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開始,國家實行食鹽專營制度,到2016年在堅持食鹽專營制度基礎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全民食鹽加碘政策,以上法律法規均體現了國家利國利民、提供全民福祉,保障民本民生的初衷。
保障合格碘鹽供應、保障食鹽安全,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從講政治的高度,當前普供碘鹽之下未加碘食鹽銷售的問題突出,從防治地方病及碘鹽監測結果上分析,影響了食鹽質量和食鹽供應的安全,當務之急是及時在定點生產企業自律的基礎上開展渠道合規監管。
定點企業需要注意的是《碘鹽條例》正在修改但并未廢止,有關規定和部委規定應當嚴格執行。
1.碘鹽條例具體實施有規定。《碘鹽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有關證明和指定單位的規定;兩部具體實施《關于進一步做好無碘食鹽供應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衛辦疾控〔2009〕168號)有關在非高碘地區合理布設無碘食鹽銷售網點等具體實施規定,以及有關省實施的地方性鹽業法規的具體實施規定。
2.確保鹽改方案和部委規定有效實施?!尔}業體制改革方案》第四條第(十二)項關于發揮食鹽生產、批發企業的保障供應作用,確保合格碘鹽覆蓋率在90%以上,滿足特定人群非碘鹽消費需求的規定;四部委局《關于規范未加碘食鹽管理保證合格碘鹽供應的通知》(發改辦經體〔2018〕802號)規定規范未加碘食鹽供應渠道。
3.堅持未加碘鹽定點銷售?,F行《碘鹽條例》第19條第2款由“當地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指定的單位”銷售未加碘食用鹽。
原有的銷售規定。有據銷售未加碘食鹽,食鹽定點批發企業對零售批發未加碘食鹽,只能向各地公布的未加碘食鹽銷售網點定點批發,對銷售地食品加工單位供應未加碘食鹽的應當符合所在地鹽業主管部門的專門書面要求,或由食品加工單位提供可以使用的必要書面舉證。
現有銷售新要求。發改辦經體〔2018〕802號《通知》“向社會公布轄區內未加碘食鹽銷售網點信息”的職能,按照當地政企分開移交事項,一般由市場監管部門主管,可以在食品經營許可證加注未加碘食鹽按規定零售范圍,滿足特定人群未加碘食鹽消費需要。
4.向公眾公布網點。食鹽定點批發企業網絡零售未加碘食鹽的,應當公布未加碘食鹽銷售網點持牌或定點文件,非網點或無牌無證的不能網絡零售未加碘食用鹽。
5.網絡銷售采取過濾措施。網絡銷售碘鹽和未加碘食鹽均要采取針對性措施。
地區識別限制。定點生產銷售企業應當根據不同地區設置不同碘含量的識別、過濾措施,確保分類地區消費者吃上合格碘鹽。
特需證明上傳。指定網點開展網絡銷售未加碘食鹽的,除按照高水碘地區消費者普供外,按照指定網點的主管部門要求因治病需要消費者提供的必要證明信息外,還需設置上傳、識別、過濾措施,按主管部門要求據實供應,并且做好進貨和銷售記錄。
擅自銷售未加碘食鹽可能導致本地碘缺乏病防治的尿碘水平指標下降,應當堅決按規制止。
1.擅自銷售未加碘食鹽違法。非未加碘食鹽銷售網點擅自進行銷售批發的涉嫌構成違法行為,應按照《碘鹽條例》第26條或《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12項、第123條第5項之規定進行處理。
涉及鹽業主管機構適用?!兜恹}條例》所指鹽業主管機構,主要適用省級鹽業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和移交具體方案確定的食鹽質量監管部門。
非未加碘食鹽是質量問題。非未加碘食鹽銷售網點的食鹽零售商擅自銷售未加碘食用鹽涉嫌構違法行為,應受到《食品安全法》第123條第5項制裁。
2.查處主管部門可以調整。由于《碘鹽條例》正在修改,雖未發布卻仍有法律效力,適用《食鹽專營辦法》第30條的明確規定。目前實際應用時,本著三級政府食鹽監管體制明確主管的,當由確認的主管部門查處。按照屬地原則,電子商務平臺內經營者銷售未加碘食用鹽的,由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所在地主管部門監管,并應當按法律程序及時移送所發生地的監管單位處理。涉及銷售未加食鹽碘的零售企業,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23條第5項由市場監管部門主管。
1.適用食品安全法追責。違反《食品安全法》第34條第12項、第123條第5項,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3項,適用《刑法》第143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歸罪。目前還無銷售金額和鹽品多少的“尚不構成犯罪的”量綱,非定點生產企業和零售單位銷售未加碘食鹽將受到法律制裁,而直接責任人員也可能被判處刑罰,追訴時效為5至20年。
2.適用專營辦法追責?!蹲罡呷嗣駲z察院關于辦理非法經營食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以非碘鹽充當碘鹽或者以工業用鹽等非食鹽充當食鹽進行非法經營,同時構成非法經營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有量綱“非法經營食鹽數量在二十噸以上的”違法情節嚴重者,涉及銷售未加碘食鹽時量刑較重時擇適用《刑法》第143條。
3.定點生產企業不可大意。從有關《食品安全法》第123條第5項立法規定(法律出版社《食品安全法釋義》第34條、第151條解釋)上來看,以往各地執法機關追究未加碘食鹽終端二批商刑責和民事公益訴訟賠償案例并非危言聳聽。
