國際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需要。在國際上,學生發展指導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經歷了從職業指導到心理健康指導、再到全面指導的發展階段。世界許多國家(如美國、法國、芬蘭、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尼日利亞、菲律賓等)和地區(我國的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不僅出臺了很多有關學生發展指導的法律和政策文件,而且還形成了很多成熟的學生發展指導模式,如美國的“綜合性發展指導”、法國的“方向性發展指導”、日本的“生活指導”等,在促進各個國家和地區學生的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我國,盡管已經開展了一些“學生發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但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
四是高中生發展的需要。高中是個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各種問題包括心理行為問題的高發期。這些都說明,高中生的發展需求是多方面、多維度的。這些也在我們進行的全國10個省市86所普通高中近2.5萬名高中生的調查中得到了驗證。我們的調查發現,高中生對發展指導的需求呈現以下的順序:品德發展>生涯發展>生活發展>心理發展>學業發展。而且,國內外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發現,現在沒有問題未來也不會有問題的學生占比為80%,現在沒有問題未來可能有問題的學生占比15%,現在出現問題的學生占比僅為5%。這些研究結果表明,亟須加強高中學生發展指導。
在我國,已經有一些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普通高中學校在開展“學生發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這次《意見》明確提出要從兩個方面加強高中學生發展指導:
一是注重指導實效。《意見》首先明確了學生發展指導的內容,包括品德、學業、心理、生涯和生活等5個方面。這5個方面不僅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也是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最為基本和重要的5個方面;其次明確了教育部門、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指導責任,積極推進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的專業化建設,改變過去根據經驗進行學生發展指導的模式,提升學生發展指導具體可操作的水平;最后明確了學生發展指導要達成的目標,著力提升學生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
二是健全指導機制。《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了要求:要制定學生發展指導意見,指導學校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專兼職指導教師隊伍,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機構;要建立不同的指導途徑和方式;要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作機制,發揮高校在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優勢。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發展指導:
一是要認真學習《意見》精神。統一認識,轉變思想,將學生發展指導提升到“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來對待。
二是建立健全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和組織機構。制度建設是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制度建設中,要明確規定學生發展指導的思想和目標、內容和途徑以及組織保障。有了好的制度,還必須有與之配套的組織機構來貫徹落實指導制度的要求。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領導小組,打破過去條塊分割的局面,統領與學生發展方方面面的工作。此外,還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更好地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就每個學生的目標。已經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規劃領導小組以及相關中心的地區和學校,可以逐步改變領導小組和中心的功能,以滿足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需要。最后要完善監督機制,將學生發展指導納入地區和學校育人方式改革的考核內容。
三是探索并形成學生發展指導模式。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發展方向、需求和水平,要在充分評估本地區和本學校學生發展方向、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建立面向全體學生、部分學生和個體學生的三級發展指導模式,既滿足全體學生和部分學生共同的發展需要,又滿足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尋找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路徑,成就每一個學生。
四是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只有建立了_一支好的發展指導教師隊伍,才能保證育人方式改革取得效果。在建立發展指導教師隊伍時,需要注意: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意見》精神制定發展指導教師的資格標準,選拔符合標準的教師擔任發展指導教師;要建立三級發展指導教師制度,包括面向全體學生、部分學生以及個體學生的發展指導教師,不同層級的發展指導教師要通力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發展;要加強對發展指導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工作。育人方式改革對發展指導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系統的培訓體系,首先要對發展指導教師進行育人思想、育人理念轉變的培訓;其次要對發展指導教師進行學生發展指導理論、能力和技能的培訓;最后要建立督導師隊伍,對發展指導教師的工作進行督導。
五是開展學生發展指導研究。學生發展指導工作要改變過去經驗性探索的模式,將學生發展指導建立在理論和基礎研究之上。學生發展指導研究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生發展的相關理論;學生發展指導的相關理論;學生發展評估系統與標準;學生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學生發展指導模式;發展指導教師資格標準與培訓體系;學生發展指導工作評估體系和標準;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效果。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高中生發展指導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施久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